相關詞條
-
熱瀉
因熱迫大腸所引起。亦名“火瀉”。主要症狀有瀉下黃白如糜或帶黏膩、氣味臭、腸鳴腹痛、痛一陣瀉一陣,瀉後仍有厚重感,肛門濁熱、小便短赤、口渴、苔黃、脈數等。...
概述 症狀 -
外感中熱瀉
外感中熱瀉,病證名。內有積熱,外中熱邪所致泄瀉。見《症因脈治》卷四。症見發熱口渴,唇乾齒燥,面赤煩躁,小便赤澀,小腹中一汛即瀉,一瀉即止,少頃復痛復瀉,...
簡介 相關條目 -
瀉熱合劑
【處方】 【製法】 【貯藏】
-
瀉
瀉(xiè),中國漢字。意思是液體很快地流。又指把粉末狀的物體一邊放入液體一邊攪拌,如熬粥時瀉糝子。
字義 常用詞組 古籍解釋 -
小兒熱瀉
熱迫大腸而致的腹瀉。 《嬰童百問》:“小兒熱瀉者,大便黃而赤,或有沫。 小兒為純陽之體,感受暑熱,邪熱入里,下迫大腸所致。
-
瀉熱口服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3次。 6、對藥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藥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藥物介紹 注意事項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補瀉
中醫治則治法術語。此處專指針灸補瀉。有兩種含義:一是在針刺得氣的基礎上所施用的手法,即常說的補法和瀉法;一是指針對病證的虛實而運用的治療思想,即常說的實...
簡介 分類 針法補瀉 -
瀉熱梔子煎
瀉熱梔子煎是傳統的中藥方劑,來源於《外台》卷十六引《刪繁方》。主要用於膽腑實熱,精神不守。
藥物組成 處方來源 方劑主治 製法 用法用量 -
瀉熱梔子散
中藥製劑,出於《聖惠》第五卷。
別名 藥物組成 處方來源 方劑主治 用藥禁忌 -
瀉肝湯
瀉肝湯用於風熱入眼,致患鶻眼凝睛外障,初起癢痛淚出,眼珠難以迴轉,不辨人物者。
名稱 來源 組成 用法 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