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潮州木雕因其在國內各有名的木雕產地中有其獨特的風格而為工藝美術界所重視。是我國木雕工藝技術中的一朵奇葩。《潮州民間美術全集·潮州木雕》編者根據多看看收藏,加上跑遍了潮州各地收集拍攝各類古建築、家俱及各地博物館館藏的有代表性的作品,編成此冊。內容豐富多彩,且絕大部分為首次公諸於世,為收藏、欣賞、研究必備之書。用於建築和家具的裝飾木雕,在我國有很久的歷史,並且風行各地,它一向是與廣大民眾關係最為密切的美術形式之一。
廣東東部的潮安、揭陽、潮陽、普寧、饒平和澄海一帶,明清以來木雕藝術異常發達,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自成一個體系。因為這幾縣舊屬潮州府,人們便習慣地稱之為“潮州木雕”。
在潮州地區,房屋的脊、檐、外壁,通常飾以灰批、嵌磁、磚雕或石雕;木雕則被安置在門、窗、前廊的梁架、柱頭等顯眼而又不受日曬雨淋的地方;家具方面,大則屏風、几案、床榻,次則櫥櫃、椅凳,小至放燈芯、盛紙媒的筒子,莫不加以雕飾;而在過去,與祭祀有關的神龕神轎,饌盒、爐罩、燭台等,更是木雕藝人們的用武之地。
潮州木雕用的是當地出產的普通的木材;建築裝飾雕刻比較粗大,一般採用杉木;家具器物的雕飾則多採用樟木。樟木的質地並不堅密,藝人取其有一定的韌性和易於奏刀的優點,刻得層層疊疊、玲瓏剔透;刻後再予以髹漆貼金,不僅輝煌燦爛,且能抗潮避蛀,經久不致崩裂變形或腐朽。
潮州木雕密切聯繫著民眾實用生活的各個方面,更適應著民眾的思想感情和審美上的需要。它的題材內容,多數來自民間為人們所喜愛和熟知的神話、傳說、戲曲和歷史故事,如頌揚勇敢和機智的《苦肉計》;追懷先賢的《蘭關雪》;讚美純真愛情的《陳三五娘》等;也有些直接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漁樵耕讀》、《修房蓋屋》描寫了普通勞動,《洋鬼子燭台》表露了人民對帝國主義者的嘲諷。還有種種珍禽瑞獸花果蟲魚,而對於江海中的水族、亞熱帶的植物的表現,尤為出色。至於千變萬化的幾何紋樣,也同樣表現出無窮的智慧和豐富的美感。
廣闊的題材內容,複雜的裝飾要求,促使著藝人們探索、創造出多種多樣的形式與手法。根據不同的題材、不同的裝飾部位,他們把各種類型的浮雕、圓雕、通雕、線刻,或單獨、或相間、或綜合地靈活運用。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卓越的創造,是那種穿透、鏤空、多層次的“通雕”。通雕吸收了圓雕、浮雕、陰刻以及繪畫的某些長處,融會而成為一種獨特的形式。它善於把曲折複雜的故事在一個畫面上,有條不紊地聯繫起來;既照顧到敘事的明了完整,又照顧到造型的單純概括;既能給人以一目了然的印象,又經得起仔細玩味賞品。人物和環境的處理,亦實、亦虛,決非自然的模造,常借用一門一柱一樹一石的簡單物象,讓觀者在腦海里馳騁遐想。構圖不受透視法則的約束,人物加以適當的變形;不強調縱深的真實感,講究的是疏密勻稱,穿插聯結,緊湊結實;因而對於建築器物,不僅奏到裝潢富麗之功,並且,儘管精巧絕倫,依然保持了它外壁的平面感,顯得似乎更渾厚堅牢。
潮州木雕,是我國的一項寶貴的藝術遺產,對於建築、工藝、雕刻、繪畫的發展,都將提供出許多有益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