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劃經濟
東鳳鎮位於韓江中下游西側,與潮安縣城接壤,鎮域面積33.5平方公里,轄34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34個村委會即東一、東二、東三、東四、肖洪、橫江、大巷、莊西隴、新光、天寧、德修、大寮、禮陽李、禮陽龍美、溝美、禮陽鄭、詩陽、文路、文路張、博士、昆三、昆五、下張、溝邊、儒士、黃厝尾、龍甲、堤邊、王厝隴、隴仔、洋東、下園、仙橋、內畔等村。),總人口8.6萬人,是著名的僑鄉,2005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0.9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9.93億元,農業產值0.97億元,鄉鎮企業營業收入34.18億元,完成出口值2.35億元,稅收入庫2848.5萬無,人均純收入達到4420元。
建制沿革
東鳳鎮在宋、元、明、清至民國18年期間稱南桂部,屬海陽縣,民國十五年(1926年)開始設潮安縣南桂都民團局,並設潮安縣南桂都警察署。
民國十八年(1929年)江東都、南桂都合併,稱江桂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選舉建立潮安縣第五江桂區公所(1933年稱第五區),區公所駐於鯤江振昆公祠。
1937年1月,區公所改稱潮安縣第五區聯繫辦事處,改里為保,同年7月,辦事處撤銷,仍稱第五區。
1939年8月,日偽漢奸將原南桂區分割成東鳳鄉、鯤博鄉、鰲頭鄉和梅溪鄉,四鄉各成立維持會,1940年,日偽建立基層政權,成立南桂區公所,將四個鄉維持會縮為東鳳、鯤博、鰲頭三個聯鄉。
1941年,潮安縣國民政府將第四區、第五區合併稱第四區,區署設於第四區新埠文祠(抗日戰爭勝利後,恢復原名潮安縣政府第五區)
1946年元旦,裁區並鄉,劃出江東,建南桂鄉,成立鄉公所,駐鯤江五房公祠。
1949年10月,全區解放,合併江東建立江桂區,區署設東鳳和盛。
1950年3月,改稱第五區人民政府,1953年2月劃出江東,南桂稱第五區。
1955年5月,以區公所駐地地名為區名,稱東鳳區。
1956年2月,撤區並鄉、建立四個鄉,鄉設人民委員會,即東鳳鄉、鯤江鄉、禮陽鄉、鰲頭鄉。
1956年12月,將四個鄉並為兩個鄉,東鳳、禮陽二鄉合稱東鳳鄉、鯤江、鰲頭二鄉合稱鰲頭鄉,建立鄉人民委員會,東鳳鄉人委會駐於東鳳村乃良公祠, 鰲 頭鄉人委會駐於內畔可樓。
1958年9月,兩大鄉合併成立東鳳人民公社,1961年4月拆社,即為東鳳、鰲頭兩個人民公社;1963年1月,兩公社合併,稱東鳳人民公社,1968年3月,成立東鳳公社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改名為東鳳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3年,縣、市合併,同年7月撤銷人民公社,改名東鳳區。
1987年3月撤區,建立潮州市東鳳鎮人民政府,各鄉改為村,建立村民委員會。
1992年,潮州市升格為地級市,東鳳鎮劃歸潮安縣管轄。
社會
工業方面
截至目前,全鎮擁有各類型工業企業1118家,其中,規模上企業20家,科技型企業12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企業6家,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13家,基本形成了塑膠製鞋業、產品包裝業、服裝業和食品等四大支柱行業的經營格局。其中,塑膠製鞋行業是該鎮的龍頭支柱產業,全鎮共有製鞋企業30家,擁有各類製鞋生產產品主要有各式系列的PU、PVC泡沫全塑涼、拖鞋,產品遠銷世界各地。2005年全鎮製鞋行業累計完成工業產值約6.85億元,占全鎮工業總產值34.4%;完成稅收約1985萬元,約占全鎮稅收總收入的69.7%;出口總產值約2115萬美元,占全鎮出口總產值的72%。其中,廣東眾利鞋業有限公司發展迅猛,被潮州市列為二十家龍頭企業之一;潮安縣華達實業有限公司、潮安縣鑫華實業有限公司、潮安縣臻源鞋業有限公司等一批初具規模的製鞋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農業方面
水稻連年畝產超噸谷;淡水養殖、芡實、蔬菜、水果種植不斷發展,初具規模,其中,含有豐富營養成分的芡實特產種植髮展尤為迅速,種植面積達到5200畝,年創值1560萬元。
教育、文化、醫療方面
全鎮現有完全中學(含高國中)一所,初級中學三所,國小三十一所,醫院一所(東鳳鎮華僑醫院)。此外,還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圖書館、影劇院等一批配套文化設施。
基礎設施方面。全鎮已建成達到國家二、三級公路標準水泥化路面40公里,村道60多公里,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全鎮擁有自來水廠6座,日供水量1萬噸以上,110千伏變電站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