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紫石硯

潭柘紫石硯

潭柘紫石產於北京門頭溝區潭柘寺老虎山一帶,是硯材中的上等石品。所制硯稱為潭柘紫石硯,本地人或稱之為紫石硯,是北京地區古老的硯種。它因卓越而獨特的品質,受到越來越多的書法家和硯友的喜愛。

基本情況

潭柘紫石硯是利用潭柘紫石製成的硯台,為門頭溝區特產。潭柘紫石分布於潭柘寺鎮陽坡園,形成於2億年前二疊紀紅廟嶺組地層中,因含鐵質較多,故呈紫色(顏色豬肝紫色或紫灰相間)。石理中間夾雜有白色的堊斑,迎光可以看到石理中,銀星點閃,燦燦發光;用手指撫摩硯面前後滑行,手指紋仿佛沒有了,手指變得非常滑膩。這一點是其它紫色硯材所不具備的。主要是因為含鎂比較多的原因。形成物質細膩,顆粒均勻,質地縝密堅實,晶瑩溫潤,適於雕刻,制硯尤佳。潭柘紫石的開發始於明正統年間,曾有專門組織對紫石進行開採,至今陽坡園山上還豎有一通石碑和3處採石老坑。

用途

潭柘紫石最初用於建築,如故宮博物院太和殿御座下的根基即為紫石製作。故宮藏有多方潭柘紫石硯珍品。

潭柘紫石硯是用上好的潭柘紫石石材精細加工而成。據考證,早在明英宗正統年間,宮廷就曾專門組織過開採紫石,至今還存有當時築的監工台和刻有“內官監紫石塘界、欽差、提督馬鞍山兼管理工程太監何立”的碑石。此後硯石石材被埋沒幾百年,直到1985年才重新找到硯石產地,使這一硯種重新恢復生產,有多種硯式,並受香港、日本、東南亞等地人們的偏愛。

潭柘紫石硯主要由門頭溝區紫石硯廠用潭柘紫石加工。製作過程分為:開山採石、切制坯石、定型尺寸,然後以設計、鑿活、鏟活、磨活、配座等工藝。其經典作品主要有頤和園巨硯、九龍百龜硯、團城八怪硯、海鰲硯、乾隆石鼓等。在設計上,潭柘紫石硯仿照明清古硯,造型古樸典雅,圖飾簡練美觀,刀法淺刻有力,線條明快流暢。著名的書畫家朱學范、趙朴初、啟功、肖勞、董壽平試用鑒評:潭柘紫石硯石質細膩,晶瑩溫潤,研之無聲,易於發墨,具有不吸水、不耗墨、不損筆毫的特點,堪與端、歙各硯媲美。

明清以來一直是宮廷御用佳品,同時廣受民眾歡迎,極具收藏價值。此外潭柘紫石硯在雕刻技藝上,手法獨特,具有特殊的藝術價值,它不僅豐富了首都書畫文化市場,而且也填補了北京市制硯技藝的一項空白。

其中一些潭柘紫石硯精品,在國家級博覽會上多次獲獎,曾受到原國家總理李鵬的高度讚揚,2007年被列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已成為各級領導在外事活動中饋贈賓朋的貴重禮品。潭柘紫石硯廠不斷推陳出新,產品遠銷海內外,深受中外遊客喜愛。但是由於科技的進步,書寫方式的改變,硯台市場空間在現代社會逐漸萎縮,同時年青人很少願意從事制硯行業,潭柘紫石硯雕刻技藝的傳承與發展也陷入了兩難的尷尬境地。今天,北京門頭溝政府非常重視紫石硯的開發和生產,讓我們今天的人能夠親手通過書寫感受它的魅力,十分令人欣慰。而門頭溝潭柘紫石硯廠在發掘和弘揚古代紫石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更是令人欽佩。在這種寶石資源日益枯竭的今天,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傳承著古代帝都的精神與文化,誠為可貴。

價值

潭柘紫石是北京地區特有的古老岩種。它的產地在潭柘寺鎮西部的高山上,這裡至今矗立著明代刻石,上書:“內官監紫石官塘界”,落款:“欽差.提督馬鞍山兼管理工程太監何立”早在明代,這裡已經是宮廷生產紫石的窯場,由欽差大臣督辦採石。北京故宮太和殿寶座基石,乾坤殿的銅龜,銅鶴底座以及乾隆花園九根石柱都是紫石建築。可見,紫石是宮廷鍾愛的建築材料。

紫石細潤,扣之,聲似金鐘,撫之,如嬰兒肌膚,顏色深紫,間有綠色條紋,是製作硯台的上乘原料。傳說欽差大人精選石料讓工匠雕刻成硯台進貢皇上。皇上見硯台凝重典雅,紫光習習,若紫氣東來,頓時龍顏大悅。從此潭柘寺紫石塘便成了宮廷採石場。紫石硯也就成了皇家的貢品。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古硯中就有一批紫石硯。

經科學鑑定,潭柘紫石屬紅柱石鐵、泥質板岩,形成於距今2.6億年前二疊紀紅廟嶺組地層中,石料原岩為鐵、泥質板岩,與端,歙硯石料同屬一大類。

由於其礦物組成略有不同,紅柱石代替了石英,使研出的墨汁更加均細光亮,有些性能超越端、歙兩種名硯。

紫石的重新發現,使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清紫石古硯珍品有了明確的“出身”,豐富了北京地區特種礦產資源品種,為古硯家族增添了新的光彩。潭柘紫石的開發已列為北京市的星火計畫。從而使紫石硯這個古老的硯種煥發了青春。

潭柘紫石硯用潭柘紫石精心雕刻製作,在設計上仿明清古硯,造型古樸典雅、圖示簡練美觀、刀法淺刻有力,線條明快流暢。它的問世,豐富了北京的文化市場,填補了北京的一項空白。據有關國家領導及部分著名書畫家朱學范、趙朴初、啟功、肖勞、董壽平、黃胄等試用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潭柘紫石硯、石質細膩,晶瑩溫潤、研之無聲、易於發墨、且經久不乾,具有不吸水、不耗墨、不損筆毫等特點,堪與端硯媲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