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
1972年6月8日,越南戰爭已接近尾聲。一架越南飛機誤將燃燒汽油炸彈投向南越軍隊和平民。照片拍攝的是一群孩子被從天而降的燃燒彈嚇壞了而四處奔跑的情景,特別是中間那個小姑娘因為身上的衣服被燒著,不得不赤身露體地在路上奔跑。這個形象十分鮮明地展示了皮肉的痛苦與精神上的極度恐懼。這個形象撕扯著每一個富有正義感、同情心的讀者的心。
這幅照片很快就被刊登在美國《紐約時報》的頭版上,一下子成了轟動一時的話題。這幅照片逼真地揭露了戰爭的殘酷性,顯示了戰爭對人類靈與肉的深重傷害。美國人早已被這場遠離美國而無休止的戰爭弄得漠然麻木了,但這幅照片重又喚醒了他們的良知,於是一場反戰的浪潮重又興起。不久,越戰宣告結束,人們說,是這幅照片促使越戰提前半年結束。1973年,這幅照片榮獲美國普利茲獎,同年,在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比賽中又被評為年度最佳照片。
女孩本人
潘金淑,女,出生於1963年,越南人,越南戰火中裸奔的小女孩。1972年6月8日,在越南AF“空中襲擊者”轟炸機投下的凝固汽油和膠化白磷炸彈襲擊下燒傷,奔跑中甩掉衣服的潘金淑被攝影記者黃功吾抓拍到。照片抓拍後,當潘金淑跑到黃功吾身旁時,他連忙為她用水沖洗燒傷的部位,並將她送往醫院,之後才匆匆趕回沖洗照片。小潘金淑雖得到救治,但是燒傷實在太嚴重了,經過14個月漫長而痛苦的治療,前後17個大大小小的手術,她的身體才慢慢復原。但是她身上超過一半的皮膚三度燒傷,尤其是背部,頸部和手臂。
照片中的小姑娘名叫潘金淑,當年9歲。照片成名之後,她成了新聞攝影跟蹤的人物。潘金淑被越南政府當作美帝國主義罪惡的活標本而樹立起來,金淑長大後被送進醫學院學習。後來,在向越南最高當局申請獲得批准以後,她離開越南前往古巴學習。在那裡,潘金淑認識了她未來的丈夫。也是在那個時候,她決定徹底離開越南。1992年,潘金淑結婚。在他們的蜜月途中,夫婦倆到了加拿大。 後來,她移居美國,被聯合國任命為和平大使奔走世界各地,以自己的經歷講述和平的意義。1996年,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背部還留有當年燒傷的疤痕。
圖片含義
圖片1:照片顯示成年後的潘金淑成了一位普通的母親,她慈愛的抱著自己的靜靜睡著的孩子。如果沒有潘背後和胳膊大面積恐怖的因燒傷留下的疤痕,這就是一張單純表現母愛和美好生活的照片。這幅作品是由世界著名攝影大師喬·麥克納利(JoeMcNally)1995年拍攝的。
圖片2:1972年6月8日美軍對可疑的越共藏身地實施凝固汽油彈空中轟炸後,驚恐萬狀的孩子,包括9歲的女孩潘金淑(Kim Phuc) (中偏左),沿展鵬附近一號公路逃跑,一隊南越士兵緊隨其後。恐懼的孩子們脫掉燒毀的衣服四處逃竄。
背後故事
黃功吾
這張著名的作品的攝影師,出生於越南隆安,他的哥哥是美聯社記者,1965年在戰場上陣亡,後由他的嫂子舉薦,黃功吾在16歲那年扛起相機,成為美聯社的一名戰地攝影師。對於黃功吾這個名字,許多人會感覺到陌生,但是提起他的名作《火從天降(戰火中的女孩)》,熱愛攝影的人不會不知道。
作品介紹
1972年6月8日,對可疑的越共藏身地實施凝固汽油彈空中轟炸後,驚恐萬狀的孩子,包括9歲的女孩潘金淑(Kim Phuc) (中偏左),沿展鵬附近一號公路逃跑,一隊南越士兵緊隨其後。一架南越飛機誤將燃燒汽油炸彈投向南越軍隊和平民。恐懼的孩子們脫掉燒毀的衣服四處逃竄。圖中從左至右:潘金淑的弟弟Phan Thanh Tam;潘金淑本人;潘金淑的表弟Ho Van Bon和表妹Ho Thi Ting。身後是越南第25師士兵。
抓拍之後
其後的情景卻是鮮見於報端的,照片抓拍後。當潘金淑跑過黃功吾身旁時,他連忙為她用水沖洗燒傷的部位,並將她送往醫院,之後才匆匆趕回沖洗照片。小潘金淑雖得到救治。但是燒傷實在太嚴重了,經過十四個月漫長而痛苦的治療,前後十七個大大小小的手術,她的身體才慢慢復原。但是她身上超過一半的皮膚三度燒傷,尤其是背部,頸部和手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