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貴耕

在他數十年農業技術推廣和科研生涯中,他積極推廣省工、節本、高產、優質、增效技術,在樞田改旱(一熟變多熟)、改革輪作方式(稻麥輪作改成稻、麥、棉、綠肥輪作)、開發水生綠肥、稻麥精量播種、稻麥品種的選育提純、雜交稻種、板茬麥、套播麥、拋秧、水稻肥床旱育秧、雙優栽培、高產模式栽培技術等方面試驗示範獲得成功,並大面積推廣套用,為農業的穩定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1984年,他還套用葉齡模式栽培原理,編制出該市第一張揚麥四號小麥高產栽培模式圖,為該市科教興農闖出了一條新路、"八五"期間.他主持全市稻、麥、油菜生產技術,他常常深入村頭田邊指導生產.使該市水稻連續6年畝產超1000斤。 1991年,該市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他依靠廣大科技人員,運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成果與部分老農的實踐經驗相結合,按照不同災情、苗情.創造採取拆育補栽、搶插早私稻種足面積,對大面積受災較輕的稻田實行水調、肥促、藥保等應變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使該幣水稻在大災之年不減產。

大學文化江陰市農業局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原站長,高級農藝師,中國農學會會員,中國作物學會會員。在他數十年農業技術推廣和科研生涯中,他積極推廣省工、節本、高產、優質、增效技術,在樞田改旱(一熟變多熟)、改革輪作方式(稻麥輪作改成稻、麥、棉、綠肥輪作)、開發水生綠肥、稻麥精量播種、稻麥品種的選育提純、雜交稻種、板茬麥、套播麥、拋秧、水稻肥床旱育秧、雙優栽培、高產模式栽培技術等方面試驗示範獲得成功,並大面積推廣套用,為農業的穩定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1984年,他還套用葉齡模式栽培原理,編制出該市第一張揚麥四號小麥高產栽培模式圖,為該市科教興農闖出了一條新路、"八五"期間.他主持全市稻、麥、油菜生產技術,他常常深入村頭田邊指導生產.使該市水稻連續6年畝產超1000斤。1991年,該市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他依靠廣大科技人員,運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成果與部分老農的實踐經驗相結合,按照不同災情、苗情.創造採取拆育補栽、搶插早私稻種足面積,對大面積受災較輕的稻田實行水調、肥促、藥保等應變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使該幣水稻在大災之年不減產。他在全省糧棉油爭貢獻創高產競賽活動中表現突出,獲得農牧漁業部水稻10萬畝豐收計畫項目三等獎1次,江蘇省稻麥10萬畝豐收計畫項目三等獎3次,省、市科技進步三等獎3次,江蘇省"豐收桿"高產競賽和噸糧田建設二、三、四等獎共7次;他還獲得地、幣、縣級表彰10餘次,1983年獲農牧漁業部農技推廣工作榮譽證書和獎章,1993年被市政府授予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並先後當選為江陰市第九屆人大代表,江陰市第八、九、十屆政協委員,是編寫《江陰市農業志》的主要成員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