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節文

民國5年春,潘節文從保定軍官學校回閩參加討袁鬥爭,就任駐同安的閩南護國軍第二支隊教練官。 6月1日凌晨,與支隊長莊育才一道率領全體官兵,分為兩隊,進攻同安縣城。 潘節文聞訊赴援,沖至陳太傅祠,也為敵炮火所阻,身負重傷。

潘節文(1891~1916年)字奕敬,號離恨,永春縣達埔鄉新瓊村人,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生。13歲參加縣學童子試,名列前茅。廢科舉後,知州李樹敏咨送他入福建武備學堂就學,畢業後入南京武備學堂肄業。辛亥革命時,任新軍營長,參加光復福建的革命活動,獲四等勳章。後任閩南安撫使教練官。民國元年(1912年)2月,赴北京入清河陸軍第一預備學校繼續學習。畢業後,在陸軍第十師模範團見習,復升入保定軍官學校深造。為人重義氣。時校中疫癘流行,同邑林慶榮染疫垂危,潘節文不顧危險,特請假為其護理30晝夜,林得以痊癒,受到師生的敬佩。
民國5年春,潘節文從保定軍官學校回閩參加討袁鬥爭,就任駐同安的閩南護國軍第二支隊教練官。經他嚴格訓練和宣傳鼓動,第二支隊戰鬥力明顯提高。當泉州5位革命黨人犧牲的訊息傳到天柱岩根據地後,第二支隊決定為死難者報仇,攻打同安縣城。5月30日,舉行誓師大會。潘潘節文宣讀由他撰寫的安民告示,歷數袁賊罪惡。6月1日凌晨,與支隊長莊育才一道率領全體官兵,分為兩隊,進攻同安縣城。潘節文率安溪民軍首先攻入大西門、小西門,莊育才指揮晉江、南安、同安民軍攻入北門。莊育才衝到北洋守軍營部時不幸中彈犧牲。潘節文聞訊赴援,沖至陳太傅祠,也為敵炮火所阻,身負重傷。臨終前,他怒指城內敵兵:"我們為共和流血,死亦何憾,但恨不及見你們隨洪憲消滅!"壯烈殉國。
潘節文工詩詞,殉難後,友人集資為其刊行《劍影廬遺稿》一書,蔡元培題簽並作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