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煒

潘正煒

潘正煒,男(1791-1850),字榆庭,號季彤,又號聽颿樓主人,廣東番禺人。洋行商人。廣東著名鑑藏家。精鑑別,富收藏書、畫;著有《聽帆樓詩鈔》《聽帆樓書畫記》。

基本信息

生平經歷

潘正煒祖籍漳州,是廣州十三行外貿行商潘家第三代繼業者。祖父潘振承,早年出洋,善商,熟英語,在廣州十三行獲得“旨準”開設同文洋行,包攬絲茶經營商務。父親潘有度,繼承祖業主理同文洋行。

潘正煒繼承兩代家業後,來華外商尊為潘啟官三世,呼名Puankhequa Ⅲ。據《法國雜誌》一則廣州通訊報導:正煒當年家財約值1萬萬法郎(另有華北資產未計),故在道光年間,仍在廣州豪商紳士群中居首領地位。

潘正煒既出身於富豪的外貿之家,又成長於書香世代的科第名門;伯父潘有為是乾隆年進士,官至內閣中書,參事校勘《四庫全書》,珍藏曆代古錢、古印、書畫、彝鼎甚豐。長兄潘正享,乾隆年貢生,以善書而工詩著名。潘正煒得自家風的陶冶,自幼勤學善書,崇尚蘇(東坡)、米(芾)筆法,精小楷,亦中副榜貢生。在洋務之暇,他嗜好書畫、碑貼的收藏與鑒裁。收藏之宏富,譽為“甲於粵東”。其第四子順徵是國學生,善畫梅花。孫子寶鋆、寶琳二人亦登進士。由於家中子孫俱能科舉成才,潘正煒也疊領奉政大夫、榮祿大夫、翰林院編修等榮銜,為羊城罕有的科第名家。

潘正煒一家先後以同文行、同孚行名義周濟貧困和報效朝廷出資白銀達百餘萬兩。鴉片戰爭時,他為抗外敵、保家鄉,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資助抗英軍餉26萬元,為廣州資助總額200萬元的1/8;又回響抗英官府擴建海軍的號召,獨購呂宋(菲律賓)戰船一艘,捐作加強廣州海防之用。隨後英人還多次尋釁遷入廣州城內居住,要霸占河南洲頭咀為租界,他又毅然領銜與同縣許祥光、南海伍崇曜等人聯合河南及城郊48鄉士紳百姓群起抵抗。當時群情洶湧,聲勢浩大,逼使英人終以民情可畏,不敢進城。他雖然家業經受戰亂而慘受損失,仍不惜出錢出力為抗禦外敵入侵作出貢獻,故贏得史冊給以“道光毀家紓難”的讚揚,得賞戴花翎。

其他成就

潘正煒還以字畫鑑藏見長,他在潘氏家園建有著名的“聽颿樓”,作個人專事著述和珍藏書畫文物之所。有《聽颿樓書畫記》正編、續編7卷,《藏真貼》6卷,《聽颿樓古銅印譜》4卷等著述多種。其中《聽颿樓書畫記》是他從200多種名家珍品中拔得160餘種彙編而成的專著,這是他30多年來,不惜重金羅購自魏晉以來歷代名家書畫真跡,又久經品賞,嚴格精審之所得。書中收編各珍品先後流入宮廷,歷史名人及鑑藏家手中所加添的印章、題跋、贊詠均一一載錄無遺,從而為讀者呈現評價書畫的思想和風采全貌,顯示了對書畫鑑藏功力頗深,因此獲得朱昌頤、吳榮光諸家的推崇。

於道光三十年去世,葬於廣州大北門外,山名馬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