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翹嘴鮊屬鯉形目,鯉科,鮊亞科,鮊屬。漳河水庫翹嘴鮊,體長,甚側扁,頭背面平直,頭後背部為隆起,體背部接近平直。口上位,下頜很厚,且向上翹,口裂幾乎成垂直。眼大,位於頭的側下方。下咽齒末端成鉤狀。腹鰭基至肛門間有腹棱;背鰭具強大而光滑的硬刺;尾鰭分叉,下葉稍長於上葉。體背略呈青灰色,兩側銀白,各鰭灰黑色,最大的個體可重達10千克,是中國鯿鮊亞種最大的一種魚。
營養價值
翹嘴鮊肉白而細嫩,味美而不腥,刺軟,一貫被視為上等經濟魚類。大詩人杜甫在其詩中曾形容“白魚如切玉”,可見白魚歷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背部灰黑色,體側及腹部銀白色。各鰭帶灰色,尾鰭上下葉的邊緣尤為明顯。春夏季捕獲之白魚,全魚可入藥,其肉性味甘、溫,有開胃、健脾利水、消水腫之功效,治療消瘦浮腫、產後抽筋。
產地環境
•氣候
漳河濕地近地層為季風環境控制,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是其基本氣候。濕地自然保護區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盛行東北季風;夏季氣候炎熱多雨,多為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春秋兩季為過渡季節,季風交替出現。具有光能充足、降水充沛、熱量豐富、雨熱同季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6.4℃,極端最高氣溫40.9℃,最低氣溫-19℃。7月平均氣溫27.2℃,極端最高氣溫39.2℃。年總輻射量為110千卡/平方厘米。太陽輻射的年度變化呈單峰型,7月最大,12月最小。日照時數多年平均2047小時,年日照率為46%;周年中,月的日照數超過200小時的有6、7、8三個月,低於180小時的有1、2、3及11、12五個月,月分布坐標為弧形。庫區年平均氣溫為16.9℃,年積溫為5330℃。1月份平均氣溫為5.3℃,7月份平均氣溫為28℃。氣溫年度變化以1月份最冷,7月份最熱。春季升溫快,秋季降溫速,年無霜期為266天,常年無冰凍。最大濕度78%,最小濕度8%。
•土壤
荊門市東寶區土壤以黑色壤土為最好,砂壤土為次。富含魚類生長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富含有機質,透氣性好。
•降雨量
據1957年-2000年氣象資料統計,漳河水庫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003.6毫米。年雨日114天。秋冬雨量較少,夏季雨量多,均占全年總降雨量的46%。
•水環境
根據漳河水庫調度規程(鄂水庫復【1996】54號),漳河水庫特徵水位如下:設防水位是122.20米,警戒水位是123.92米,緊急水位是125.01米,歷史最高水位是123.67米。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是121.50米,多年平均最低水位是115.50米,設計高水位是123.50米,設計低水位是113.00米。
•水溫
漳河水庫水體透明度2.8-5米;水溫年平均表層水溫18℃,全年在15℃以上時間有240天,漳河水庫水溫基本呈正分層狀態,尚未有負分層及躍溫層出現;pH值為7.1-7.8,呈弱鹼性;溶解氧為6.5-11.8毫克/升;屬軟水或中等軟水。水體污染狀況從水質監測結果表明,漳河支流來水水質狀況良好,由於水庫庫容很大,水體交換快,庫水具有較強的自淨能力。漳河水庫水質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水質標準》和國家二級飲用水標準。
歷史淵源
漳河水庫翹嘴鮊的養殖始於20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已形成相當的規模,初期養殖規模在8萬畝,經多年的市場選擇,已穩定在15萬畝,近幾年通過對漳河水庫水質的保護,翹嘴鮊產業逐漸由過去的高產型向優質型、效益型、無公害型轉變。
生產情況
2013年,荊門市東寶區共有養殖面積15萬畝,水產品年產量2.3萬噸,漁業年產值達到2.6億元。
產品榮譽
2011年,荊門東寶區漳河魚通過湖北省地理標誌產品品質鑒評。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漳河水庫翹嘴鮊”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漳河水庫翹嘴鮊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荊門市東寶區,涉及漳河鎮、馬河鎮、栗溪鎮、仙居鄉共27個行政村,其中包括漳河鎮的烽火台村、陳井村、謝花橋村、付集村、同樂村、蘇院村、蘇集村、三化村、新豐村、雨淋村、雄峰村、迎接村、京河村、羅河村、肖崗村、香山村,栗溪鎮的金華村、鵝項村、尖山村,馬河鎮的白泥河村、馬咀村、易畈村、關廟崗村、雙河村、院子河村,仙居鄉的珍珠村、小河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0°49′00″-112°07′53",北緯30°56′03″-31°14′43"。
質量技術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一)組織措施
1、組織機構
東寶區成立了以站長為組長的“漳河水庫翹嘴鮊地理標誌產品開發領導小組和技術小組”,負責對生產過程中的主要技術環節實行指導、跟蹤、監督,確保水產品質量,並負責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新問題,制定其技術規程和發展規劃。下設生產技術部、質量安全監管部和後勤部,生產技術部具體負責各項生產措施的實施;質量安全監管部具體負責各種生產技術規程的制定,並由內檢員全程參與質量安全控制;後勤部具體負責各種漁業投入品購買。
2、管理辦法
東寶區為了將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和農業環保工作落到實處,漳河養殖基地嚴格按照有關檔案執行,同時印製發放地理標誌水產品養殖技術規程,指導和規範生產;為了保證漳河生產的水產品能達到地理標誌產品標準,漳河養殖基地制定嚴格的管理措施。
3、宣傳培訓
東寶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利用各種途徑宣傳發展地理標誌農產品政策、意義,使廣大水產養殖戶充分認識到發展地理標誌農產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培訓制度,採取集中授課與現場指導結合,在每年舉辦15期培訓班,在育苗、魚病預防等階段分別舉辦1期培訓班,同時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漳河養殖基地邀請省、市、區專家開展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技術培訓,進行現場指導,使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技術得到實施,落到實處。
•生產技術操作規程
(1)魚苗的放養
漳河水庫主要是投放大規格的翹嘴鮊魚種,一是每年通過增殖放流投放苗種,滿足漳河庫區自然生態養殖。二是水庫裡面自然繁殖的一部分苗種,禁漁期是從每年的4月1日至6月30日,在每年的禁魚期間嚴格做好執法工作,從而保證魚的正常生長,避開其繁殖、幼苗生長時間,用以保護魚類資源,禁魚期保護了主要經濟魚類的親體和幼魚資源,使水庫資源得到休養生息,具有明顯的生態效益,休漁結束後漁獲物產量增加、質量提高。投放苗種時可以選擇投放寸片或者是0.3斤左右的大規格魚種。魚種規格為50克/尾時,每年增殖放流180萬尾,規格在150克/尾時,每年增殖放流85萬尾,規格大的魚種根據實際情況相對減少放養量。放養前對魚種進行消毒,用3%-5%的食鹽溶液浸浴魚體10分-15分,具體的浸浴時間應視當時水溫和魚種體質而靈活掌握。
(2)日常管理
水庫日常管理主要有巡庫、防逃、防盜和制止水庫偷魚、電魚、毒魚和炸魚現象。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一是加強漁政管理。水庫養魚生產,既受水域環境和生物資源之間依存關係的制約,又受人為捕撈強度的影響。漁政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妥善處理庫區管理機構與庫區民眾的利害關係。漳河漁政站專門負責庫區治安及漁政管理,經常派出專職人員巡邏,制止入庫偷魚、電魚、毒魚和炸魚現象,確保水庫漁業生產穩步發展。二是加強防逃管理。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加強巡庫,檢查防逃設施,由於庫區面積大不好管理,要加強防盜。健全魚類防逃設施建設,攔魚設施是水庫養魚的關鍵設施之一,對於養魚生產起著保障作用。水庫設有出水涵洞、引水渠道和溢洪道等排水設施,上游還有眾多的入水口。如果沒有攔魚設施,在放水過程中,魚類會隨水逃逸,尤其是溢洪期間,逃魚更多。經常檢查攔魚設施,發現損壞及時補修。特別是在汛期排洪時,更要加強攔魚設施的管理,儘量減少逃魚現象,在養殖過程中如果沒有可靠的攔魚設施或者攔魚設施不完善,都不能獲得水庫養魚的高產穩產。三是切實預防魚病。大型水庫只要嚴格選擇使用優質、大規格魚種,做好魚種進庫前的消毒或注射疫苗等措施,一般很少發生魚病。
(3)成魚的捕撈和銷售
一般進入年底根據市場行情採取及時捕撈,一般採用機動漁船進行捕撈,對達到規格的魚及時捕撈上市,一般達到1.5公斤以上的成魚都可以捕撈銷售。由於水庫混養的有其他養殖魚類,在捕撈的時候要統一捕撈,統一銷售。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1、水庫自然養殖過程中嚴格執行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NY5051-2001。
2、在孵化期間和苗種培育期間,魚病防治方面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定期對苗種培育池進行消毒,能有效的防止魚病的發生。
3、在苗種培育期間保證使用合格的漁用配合餌料,使用由商檢局註冊登記合格的飼料,餌料執行NY5072-2002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
4、在日常管理中,成立地理標誌產品生產質量控制專班,按照地理標誌產品生產程式,執行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隨時由質量控制員進行檢查,對水質、環境進行監督,生產基地保證做好三項記錄,必須做到從魚種投放到生產管理,產品銷售全程控制檢查,保證執行“地理標誌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嚴格執行國家GB1106漁業水質標準NY505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在環境上按GB/T18407.4-2001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GB/T19000-2000質量管理體系,做到制度上牆,並嚴格執行標準和制度。
5、產品質量達到國家標準。
•標誌使用規定
漳河範圍內的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