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會[上海漫畫前身]

漫畫會[上海漫畫前身]

1926年漫畫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漫畫家第一次有組織地聯合起來,從而更好地推動漫畫藝術的發展,發揮其應有的社會作用。

漫畫會簡介

漫畫會成員 漫畫會成員

漫畫會成立時成員有:丁悚、張光宇、張正宇、王敦慶、黃文農、魯少飛、葉淺予、季小波、胡旭光。漫畫會成立後,又有張眉孫、蔡輸丹、陸志庠、曹涵美、萬籟鳴、陳秋草、方雪鴣、胡亞光、胡同光、徐進、沈逸千、黃士英、陳杜也、鄭光漢、陳浩雄、徐詠蓮、魯了了、馮士英等入會。

漫畫會成立的原因有二:一是在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期間出現第一次漫畫創作高潮後轉向低潮,需要重振漫畫。二是1925年“五卅”慘案激起並形成全國規模的反帝愛國高潮,也激發了畫家們重燃漫畫創作熱情,覺得需要有一個漫畫專門團體,來組織和保持漫畫創作力量。於是,在漫畫藝術元老之一丁悚的鼓勵下,一群年輕的有志於漫畫藝術的畫家,發起成立漫畫會。

漫畫會成立

漫畫會成立時,在組織形式上,沒有經過選舉正副會長和理事等的程式。在漫畫會年輕一輩心目中,有兩位長者:一是漫畫藝術的元老之一丁悚(1891-1969),另一是藝術素養比較高,年歲長於多數人,有“老大哥”之稱的張光宇(1900-1965)。他們兩人被尊為漫畫會的領頭人。所以,丁悚和張光宇實際上就是漫畫會的負責人。當時,丁悚和張光宇都在上海的外資企業英美菸草公司美術廣告室從事香菸牌畫及廣告設計繪製工作,職業穩定,工薪較高,生活富裕,住房寬敞,所以漫畫會的活動常在他們兩人家裡進行。漫畫會初址設於寧波路65號三樓40室。後來,漫畫會的招牌掛在貝勒路(今黃陂南路)天祥里的丁悚家門口,丁悚家實際上也就是漫畫會的會址。

漫畫會中的王敦慶(筆名王一榴)學歷最高,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英文系。專長英文外,兼長日文。1924年至1941年,任上海藝術大學文學教授、中華藝術大學美術教授、大陸英文專科學校代理校長等職。漫畫創作外,又兼長創作小說等。1930年上海成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他是發起人之一。因其知識面超越漫畫會中其他成員,故有“漫畫會智囊”之譽。

漫畫會在丁悚家的活動,不拘形式,也無固定日期。大致是:一般下午下班後,根據各人興趣和需要,可隨時到丁悚家,互通信息,交換對時局的看法,或交流發現什麼漫畫題材,或討論漫畫的藝術功能和藝術表現規律,有時把正在創作中的漫畫稿帶來交換意見。而每逢星期天,則常常不約而同地來到丁悚家聚會。丁悚家也好客,還常招待吃飯。總之,友好、和諧、藝術磋商和學術探討的氣氛很濃。丁悚之子丁聰,在這樣的氛圍薰陶下,後來也成長為漫畫家。當時大家都稱丁聰為“小丁”,後來他發表漫畫時就用筆名“小丁”。

漫畫會設定有一個頗有藝術特色的會徽“漫龍”。“漫龍”設計創意是由王敦慶提出,再由張正宇設計的。“漫龍”的圖紋處理,融匯了中國古代磚刻瓦當和肖形印藝術的特色,以渾厚、朴茂、誇張的造型筆法塑造了一頭中國漫畫神龍,寓意覺醒了的中國漫畫神龍正在奔騰飛舞為祖國的光明而戰鬥。漫畫會會徽“漫龍”設計後,由王敦慶請一位姑娘用黑絲線繡在一塊白綾上,一直由王敦慶保存著。漫畫會出版的“漫畫會叢書第一種”《文農諷刺畫集》等出版物上,都印有“漫龍”標誌。

參加北伐軍

漫畫會的成立,組織、發動、鍛鍊、成長了第二代漫畫家。這批年輕的漫畫家,思想活躍,大都傾向革命,創作力旺盛,從而出現了第二次漫畫創作高潮。

漫畫會成立之時,正是國共第一次合作、北伐軍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北伐軍進駐上海時,漫畫會的黃文農和葉淺予滿腔熱情穿上軍裝參加了國民革命軍。黃文農擔任了國民革命軍所屬的海軍政治部藝術科科長和淞滬警察廳美術股股長,葉淺予配合工作,開展北伐革命戰爭的宣傳。當時,他們面對黃浦江里停泊著的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的炮艦,大無畏地寫出配有漫畫的“打倒帝國主義”的木牌大字標語,懸掛在吳淞口的黃浦江邊,這是一種何等可貴的革命氣魄!後來,英國作家蕭伯納對他們這一舉動讚賞說:“中國青年畫家坐在英國炮口上敢於謾罵。”黃文農當時創作了多幅揭露北洋反動軍閥與帝國主義相勾結的漫畫。例如《阿要舊貨換銅錢》(1927年)一畫,畫著一個賣破爛的“帝國主義”,挑來些破舊槍炮,正向軍閥兜攬生意,一針見血地揭示出了帝國主義者是中國反動軍閥的支持者這一實質。與此同時,漫畫會的魯少飛於南京參加了國民革命軍,在總政治部工作,也以漫畫投入北伐的宣傳。

就在此時,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面對突變,漫畫會的畫家們表現出了鮮明的革命立場,黃文農、葉淺予、魯少飛立即退出被蔣介石篡權的國民革命軍。這時,漫畫會決定創辦會刊《上海漫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