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漫成二首
其一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渚蒲隨地有,村徑逐門成。
只作披衣慣,常從漉酒生。
眼前無俗物,多病也身輕。
其二
江皋已仲春,花下復清晨。
仰面貪看鳥,回頭錯應人。
讀書難字過,對酒滿壺頻。
近識峨眉老,知予懶是真。
作品注釋
其一
野日荒荒白①,春流泯泯清②。渚蒲隨地有③,村徑逐門成。
只作披衣慣④,常從漉酒生⑤。眼邊無俗物⑥,多病也身輕。
(首章,對景怡情,有超然避俗之想。【洪注】荒荒,不甚白。泯泯,不甚清。蒲隨地,生意可觀,徑逐門,往來自如。披衣習慣,言疏放已久,漉酒為生,見醉鄉可樂。眼無俗物,得以獨適己性矣。)
①江淹詩:“野日燒中昏。”《莊子》:“日月之光,益以荒矣。
②何遜詩:“共見春流。”【朱注】張有《復古編》云:湣,古活字。泯泯,是活活之誤。不知泯泯、活活,意象各不侔。
③梁昭明太子詩:“渚蒲變新節。”
④披衣,出《莊子》。
⑤漉酒,本陶潛。據陶詩云:“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已時。”此兼舉之,蓋欲與淵明同調,不屑與俗客為伍也。
⑥《世說》:嵇、阮、山濤,竹林酣飲。王戎後往,阮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申涵光曰:杜詩善用疊字,如“野日荒荒白”、“宿鷺娟娟淨”、“江市戎戎暗”、“山雷淰淰寒”之類,皆非意想所及。
其二
江皋已仲春①,花下復清晨。仰面貪看鳥,回頭錯應人②。
讀書難字過,對酒滿壺頻。近識峨嵋老③,(【原注】東山隱者。)知余懶是真④。
(次章隨時適興,申前章未盡之意。前章上四句,說花溪外景。此章上四句,說草堂內景。前章披衣漉酒,樂在身閒。此章讀書對酒,樂在心得。末雲“懶是真”;總不欲與俗物為緣。)。
①《楚辭》:“秣余馬兮江皋。”師氏口:皋,緩也。江岸土性緩,故曰江皋。
②劉琨詩:“回頭已百萬。”看鳥、錯應,寫出應接不暇之意。朱子《或問》引為心不在焉之證,亦斷章取義耳。
③《水經注》:《益州記》云:峨嵋山,在南安縣界,去成都南千里。然秋日清澄,望見兩山相峙,如峨眉焉。《列仙傳》:“陸通者,楚狂接輿也,好養生,游諸名山,在蜀峨嵋山上,世世見之。
④庾信詩:“知余是執珪。”讀書難於字過,老年眼鈍也。對酒不覺頻傾,借酒怡情也。舊注謂難識之字,任其讀過,不復考索。視讀破萬卷者,竟作粗心涉獵之人,豈不枉屈少陵。胡夏客又謂經眼之字,難於輕過,正是從容探討、善讀書處,然於本章大意,亦不相符。
創作背景
黃鶴從舊編在上元二年(761年)。《杜臆》:二詩格調疏散,非經營結構而成,故云漫成。
點評鑑賞
《唐詩鏡》:
三、四真極,是尋常道性語,將詩家氣味一併去盡,絕近陶。
《唐詩歸》:
譚云:真讀書人乃爾(“讀書”句下)!鍾云:古今真懶幾人(末句下)。)?
《杜臆》:
起語與下文全不相應,故云《漫成》。中四句俱寫懶態,而三、四更妙。結句謂他人不足知我所以懶之由。
《唐詩評選》:
杜詩情事朴率者惟此,自有風味。過是則“鵝鴨宜長數”、“汁拙無衣食”、“老翁難早出”一流語,先已自墮塵上,非但“學之者拙,似之者死”也。杜又有一種門麵攤子句,往往取驚俗目。如“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裝名理為腔殼;如“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擺忠孝為局面:皆此老人品、心術、學問、器量大敗缺處。或加以不虞之譽,則紫之奪朱,其來久矣。《七月》、《東山》、《大明》、《小毖》,何嘗如此哉!
《繭齋詩談》:
“仰面貪看鳥,回頭錯應人”。自己畫自己出神,可謂力大於身。
《唐詩成法》:
三、四寫無心疏懶,正得妙處。朱晦翁極賞之。詩果佳,宋調亦何妨?不佳,雖唐調亦可笑也。
《讀杜心解》:
“難字過”,正見懶趣;五柳先生不求甚解,意亦猶是。詩似啟宋調。
《杜詩鏡銓》:
劉須溪云:偶然語,偶然道之,自見天趣。一片忘機意思(“仰面”二句下)。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鏇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