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劉泥巴

劉泥巴,原名劉國瑞,是出身於湖北武漢手工藝世家的民間手工匠人,被稱為湖北民間手工藝第一人,是圓木微縮技藝的創始人,也是全世界唯一掌握此項技藝的手工匠人。他精通圓木工藝、剪紙、微雕、書法、花燈等各種民間手工藝品製作並能將其一身絕技融會貫通於各件作品,實乃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大師。
劉老先生自幼熱愛玩泥巴,捏泥象形惟妙惟肖因而得名“泥巴”。因為手工藝世家的薰陶,劉泥巴對民間傳統手工藝有著極大的興趣和愛好,並將此視為畢生的事業和奮鬥目標。劉老46歲自願退休,全身心投入傳統手工藝創作。迄今為止,他的作品被20多個國家收藏。
1990年亞運會期間,劉國瑞攜全家到北京參加陶然亭燈展,他製作的“豬八戒跳卡拉OK”轟動京城;他在米粒大小的象牙上雕刻而成的“唐詩”,被20多個國家收藏;他還將我國傳統的“圓木用具”、“圓木工具”用紫檀木微縮製作而成,因此榮獲湖北省首屆絕技絕活大賽金獎;2003年11月,劉國瑞等6人組成的武漢民間藝術家代表團,前往法國參加中法兩國文化交流活動,他現場製作的生肖剪紙每張價格甚至高達5歐元。
作為民間傳統工藝大師,劉泥巴還曾登上湖北美院講台,現場為師生講解民間剪紙的藝術。劉泥巴運用“剪刻撕燒”的方法設計製作出來的剪紙作品圖案做工精美,將現代的設計用色與傳統紋樣融於一體,剪出來的剪紙自然舒服栩栩如生。
劉泥巴出身於圓木世家,可是如今由於圓木家具淡出市場,圓木箍匠這一古老的
行業瀕臨消亡。面對這一境況劉泥巴竟毫不遲疑說:圓木家具的被取而代之是必然的。
他分析:圓木家具每年要上桐油,緊箍,使用不方便,成本也比塑膠高。所以,各式各樣的塑膠盆應運而生,取代圓木家具,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當家花旦。另外,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洗澡改為淋浴,抽水馬桶替代馬桶。嫁姑娘也與時俱進,嫁妝從“五十四條(家具)腿”,到“三轉一響”再到如今的車子房子。圓木作嫁妝的時代已一去不返。圓木家具悄然淡出人們視線也就是必然的了。
但劉泥巴到底不甘心圓木家具的消失。為了向後人證明曾經有圓木微縮這種技藝的存在。1999年,55歲的他開始著手製作圓木縮微家具,將過去的圓木家具縮小成指甲殼大小。
將圓木家具用微縮形式留存,其實非常不容易。原來的圓木家具主要用湖南產的杉木製作,杉木木質穩定,不易熱脹冷縮,是製作圓木家具的理想材料。但杉木材質粗糙,不利於進行原木微縮。劉泥巴就選擇紅木、黃楊木還有紫檀木等高級木料作為圓木微縮的製作原料。
劉泥巴製作的圓木微縮家具“小於硬幣,薄能透光,細如頭髮,窄如火柴棒”,像藝
術品,一套七件頭嫁妝,比頭髮絲還細的鋼箍上還刻著花。他花三年時間,採用紫檀木和45號鋼製作的圓木家具工具箱,曾獲“湖北首屆絕技絕活金獎”,並先後到法國、以色列進行文化交流。
圓木家具雖然幾近消失,但劉泥巴說他不想將來的年輕人連圓木家具是什麼樣都不知道。 “代表時代的實物應該被記錄,讓人們知道我們生活的時代曾有過一些怎樣的東西,材質怎樣,做工怎樣。”他認為,如果不這樣做,對後人沒法交代。
他透露,自己還打算寫書,將圓木家具的製作技藝用文字記錄下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兩種,一種是口頭的,一種是實物,我已保留下實物資料,再留下文字資料,如果以後有年輕人有興趣親近圓木家具,也就容易研究了。”
目前,老人年歲已高,雖身體健康但手藝後繼無人。
圓木微縮和武漢剪紙歷史悠久,藝術價值高,但製作工藝繁瑣,周期長,成本高,且工藝鮮為人知,加之缺乏現代化商業行銷渠道,造成作品銷路狹窄,市場前景不樂觀,社會影響力逐漸下降的後果,所以,弘揚民間文化,傳承中華文化傳統迫在眉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