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省級保護項目名錄
安康位於漢江上游。上游多險灘,有名的灘就有360個,無名灘更是不計其數。因此安康船工就有“漢江河、彎又彎,船行之處灘連灘,有名灘、沒名灘、技術不高難過關,洪水灘上號子喊,船怕號子馬怕鞭”的說法,生動地描繪了這一帶山大水急的情景和號子在船工們勞動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基本內容
漢江號子是船工們生產鬥爭中勞動情緒的直接體現,它不僅起著統一勞動步調,統一意志的組織作用,同時也起著鼓舞船工,調劑船工的精神作用,從水上

來講它有多種多樣的勞動方式以及複雜的條件與環境,根據上水、下水、扯蓬、活錨、推船、靠岸、過灘等已形成它一整套能適應各種勞動條件的號子。漢江號子基本上可以分為上水行船號子、下水行船號子、離岸、靠岸及其他號子三種類型。上水行船號子主要是在逆水行舟時遇到各種不同的情況,做各種不同勞動方式時所喊的號子,由於江水流速的緩怠、平水和急灘、順風與逆風等自然條件及勞動條件的差異,上水行船號子又可以分為平水號子和過灘號子。平水號子主要指在平水中逆水行舟,流速不急時所喊的號子。這類號子一般來講節奏比較規整,速度比較勻稱平穩,領號者喊的比較自由,音調比較悠長,合號者則根據老辮子(領號者)的領腔速度在每一小節強拍上有力的喊出“嗨”來,以穩定節奏、統一步伐和意志。在漢江,上水行舟遇見南風即為順風,這時船工收起纖挽,扯蓬跑風。“扯蓬號子”“跑風上船吆號子”就在這時喊出。由於遇見順風船工即可省力不少,感到十分“吉利”,在喊“扯蓬號子”時往往也是興高采烈,因此號子音調相應的講也顯得比較自由活躍,歡快而明朗,節奏變化也比較大。在水流較緩,上水行舟時遇見順風格但風不大,這時除把蓬扯起後,還需撐篙行船以加快船速,這時船工就喊起“連蓬帶抄篙號子”。這一號子開始由領號子喊一聲自由節拍的帽頭,向船工們示意準備撓篙撐船。號子的速度比較緩慢,音調與節拍重複較多。當需要加力、加速時號子的速度也加快,力度也隨之加強,合號的音調也短而有力。有時領號者不是在唱,而是在喊話,即興編詞。過灘號子由於漢江上游地帶水急灘多,往往過了碼頭就是險灘,一個接一個,逆水行舟時遇到險灘水流很急,就必須大力拉縴。長期以來在過灘就形成了一整套號子。灘前先喊“開頭號子”,這一號子節奏比較規整,速度不快,音調重複,意思就是告訴大家馬上要上灘了,做好準備,統一步伐,向前沖。緊接著在領號者的吆號聲中,船已上灘,船工們一齊向前撲倒,兩手著地,拚命拉縴與險灘惡水開展激烈的搏鬥。這時喊出“上灘拉船號子“或“倒排號子”。一般木船在過灘時大都是時結伴而行,以便在上灘時集中力量。過灘後由於人多纖長需要收纖快一些以便將過灘的船隻拉到岸邊再拉下一條船過灘,這時領號者喊起“跑挽號子”,開始拉船靠岸。下水行船號子。順水行舟船工們主要用“棹”和“櫓”進行操作,“棹”是在船前頭起著舵的作用,下水號子包括“下水開頭號子”“搖櫓過街號子”“下灘號子”“彎船號子”

。一般水流較緩,江面比較平靜,在搖櫓時船工們就喊起“下水開頭號子”。由於在平水搖櫓,相應的講強度不大,勞動的節奏比較緩慢。這類號子的音樂性強,但節奏隨著搖櫓的動作比較規整,當船隊到碼頭、過集鎮時領號者號子一轉而吆號起“過街調”,這時往往調性也進行了轉換。“過街調”的音調隨著調性而相應提高,節奏變化比較大,用船工的話來講“要花哨一些”,表示又過了個碼頭,引起岸上的人注意:船隊過來了!這時各條船上都喊出“開頭號子”及“過街調”,連喊三次,稱為“三起頭”,過碼頭後遇到險灘,船工們喊起“下灘號子”,下灘時水流急促,要“棹、舵、櫓”並用,由於灘險水急,船工們必須把穩方向,情緒十分緊張,這時領號者往往是在吶喊,而合號者則重複一個音,氣息急促。過灘後船工們經過一場激烈的搏鬥情緒也緩和下來,這時領號者喊出“彎船號子”,準備停船休息一下,船工們放慢搖櫓速度,號子的速度也隨之緩和下來,音樂性增強以調劑船工們的情緒和精神。離岸、靠岸及其他號子。行船走水,勞動形式多樣,號子也隨著勞動條件的不同而不同,離岸、靠岸、裝卸貨物、推船下水等等都有號子。一般采講這類號子鏇律性較強,曲調悠長動聽,節奏比較自由。如《獨角調》,就是,臨近碼頭時喊的號子意思就是向岸上告知船即將靠岸。曲調節奏比較自由,節拍也很不規整,鏇律比較優美、婉轉,領與合相互呼應十分和諧。《活錨號子》是木船裝載後第二天即將啟航,晚上船工們高興的擺酒會餐後為啟航做準備時活動鐵錨時所喊的號子。這一號子開始節奏比較自由,速度比較緩慢,隨著勞動的節奏,曲調的速度逐步加快而規整,領號與合號的曲調鏇律性較強,對置發展,相互呼應,節奏的變化也比較大.此外還有《上擋號子》《倒檔號子》《流星號子》等等都屬於這類號子,它們的音樂性都要比上水、下水號子要強。
表達意義
漢江號子是船工們在船舶行程中勞作情緒的直接體現。它不僅起著統一勞動步調,統一意志的組織作用,同時也起著鼓舞勞動者情緒,調節勞動者精神的作用。由於特定的勞作環境,漢江號子一般節奏緊湊,鏇律的起伏升降大而頻繁,音樂的句式較短
分類
按勞作方式分為上水、下水、靠離岸三種號子。上水號子有“上灘號子”、“跑挽號子”、“扯蓬號子”、“連蓬帶抄篙號子”、“拖號”,一般節奏比較規範,隨水流的緩急,船

工們根據領導者的速度,在每個小節的強拍上有力地喊出“嗨”音,以達到穩定節奏,統一步伐的作用。常常是小灘時喊唱速度平穩,音調稍見悠長,以增強號子的音樂性,給船工們以喘息的機會。遇到險灘,船工們身體前傾,兩手著地用大力匍伏岸邊……此時領號者先喊“開頭號子”後,船工們便凝神用力,亦根據用力節奏大聲喊號,合號,隨著與急流的緊張博斗,音樂進行的更加急促,到最激烈的時候,領號人音調悲壯地一聲高叫,合號聲調也緊跟上行二度,然後不斷地用強勁的節奏、急促的氣息,有力的吶喊、鮮明的重音把拉縴維向高潮;下水號子,有“開頭號子”、“搖櫓過街號子”、“下灘號子”、“彎船號子”,由掌舵人領號,“棹”、“櫓”和齊喊應和。水平緩時、號子的音樂節奏較緩慢。遇險灘、領號人實際是用力吶喊,船工合號則是用力吐納,重複著一個音,領與合銜接緊湊,氣息急切,配合默契。一過險灘,領號人的吶喊節奏與速度又恢復原狀。船在過集鎮碼頭時領號人吆起“過街號子”,音調悠長,講究個“花梢”,以壯觀氣勢;靠岸離岸號子是一種安全悠閒的號子,節奏自由,鏇律優美輕快,領號與呼應十分和諧。正是它的漢南特點,故每逢陝西文藝會調演時漢江號子必作代表節目赴會,享譽省城。
歷史淵源
責任者:安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漢江上游,山巒重疊,貨物流通、客運往來,皆需木船載客運貨,於是柏木帆船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小的船有幾個船工,大的有二三十個船工,以至更多。艄翁又稱駕長,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闖灘斗水,該快該慢,眾船工皆聽艄翁指揮。在明、清時期,是由艄翁擊鼓為號指揮船行,統一扳橈節奏。大約在清朝中期,才逐漸興起號子,產生了專門的號子頭,來指揮行船。漢江號子在陝南漢中,安康漢江流域皆有流布。至20世紀40年代仍很盛行,之後由於陸路交通的發展而日漸衰微.漢江發源於漢中西部寧強縣五丁關及甘肅東部的太陽山一帶,經漢中、安康、湖北襄樊、丹江到漢口入長江。一般來講,從湖北老河口以上稱上游,以下稱下游。上游多險灘,據漢江老船工講,有名的灘就有

三百六十個,無名的灘更是不計其數。安康地區的石泉、紫陽、漢陰、嵐皋、安康、旬陽、白河七個縣都位於漢江上游地帶。很早以來船工們就有“漢江水彎又彎,上下都是灘連灘,有名灘、無名灘,技術不高難過關,洪水灘上號子喊,船怕號子馬怕鞭”的說法,它生動、形象地描繪漢江上游地帶山川縱橫、灘多水急的情景及漢江號子在船工的勞動生
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漢江船工號子是船工們在生產鬥爭中勞動情緒的直接體現,它不僅起著統一勞動意志,協調勞動步伐的號召和組織作用,同時也起著鼓舞勞動者鬥志,調節勞動者精神的作用。船工在勞作時或順流搖櫓,或逆水拉縴,或揚帆跑風,或起錨開船,或停泊靠岸,都有各種不同的號子。或高亢激越,或舒展流暢,或緊促急切,或平穩悠閒,一呼一唱,無不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地方風格。
現況
自安康火石岩電站建成後,安康市境內的漢江是高峽出平湖,且下游亦能由大壩調節江水,再加上機動船的運用,故唱漢江號子的船工銳減,這也是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取代辛勞的幸事。
鳳凰燈舞與漢江號子為湖北隕縣原生態非物質文化遺產,隕陽文化高峰論壇期間,與會專家學者觀摩、考察了這兩個“申非遺”項目,舞動的鳳凰(楚文化圖騰)似乎不同於舞龍的陽剛,卻多了些絢麗抑或嫵媚,倒是頗具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