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晉胡漢佛教論稿

洛陽的“市”、胡人聚落和佛寺5.3 “羌胡”中的奉佛胡人和奉佛羌人11.3 “羯胡”奉佛辨析12.3

內容介紹

《漢晉胡漢佛教論稿》由葉德榮著,由於我們採用了民族關係史的視角,故在傳統的佛教經典本位敘述中被遮蔽的問題,遂凸顯了出來,如佛教與漢晉時期中原國家與西域諸國之間朝貢秩序的關係,西域佛教傳播漢地社會過程中的跨種族傳播途徑或機制,以及由此而來的漢傳佛教史的分期、形態和性質等等。《漢晉胡漢佛教論稿》的內容,大體上是圍繞上述諸問題展開的。全書共分3編12章,由12個既獨立又有聯繫的專題統合而成。

作品目錄

前言
第一編 論漢傳佛教史分期
1“致遠人”與老子化胡神話
1.1 中原國家“致遠人”和老子化胡神話形成
1.2 漢晉時期“胡風”影響下黃老信仰中的佛教元素
1.3 西晉時期名士社會對佛教的包容
1.4 東晉時期漢族僧團形成和老子化胡神話消解
2漢人佛教與漢明帝夢佛神話
2.1 西域夢佛神話之東傳
2.2 漢明帝夢佛神話之流傳
2.3 作為漢人佛教史敘述起點之漢明帝夢佛神話
3從中原國家僧籍制度論胡人佛教與漢人佛教之界限
3.1 問題的提出
3.2 出家與“避役”
3.3 從“依師(國)為姓”到“以釋命氏”
第二編 胡人佛教
4侍子制度、蠻夷邸與佛寺
4.1 主客曹、大鴻臚及蠻夷邸
4.2 侍子制度和侍子生活方式
4.3 佛寺:蠻夷邸佛教化的表現形式
4.4 關於洛陽白馬寺
5都邑的“市”、胡人聚落與佛教——以東漢、魏、西晉時期都城洛陽為實例
5.1 佛教初傳中原地區時的觀念環境
5.2 洛陽的“市”、胡人聚落和佛寺
5.3 洛陽佛教的基本境況
6漢晉時期漢地月氏國、康居國僑居人口之地理分布
6.1 敦煌
6.2 長安
6.3 洛陽
6.4 鄴城
6.5 襄陽
6.6 益州
6.7 建業
7漢晉時期漢地“阿育王像”、“阿育王塔”遺蹟之地理分布
7.1 漢晉間海道交通、奉佛胡人聚落及其遺物
7.2 漢晉時期胡人佛教遺物地理分布
第三編 漢人佛教
8魏、西晉時期漢族知識僧人與名士空間之關係——以都城洛陽及周邊地區為中心
8.1 胡人佛教活動區域與名士活動區域之重疊
8.2 漢族知識僧人進入、融入名士空間
9東晉時期佛教在名士家庭空間之表現——以琅邪王氏家族為實例
9.1 南渡時期。北來僧人蔭附於名士集團權力空間
9.2 名士家族奉佛和家族功德寺
9.3 僧人活動空間與名士家族空間之關係
10瑞像入國——從讖緯視角看漢地社會接受佛教之過程
10.1 從“致遠人”到“夢佛入國”
10.2 佛教在讖緯環境中之情境
10.3 以“丈六”瑞像的興造、傳播為實例
11漢晉時期西北地區佛教之傳播——以“羌胡”群體奉佛為線索
11.1 “羌胡”辨析
11.2 “羌胡”中的奉佛胡人和奉佛羌人
11.3 “錯居混雜”和編戶化:關於佛教跨種族傳播的嘗試性解釋
11.4 論十六國時期匈奴劉氏、氐人苻氏未奉佛
12十六國時期華北地區佛教之擴散——以“羯胡”群體移動為線索
12.1 說“羯胡”
12.2 “羯胡”奉佛辨析
12.3 “羯胡”的地理分布
參考文獻
後記
索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