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錯句”
“以為只是‘序順’兩個字錯了,看了大家的評論才發現整個標題都錯了……”,對於這兩天在網上熱傳的“錯句”,不少網友表示,要不是有人提醒根本沒發現句中存在的貓膩。有網友還貼出了一條很多人不知道笑點在哪的笑話,證明漢字排列順序有誤很容易被人疏漏。“他大吼一聲,你信不信我去叫一車麵包人來揍你!”乍一看,沒覺得這句話有何好笑,仔細一看才發現,“一麵包車人”被寫成了“一車麵包人”了。一字之差不妨礙閱讀,意思卻相差甚遠。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容易“眼花”呢?這勾起了眾多網友的求知慾。果殼網、知乎網等國內多個科普類網站上,大批大批的網友展開了討論。
原因
人與生俱來就“自信”
眼睛粗略掃描後大腦便按記憶順序自動排序
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心理語言學老師陳慶榮告訴記者,這種現象其實是人與生俱來的“自信”心理造成的,忽視細節,只通過“外貌”就匆忙對事物做出結論。
陳慶榮表示,人眼看文字,不是一個字一個字逐個掃描的,而是成區域地掃視。他們通過實驗發現,人眼盯著一個漢字看的時候,餘光可以看到這個漢字左邊的1-2個漢字,右邊2-3個漢字,加起來,人眼一次最多能看5-6個漢字。同時,在閱讀整段文章時,眼睛經常是跨行閱讀,跳躍著前進。如閱讀熟練,能夠多看幾行,甚至“一目十行”。
當看到“研表究明,漢字的序順並不定一能影閱響讀”這句話時,因內容常見,眼睛粗略掃描後,潛意識便默認這句話是一句簡單句式,不用深加工,大腦的淺層意識會按照記憶中的順序,自動對文字排序,以自認為正確的形式解讀,並記憶。就如同看到一個長發飄飄的背影,不上前確認就推斷是位女子一樣。
整體性知覺優於細節
容易忽視細節
一句話,一張圖,連起來看更容易忽視細節
“人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整體性知覺會優先於細節成分的知覺!”陳慶榮表示,人與生俱來就喜歡忽視細節,尤其是在自認為對某一領域已經很熟悉的情況下。比如“床前月明光,疑是上地霜”,這句話乍一看,完全沒有問題,如果讓你念出來,想必也是按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順序來。因為人在閱讀時,已經將這兩句錯誤的詩詞與記憶中相似的場景進行重合,對一個句子的內容很熟悉,看到結構,就能夠“腦補”出其正確的形態。陳慶榮告訴記者,心理學中有一張很著名的圖(上圖):一個看起來既像數字13,又像字母B的圖案,左右分別寫著A和C,上下分別寫著12和14。從左往右看中間的圖形更像字母“B”,但從上往下看,又像數字13。“人對圖形的理解也有同樣問題,在聖誕裝扮的餐桌上放只烤雞,人會自覺認為這就是一隻火雞,因為聖誕節吃火雞!”
熟悉領域的自動“腦補”
晉通心理學
全新領域不易看錯,古人外國人都會慣性閱讀
“‘晉通心理學’相信很多人一眼就能發現哪個字錯了,但學心理學的人就容易把它看成‘普通心理學’”。陳慶榮告訴記者,“腦補”不是天馬行空的胡亂猜測,必須基於一定的語境和上下文環境。這種情況只存在於已經接觸過的事物中,如果是全新領域,聯想的“素材”不足,人就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甚至反覆閱讀才能理解,就不會出現看錯字的情況。
陳慶榮告訴記者,人的慣性閱讀取決於人所處的語言環境,和不同語言以及文字的排列方式沒太大關係。只要人對某種文字熟悉了,都會出現這種情況。現代人看古人的豎排版,看得比較吃力,再加上沒有標點符號,常常是一個字一個字看,但古人看習慣了同樣會“一目十行”,也會忽略文字的順序。英語也有這種情況,“Do you undrestnad?”相信略懂英文的人都能看懂是“你明白嗎?”的意思。
實質
加大了用腦量降低了閱讀速度
表面看,“研表究明,漢字序順並不定一影閱響讀?”這句話讀起來很順暢,但其實陳慶榮通過眼動分析就發現,相對於閱讀正常順序的句子,詞素位置顛倒的句子人讀起來明顯更加困難,在閱讀這些句子時,閱讀時間會延長,眼跳幅度變小,回視次數增加,這些指標均表明句子閱讀理解的難度增大了。
因為人腦需要對順序錯亂的漢字進行重新排序,這不僅體現在時間的增加還加大了人腦加工信息的負擔。所以讀這些漢字順序混亂的句子,人更容易疲勞。
當然,漢字順序顛倒錯亂後,讀者的閱讀理解正確率仍為92%,這說明讀者識別到那些詞素位置顛倒的錯詞以後,仍能激活正確的詞,從而獲得語義。不過讀者對詞素位置顛倒的高頻詞的識別明顯要快於詞素位置顛倒的低頻詞,這印證了之前說的,人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更容易做出自我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