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十四雲(大正31·760a)︰‘漏盡通者,謂依止靜慮於漏盡智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應諸心心法。漏盡智者,謂由此智通達一切漏盡方便,及諸漏盡、威德具足者,此智成滿故。’
《俱舍論》卷二十七說,六通中,前五通即使是異生凡夫亦可證得,但是漏盡通唯有聖者始能證得。《大智度論》卷二十八明示,漏盡通有漏習俱盡與漏盡習未盡二種,前者是佛,後者是菩薩。又,此通是三示導中教誡示導的自性,通緣五蘊與一切境,故與宿住通共攝於四念住之中。
漏盡通的誤解
《俱舍論頌疏》卷二十云:“漏謂三漏,一欲漏,二有漏,三無明漏。”
意思是說,漏分為三種,一種是欲界的“欲漏”。一種是色無色界的“有漏”。一種是三界都有的“無明漏”。
在欲漏中,有四十一種煩惱。淫慾心僅僅是欲漏中與貪相應的一分煩惱,因此即使淫慾心的念頭不起了,也不代表你得漏盡通了,欲界的“漏”尚且未盡,更不要說是上二界的“漏”。只有斷盡欲漏,有漏,無明漏,也就是“見”所斷的八十八使和“修”所斷的八十一品隨眠及十個纏,無餘永盡,才能叫漏盡通,在小乘已經是證得聖果的阿羅漢了。
若斷除了淫慾就是證漏盡通的話,那么色無色界天人也應有漏盡智證通。因為此二界中無有淫慾。
若斷除了淫慾就是證得漏盡通的話,不還果(三果阿那含)聖人也應有漏盡智證通,因為不還果聖人,不還欲界故,欲漏無餘永盡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