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
漏刻
拼音
lòu kè
引證解釋
1、.古計時器。即漏壺。因漏壺的箭上刻符號表時間,故稱。
《六韜·分兵》:“明告戰日,漏刻有時。”
《漢書·哀帝紀》:“漏刻以百二十為度。” 顏師古 注:“舊漏晝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釋道祖》:“山中無漏刻,乃於泉水中立十二葉芙蓉,因流波轉,以定十二時,晷影無差焉。”
宋 彭乘 《墨客揮犀》卷七:“國朝置天文院於禁中,設漏刻、觀天台、銅渾儀,皆如司天監,與司天監互相檢察。”
2.頃刻。
《漢書·王莽傳中》:“捕斬虜 騶 ,平定東域,虜 知 殄滅,在於漏刻。”
《資治通鑑·漢王莽地皇二年》:“ 莽 召問羣臣禽賊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屍,命在漏刻。’” 胡三省 注:“言得罪於天,死在須臾。”
《資治通鑑·唐懿宗鹹通十年》:“ 弘立 與諸將臨望,自謂功在漏刻。”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一:“丁亥歲三月晦日,忽被急徵鋃鐺拖曳,命在漏刻。”
3.借指時間。
唐 劉長卿 《喜朱拾遺承恩拜命赴任上都》詩:“ 滄州 離別風煙遠,青瑣幽深漏刻長。”
唐 王維 《奉和聖制十五夜然燈繼以酬客應制》:“上路笙歌滿,春城漏刻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