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這是個人才輩出之地,僅明清兩朝,便有科舉人士200多人,參與編撰明朝《永樂大典》的黃童,頗受林則徐關注的“叔侄兩進士”,被推寵樹榜的“父子三貢生”書香門第等等。而今,書鄉崇尚讀書之風更甚,“一門雙博士”等令人津津樂道的家門幸事層出不窮,漈頭依然是屏南的“好漈頭”。
這是個文化積澱比較深厚的鄉村。古時,曾是建寧府通往福寧府、福州府等地的交通要道,是海陸往來的中點,因此,輝煌的歷史為漈頭留下了許許多人文元素,並很好地保存下來。如今,走進村內,歷史遺蹟、遺物隨處可見。
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古祠堂、古寺廟,古墓群、古龍井、古楹聯、古牌匾……無不古香古色,古意盎然,令人頓生時光倒流之感。看那數十方刻著“文魁”、“武魁”、“夫妻同百齡”等內容的形形色色的古牌匾,你想,作為漈頭人怎不為此感到自豪?看那在清代不足百年的時間裡就樹起的十多座節孝坊,你想,作為今人怎不為此感慨良多?
其實,漈頭村留給人們可值一賞的又何止這些!隨便一座古厝,隨便一段古牆,隨便一條古巷,都充滿著穿越歷史的質感,若是經村中老者講解,那這裡的故事就會如穿村而過的那條鯉魚溪里的水,源源不絕,令人情不自禁地發出幽古之喟嘆。
漈頭是開放的。歷史上的交通要衝地位,使它很自然地接納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甚至是基督教文化。現今的漈頭人也不封閉,只要你感興趣,走進哪家看文物,主人定會面帶從容笑意,搬出一樣樣被他們視為“傳家寶”的東西,滿足你的欲望,還會為你講解,這與自古根深蒂固的農人意識有多大的差異呀!
去年,該村舉辦的民俗文化節,漈頭人就表演了傳統武術、戲曲等看家技藝,展示了古牌匾、古梧桐樹楹聯等古物,他們那種毫不遮隱的開放意識,給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獲得榮譽
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