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所謂“滿鐵刀”,在日本刀研究範疇有相當明確的定義,特指日偽占據我東三省期間,由“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採用東北出產精鐵所特製的一批日本軍刀。刀銘“興亞一心,滿鐵作之”。滿鐵刀常被“滿鐵”當作紀念品贈送關東軍將領及調任的陸、海軍將校。滿鐵軍刀硬度適中,且在嚴寒條件下刀身強度下降小,適合北方地區作戰。滿鐵軍刀,原材料是東北鐵礦經底溫煉製成的鋼材,刀刃很難看見地肌有點象梨子地肌。試做滿鐵軍刀時曾選多處東北鐵礦試驗,並非都適合做刀,但好的東北鐵礦遠比日本玉鋼優越,且滿鐵刀在嚴寒條件下不變脆,更是玉鋼日本刀所無法比肩的。亦有傳說滿鐵刀鋼材的來源有用滿鐵株式會社的鋼軌,而該鋼軌是從英國和瑞典等地進口的上好鋼材。
日寇宣揚所謂的“五族協和(日本、朝鮮、滿州、支那、蒙古),南滿州鐵道株式會社的頭子松岡就以此“願望”將滿鐵刀取名“興亞一心”。
製作背景
滿鐵刀的製作背景。侵華戰爭爆發後,美國中斷了每年向日本出口300萬噸鋼鐵原料,同時由於軍隊的大規模擴充,軍刀需求量劇增。因此滿鐵株式會社決定在其下屬的大連鐵道工廠成立刀劍製作所,為軍方提供軍刀(當時主要是應日本關東軍的要求)。據不確定統計,從1937年十月栗原昭秀在大連鐵道工廠進行燒入示範至1945年日本投降,總共製作的滿鐵刀大約有33600餘把(當時曾提出日產100振的口號),存世量較大。工廠全貌和刀劍製作所
1939年(昭和14年)曾發行的興亞一心一書,書名為滿鐵株式會社總裁松田洋右題寫,並被作為滿鐵刀的銘文刻在刀莖上,成為該刀標誌性的特徵。
製作方法
滿鐵刀的製作方法,基於當時在日本,玉鋼屬於極為稀缺的物資,有政府對刀匠實行配給制一說。同時由於傳統的鍛造方法效率極低,根本無法滿足戰時軍隊的大量需求,因此滿鐵在進行了大量研究和各類金屬化學元素分析後,採用日下純鐵,即日下公司生產的一種海綿鐵(來自中國的優質鐵礦砂),借鑑古刀的製作原理,並引用了當時比較先進的冷鍛技術,利用現代機械進行製造和加工。用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在鋼管(皮鐵)中插入熟鐵棒(心鐵),以機械鍛打素延成型,油淬完成燒刃。但研磨還是依照傳統的日式研磨。滿鐵刀的內部構造,心鐵較之古刀更為均勻。
性能和特點
滿鐵刀的性能和特點。該刀製作完成後,經過了多種測試,包括斬席捲、枯竹、生豬和所謂的鐵板斬等,證明其具有優秀的斬切力和良好的韌性,雖然不具備傳統日本刀的觀賞價值和美術性,但作為刀來說,其性能是非常優良的。該刀最大特點,即高寒環境下表現出的抗脆性好,粘性大,斬切力優秀。而這正是傳統玉鋼的不足。此外,滿鐵刀製作嚴謹,寸法標準,銘文工整,堪稱昭和時期半鍛軍刀的典範。
各種不同時期滿鐵的銘文比較
歷史意義
滿鐵刀的歷史意義。所謂的興亞一心,應當是指當時的滿、蒙、中、日、朝五個國家,即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昭示了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極度膨脹和稱霸亞洲的狼子野心。用掠奪自中國的礦產製成的軍刀,最後再用作屠殺中國和亞洲人民的工具,使滿鐵刀具有其特殊的歷史意義。滿鐵刀的製作,說白了就是借鑑傳統日本刀的製作原理,外硬內軟的夾心結構,使硬度與韌性兩者兼得,以利實戰。
但它不是玉鋼,也沒有摺疊,不會有地肌,因此不具備傳統日本刀的觀賞性和藝術價值,可以說它根本不是真正的日本刀。它只是戰時為滿足軍隊大量需求,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以最合理的成本,以最快的速度,採用現代機械加工的日本刀的衍生物而已。二戰時期,這樣的衍生物很多。但是做為軍刀,滿鐵的確有著特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