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特爾主義

溫特爾主義

溫特爾(Wintelism)是Windows+Intel的組合,是指圍繞產品標準在全球範圍內有效配置資源,形成標準控制下的產品模組生產與組合。溫特爾主義利用掌握的強大信息網路,以產品標準和全新的商業規則為核心,控制並整合了全球的資源,使得產品在其最能被有效生產出來的地方以模組化方式進行組合。在完成產品價值鏈的全過程中,標準制訂者與模組生產者有不同的分工,標準和的制定掌握在極少數國家手中,而大多數生產者則以模組化生產的形式,實現和落實著這些標準。在這個架構中,標準和規則能夠確保規則制定者的根本利益,但與此同時,標準的使用和落實者,也可以通過產品模組的生產與組合獲益,形成雙贏,這在過去是沒有的。

特點

溫特爾主義(圖1) 溫特爾主義(圖1)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溫特爾主義(Wintelism)在全球大行其道,中國也因此趕上了全球經濟的戰車。

溫特爾主義模式是一種全新的生產經營方式,在這一模式下,某些掌握關鍵技術、其產品已被視為產業內的“無形”標準部件公司,專注於某種關鍵部件或技術,且不斷使其產品更新換代、精益求精,以維持其在本行業中的標準位置和壟斷地位,從而將顧客鎖定在一種無形的永久關係之中。

溫特爾主義的特徵是,圍繞著產品標準在全球有效配置資源,形成標準控制下的產品模組生產與組合,標準制定者在完成產品價值鏈的全過程中,在與模組生產者的分工中,最終完成以雙贏為基礎的控制。

溫特爾主義以高科技為主,利用自己掌握的強大信息網路,以產品標準和全新的商業遊戲規則為核心,控制並整合了全球的資源,使得產品在其最能被有效生產出來的地方以模組化方式進行組合,最終創造出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120個月持續繁榮的奇蹟。

在這一生產架構中,標準和遊戲規則的制定掌握在極少數國家手中,而大多數生產者則以模組化生產的形式,實現和落實著這些標準。在這個架構中,標準和規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夠確保規則制定者的根本利益,但與此同時,標準的使用和落實者,也可以通過產品模組的生產與組合獲益,形成雙贏,這在過去是沒有的。

發生背景

溫特爾主義(圖2) 溫特爾主義(圖2)

在溫特爾主義時代和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中國是最大的獲益者,因為前者具有制定標準和商業遊戲規則的力量,而後者則具有生產、組合各類模組產品的比較優勢。

溫特爾主義使得美國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它以高新技術創新為基礎,以控制世界資源、人才、資金、稀缺的自然資源的流向和經濟產出的流向為手段,以產品標準和商業遊戲規則的制定來保證自己在世界經濟中的根本利益,因而在經濟全球化中獲得了最大的利益。在這個基礎上,全球的產業結構進行了重組,中國加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正好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

影響

對跨國公司經營理念有著重要的影響

溫特爾主義(圖3) 溫特爾主義(圖3)

隨著商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顧客的個人需求成為廠商的第一考慮要素,企業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滿足儘可能多的顧客的需求。溫特爾主義的產生對跨國公司經營理念有著重要的影響。

由多元化經營轉向核心業務的專業化經營

1、由多元化經營轉向核心業務的專業化經營。由於溫特爾制的巨大優勢,跨國公司紛紛按照此理念組建或改造企業,實施歸核化戰略。其要旨是:(1)把公司的業務集中到最具競爭優勢的行業上;(2)把經營重點放在核心行業價值鏈中自己優勢最大的環節上;(3)強調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的培育、維護和發展。

更加追求集聚效益

2、更加追求集聚效益。在溫特爾制下,因為企業更能夠促進相互信任,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產品的多樣性;快速回響市場的需求。所以企業更加追求集聚,一般認為,積聚可以為企業帶來外部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獲得專業的技能勞動力;便於開展專業化協作,相互促進,給企業間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創造優越條件;有助於加強平等競爭,共同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從而使每個企業都能分享積聚帶來的好處。所以,較之傳統的製造企業,溫特爾制下企業對集聚的追求更為強烈。

在“溫特爾主義”生產方式下,當企業選擇了自己在產品價值鏈中主要經營某個節點的時候,它就成為了一個供應商。供應商競爭的重點不是投資,也不是降低成本,而是產品市場標準的提升和客戶群的鎖定。產品市場標準的制定者,不僅控制著整個製造產業的標準,還將通過標準和遊戲規則的制定和貫徹左右著整個產業的運行,同時,標準的制定者,也將成為市場的壟斷者,它可以鎖定幾乎所有的客戶群體。就這樣,無數的供應商在烈的競爭中,促使了產業生命周期明顯縮短,整個全球相同產業的鏈條不斷加快循環以及產業升級的速度不斷加快。身為一家供應商,如何才能在獲取大量利潤的同時,主導整個行業發展方向以及控制產品市場標準,並在引導整個產業升級的同時使自己成為頂級企業呢?答案只有一個,憑藉自身的實力和快速的技術創新能力。

正是在這種“溫特爾主義”的生產方式下,使美國湧現出一大批具有“先行優勢”的企業,它們以高新技術為基礎,利用自己掌握的強大信息網路,以產品標準和全新的商業遊戲規則為核心,控制並整和了全球的資源,使得產品在其最能被有效生產出來的地方生產。這種領先技術的有機整合及其對市場形成的導向和控制等,往往使其他企業,特別是多數中小企業沒有能力超越,或者在一定時期內根本無法實施超越。在“溫特爾主義”時代,產品標準不斷提升和推陳出新,產品生命周期過程在加速,能夠在設計標準中的某個環節上建立產業標準的企業有很尢的機會掌握核心技術,即使這企業的技術並非業界最好的技術。例如,微軟與英特爾間結成的微英同盟是通過建立產業標準來掌握核心技術的。從技術的角度上來說,APPLE的作業系統也許比微軟的好,但是微軟能夠通過樹立一個產業標準從而確立其核心技術擁有者的地位。因此,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掌握著技術的大公司”被稱作為“掌握著產業標準的大公司”。

興起

溫特爾主義為了應對“3C”問題,人們開始將資源延伸到企業以外的其他地方藉助其他企業資源達到快速回響市場需求的目的。20世紀90年代初,微軟和英特爾公司推出的溫特爾平台,恰好能夠滿足橫向一體化的需要,並且完全改寫了遊戲規則,控制整個價值鏈的大規模生產不再擁有競爭優勢反而成為拖累。

溫特爾主義的核心是技術標準的確立和推廣以及模組化的生產方式。圍繞著產品標準在全球有效配置資源,形成標準控制下的產品模組生產與組合,標準制定者在完成產品價值鏈的全過程中,在與模組生產者的分工中,最終完成以雙贏為基礎的控制。

模組化設計和製造使得信息產業的各個價值節點都可以獨立出來成為單獨的產業部門,這意味著企業不必再控制整個價值鏈,而只要占據價值鏈的某些高附加值等關鍵環節即可,不同國家和地方的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的競爭優勢占據價值鏈中的某一個節點,從而同一價值鏈的不同企業之間可以結成戰略聯盟,實現優勢互補、協調配合和更大的靈活性。全球採購和生產反過來又加速了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企業的利潤往往來自於新產品投放的前三個月,這又迫使企業不得不更快地把新產品投放全球市場以獲取規模經濟降低成本。至此,福特式的縱向一體化瓦解,讓位於更加靈活的橫向一體化和價值鏈管理。

在價值鏈的分工體系中,美國通過致力於技術標準的確立和推廣而站在制高點。由於美國人力資本昂貴,而科研力量發達,美國公司就逐漸把需要大量投入、折舊加快、風險增大的生產領域分離到中國台灣等其他地區。這樣,不僅免除了市場不確定性的風險、自然資源的耗費,而且擺脫了對日本計算機硬體的依賴。目前的計算機生產,由微軟和英特爾為首的美國公司不斷提升技術標準並向全球推廣,程式的編寫在印度、硬體製造在中國台灣並向深圳、東莞、蘇州等地轉移,OEM和ODM等新的生產方式日益普及。顯然,這一路線恰恰把電子生產大國日本給繞過去了,日本在信息化過程中既沒有參與到產業鏈的分工又沒有獲取利益。

信息化時代是一個開放兼容的時代,是一個行業標準一統天下的時代,企業以網路化的方式協同作戰,應對靈活多變的市場,而不再是工業化時代的龐然大物。需要占據價值鏈的某些關鍵環節而不是控制整個價值鏈。反觀日本企業,雖然它們製造的計算機產品在硬體技術、質量和穩定性等方面可以超過美國,但是日本的幾家大型計算機生產企業如富士通、NEC、日立等,在內部仍然採用縱向一體化的標準模式來發展,對外部產品之間互不兼容,更不與美國的主流個人電腦平台兼容。這使日本的計算機平台始終無法成為國際普遍接受的產業標準,到90年代溫特爾主義成型以後,日本企業只能在美國控制的標準架構下發展。在被迫接受這個現實之後,日本企業也未能積極主動地融入全球價值鏈分工,堅持自創品牌,但由於技術標準一旦在全球確立,便具有路徑依賴和鎖定效應,日本很難再推出新的標準與之抗衡,結果被中國台灣占了先機。日本的家電和汽車在20世紀70、80年代受益於豐田主義而強盛,但由於未能順應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潮流,在信息產業領域依然堅持豐田主義而輸給了溫特爾主義。

表現形式

溫特爾主義與新型跨國生產體系的形成是20世紀後半葉在世界經濟尤其是國際生產領域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物。傳統的生產方式是以最終產品生產者在市場中的垂直控制為主要特徵的。溫特爾主義則與之截然相反。它的特徵是:圍繞著產品標準在全球範圍內有效配置資源,形成標準控制下的產品模組生產與組合,標準制定者在完成產品價值鏈的全過程中,在與模組生產者的分工中,最終實現其對整個生產過程及其對分配機制的絕對控制。溫特爾主義深刻地揭示了那些豐裕的國家(例如美國)如何通過以高新技術創新為基礎,以控制世界資源(人才、資金、稀缺的自然資源)的流向和經濟產出(進口、出口)的流向為手段,以產品標準和商業遊戲規則的制訂來保證自己在世界經濟中的根本利益,從而也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和最大利益的獲得者。與此同時,溫特爾主義也說明了那些貧困的國家、地區和階層,是如何在這一架構中由於被動地位而一步步陷於貧困的。豐裕中的貧困實際上是世界經濟在新科學技術革命背景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逐漸形成的一個機制,在這一機制中,豐裕與貧困不過是同一個事物進程中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評價

溫特爾主義溫特爾主義使得美國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它以高新技術創新為基礎,以控制世界資源、人才、資金、稀缺的自然資源的流向和經濟產出的流向為手段,以產品標準和商業遊戲規則的制定來保證自己在世界經濟中的根本利益,因而在經濟全球化中獲得了最大的利益。在這個基礎上,全球的產業結構進行了重組,中國加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正好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

貢獻

溫特爾主義為了應對“3C”問題,人們開始將資源延伸到企業以外的其他地方藉助其他企業資源達到快速回響市場需求的目的。20世紀90年代初,微軟和英特爾公司推出的溫特爾平台,恰好能夠滿足橫向一體化的需要,並且完全改寫了遊戲規則,控制整個價值鏈的大規模生產不再擁有競爭優勢反而成為拖累。

溫特爾主義的核心是技術標準的確立和推廣以及模組化的生產方式。圍繞著產品標準在全球有效配置資源,z這一切對我們的貢獻之大。影響力非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