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農業大學研究員
人物簡介1982年畢業於河北農業大學農學系,本科,研究員、碩士生導師。自畢業參加工作起,主要從事小麥遺傳育種和小麥種質資源研究工作。2006.11-2007.4在澳大利亞CSIRO做訪問學者。
科研簡介獲獎成果:
1、“冀麥19小麥新品種選育”1989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2名);
2、“特早熟、高產小麥河農326選育”1999年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9名);
3、 “小麥儲藏蛋白電泳圖譜的建立及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2001年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5名);
4、“抗蚜蟲轉基因小麥”2002年獲省教育廳一等獎(第六名);
5、“餅乾規模化生產配套技術研究與套用” 2006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4名)
參加育成的小麥品種
1、冀麥19小麥1986省品審委定名(第二名)
2、“冬小麥新品種河農972”, 1997年通過省品審委定名(第四名)
3、“特早熟、高產小麥河農326”, 1997年通過省品審委定名(第九名)
4“優質、節水冬小麥新品種河農341”,1998年通過省品審委定名(第八名)、
5、“冬小麥新品種河農822”,2005年通過省品審委定名(第二名)
6、“冬小麥新品種河農825”,2007年通過省品審委定名(第二名)
7、“冬小麥新品種河農826”,2007年通過省品審委定名(第二名)
8、“冬小麥新品種河農827”,2007年通過省品審委定名(第二名)
主持的課題:
1、主持省自然基金項目“小麥特異種質性狀形成特點及遺傳背景改良的研究” 2002年6月通過專家鑑定,專家鑑定達國際先進水平
2、主持省校基金項目“藥用祁菊花品種提純復壯和品種改良研究”。2007年10月通過鑑定,專家鑑定達國際先進水平。
3、主持的省自然基金項目“小麥抗麥紅吸漿蟲基因的SSR分子標記及定位研究”,將冀麥24含有的一個抗麥紅吸漿蟲主效基因定位在7B染色體短臂上,找到了與抗麥紅吸漿蟲基因緊密連鎖的兩對SSR分子標記。
發表論文:
1.小麥白粉病抗原親本改良方法和改良效果的研究。河北農大學報第22卷第3期 2001。第1作者.
2.幼穗提取液對小麥花葯培養的影響。河北農大學報第22卷第3期 1999 第1作者
3.脫落酸(ABA)對小麥花葯培養的影響。河北農大學報第22卷第2期 1999 第2作者
4.冬小麥配組花培群體基因反應型的研究。華北農學報第14卷增刊1999 第2作者
5.鴛鴦茉莉的試管快繁。植物生理學通訊 第36卷第5期 2000 第2作者
6.影響小麥幼穗組培效應幾個因素的探討 植物生理學通訊 第37卷第5期 2001 第4作者
7.小麥品種產量和品質結合改良的實踐和認識。21世紀小麥遺傳育種展望— 國際小麥遺傳學會論文集。2001.5 P84-91 第4作者
8.小麥及其近緣植物抗腥黑穗病鑑定。麥類作物,2001增刊,第3作者
9. 河北省麥紅吸漿蟲為害逐年加重的原因及防治對策。河北農業科學2006年第10卷第1期 第2作者
10. 小麥品種抗麥紅吸漿蟲鑑定及抗性評價,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7年第30卷第5期 第1作者
11、小麥品種(系)抗麥紅吸漿蟲鑑定及利用 植物保護2007年第33卷第4期 第2作者
12、利用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法鑑別菊花中硫磺殘留。《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7年6期 第2作者
13、小麥吸漿蟲的研究現狀及其展望 核農學通報 2007(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