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溫差發電機於1942年由前蘇聯研製成功, 發電效率為1.5%~2%. 之後一些特殊領域對電源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溫差電技術的發展.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陸續有一批溫差發電機成功用於太空梭、軍事和遠洋探索. 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溫差發電機正逐漸拓寬其套用領域, 不僅在軍事和高科技方面, 而且在民用方面也表現出良好的套用前景. 隨著能源與環境危機的日益逼近, 科學家在利用低品位與廢能源發電方面加大了研究力度, 部分研究成果已進入產業化.
2.1 遠程空間探索
自從1969年阿波羅號飛船成功登入月球,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一直在不斷深入地進行中. 隨著探索空間的拓展, 人們將目標投向更遠的星球、甚至是太[font=verdana]陽系以外的遠程空間. 在遠離太陽、黑暗、冰冷和空洞的世界裡, 太陽的輻射量極其微小, 太陽能電池很難發揮作用. 使用熱源穩定、結構緊湊、性能可靠、壽命長的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系統成為理想的選擇. 利用溫差電技術, 一枚硬幣大小的放射性同位素熱源能夠提供長達二十年以上的連續不斷的電能, 這是其他任何一種能源技術所不能比擬的.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航局(NASA)已先後在其阿波羅登月艙、先鋒者、海盜、旅行者、伽利略和尤利西斯號宇宙飛船上使用以各种放射性同位素為熱源的溫差發電裝置. 其中航行者1號飛船需要在太空中進行長達25年的科學考察, 該飛船上的所有電能均由熱電轉換模組提供. 其發電系統包括1200個溫差發電機, 由放射性燃料Pu-238的中子衰減提供熱能. 該電力系統已安全運行了21年, 預計可繼續工作15至20年.
相比於太陽能電池, 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系統不僅具有壽命長和性能可靠的優點, 而且擁有誘人的比體積和比重量. 尤利西斯號飛船如按照太陽能電池進行結構設計, 其攜帶電池板的重量將達 550 kg, 是飛船自身重量的兩倍, 對運載火箭來說難以負荷. 而採用溫差發電系統時, 發電機的重量只有56 kg, 完全可以滿足飛船在航行、通訊和科學儀器使用方面的所有用電要求1). 圖2為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系統的外形圖, 圖3為其剖面圖.[/font]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圖3 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系統剖面圖
2.2 軍事
放射性同位素髮電機除了在航天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外, 海軍是其第二大用戶.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 美國就完成了500~1000W軍用溫差發電機的研製, 並於80年代末正式列入部隊裝備. 其最大的優點是無聲音、無振動、隱蔽, 在潛艇、遠程信號傳輸等方面具有重要套用. 將溫差發電機放在深海中為無線電信號轉發系統供電. 該系統是美國飛彈定位系統網路的一個組成部分, 其設計工作深度達10公里, 工作功率大於1W, 壽命在10年以上. 最近Hi-Z公司為軍方開發了基於量子點原理製造的高性能微型溫差發電模組[14], 用於船載多種無線感測器的電源供給. 這些感測器肩負著監測斷裂、腐蝕、撞擊破壞以及溫度漂移等多項任務, 惟有溫差發電機能滿足其對電源尺寸、重量、泄漏和壽命等多方面極高的要求.
為滿足陸軍對電源系統的特殊要求——輕便、靈活、充電方便等, 從1999年開始, 美國能源部啟動了“能源收穫科學與技術項目”1). 研究利用溫差發電
模組, 將士兵的體熱收集起來用於電池充電. 其近期
目標是實現對12小時的作戰任務最少產出250瓦小時的電能, 目前該研究項目已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
2.3 遠距離通訊、導航和設備保護
溫差電技術性能穩定、無需維護的特點使其在發電和輸送電困難的偏遠地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5], 已用於極地、沙漠、森林等無人地區的微波中繼站電源、遠地自動無線電接收裝置和自動天氣預報站、無人航標燈、油管的陰極保護等. 圖4為世界最大的溫差發電機生產商——美國Global Thermoelectric Inc製造的用於管道監控、數據採集、通訊和腐蝕防護的溫差發電設備2), 輸出功率可達5000W. 前蘇聯從1960年代末開始先後製造了1000多個放射性同位素溫差電機, 廣泛用於燈塔和導航標誌, 平均使用壽命長於10年. 該類型發電機以Sr90為熱源, 可穩定提供7~30V, 80W的輸出.
2.4 小功率電源
體積小、重量輕、無振動、無噪音使溫差發電機非常適合用作小功率電源 (小於5W). 在各種無人監視的感測器、微小短程通訊裝置以及醫學和生理學研究用微小型發電機、感測電路、邏輯門和各種糾錯電路需要的短期微瓦、毫瓦級電能方面, 溫差電技術均可發揮其獨特的作用[16,17]. 圖5 是Hi-Z公司製造的可協調荷載的微電池, 其輸出功率可達2.5W, 輸出電壓3.3V4).
寸為cm2量級的可集成通用型溫差電微電池系統研究[18]. 經過三年的項目開發, 目前一些產品已進入實用階段.
日本精工儀器公司研製出一種利用人的體溫發電的手錶用微型電池[19]. 該電池使用BiTe塊狀材料, 電池尺寸為2 mm×2 mm×1.3 mm, 由50對元件串聯組成, 1K的溫差可產生20 mV的電壓, 輸出功率為1 μW.
德國D.T.S公司在輸出功率為10~40 μW的薄膜型溫差發電機的生產方面占有世界領先地位1).
2.5 溫差電感測器
最近, 基於熱電轉換材料的Seebeck效應, 許多新型的溫差電感測器被研製成功, 並用於低溫溫度測量[20]、單像素紅外線和X射線探測[21]、氫氣和其他可燃氣體泄漏檢測[22]等.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科學家運用磁控濺射技術製備了薄膜型溫差電氫氣感測器[23]. 其工作原理是在熱電薄膜材料表面上一半的面積塗覆催化劑, 當有氫氣存在時, 塗有催化劑部分的熱電轉換材料溫度升高, 繼而在器件的兩端建立電勢差. 通過電壓信號的測量既可感知氫氣泄漏, 還可用於推算氫氣濃度. 傳統的氫氣感測器存在體積大、質量重、結構複雜、氣體選擇性差(往往對可燃氣體有廣譜回響)、回響時間長等缺點, 已越來越不能滿足使用要求.
另外, 傳統感測器對氣體的敏感程度與溫度強烈相下(200~400℃)才能達到峰值, 這不僅要消耗額外的加熱功率, 還極易引發火災. 利用熱電轉換材料製造的薄膜感測器可在室溫附近工作, 尺寸小、選擇性好、回響時間短. 1%的氫氣含量可輸出2 mv的電壓信號, 回響時間為50 s (圖6). 該類感測器在氫燃料電池系統、加氫站、微型飛行器等方面具有廣泛的套用前景.
關, 通常在較高的溫度
德國D.T.S.公司在其開發的235型熱電模組的基礎上研製成功微型紅外感測器[24], 用於非接觸式測溫、家用與工廠設備的監測等, 具有體積小(mm3)、重量輕(mg)、無過濾窗、回響迅速、不受環境熱傳導和熱對流的影響、在高熱輻射的情況下也可穩定工作的特性. 圖7 為其F型溫差電紅外感測器, 其大小為5.6 mm×3.1 mm×0.08 mm, 重量為19 mg2).
2.6 低品位和廢熱發電
長久以來, 因為受到生產成本和轉換效率的限制, 溫差電技術的套用一直局限於高科技和軍事、航天領域. 最近, 由於化石能源數量的日益減少和化石能源燃燒所引起的環境惡化問題的逼近, 人們意識到利用低品位和廢熱進行發電對解決環境和能源問題的重要性[25]. 另外, 可供使用的熱源的廣泛性和廉價性大大增強了溫差發電方式的商業競爭性. 我們知道, 發電成本主要由運行成本和設備成本組成. 運行成本取決於轉換效率和原料, 設備成本決定於產生額定輸出電力的裝置. 雖然熱電轉換模組的成本很高, 但由於利用低品位和廢熱發電的原料費用極少, 幾近為零, 運行成本很低, 因此發電總費用降低, 使得溫差發電可與現存發電方式進行商業競爭. 日本近幾年開展了一系列以“固體廢物燃燒能源回收研究計畫”為題的政府計畫, 研究用於固體廢物焚燒爐的廢熱發電技術, 將透平發電機和溫差發電機結合起來, 實現不同規模垃圾焚燒熱的最大利用, 使垃圾真正成為可供利用的資源[26]. 繼日本之後, 2003年11月美國能源部宣布資助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密西根技術大學、匹茲堡PPG 工藝有限公司等單位, 重點支持他們在高性能熱電轉換材料和套用技術方面的開發, 其主要套用對象是工業生產中的尾氣熱和其他構件中的廢熱和餘熱利用3).
造2500億元的效益1). 然而我國垃圾發電的市場化、專業化和產業化還剛剛起步, 為了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垃圾發電事業, 國務院最近制定了一系列資源綜合利用的優惠政策, 希望能藉此推動該技術的發展.
(3) 汽車廢熱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作為現代家庭的重要交通工具汽車開始步入普通老百姓家中. 汽車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 同時汽車工業也推動了社會經濟的不斷前進. 但是, 伴隨著汽車普及率的不斷提高, 人們對能源, 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越來越大, 從而進一步加速了全球能源問題的惡化. 與此同時, 汽車尾氣對環境的污染也給世界環境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汽車尾氣、冷卻水、潤滑油和熱輻射所造成的能量損失占汽油燃燒能量的很大比重, 例如普通家用轎車以常速行駛時的能量損失就達20~30 kW. 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將溫差電技術套用於環保型汽車, 利用汽車尾氣的廢熱以及發動機的餘熱為汽車提供輔助電源. 這樣, 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汽車的綜合性能, 降低發動機能耗, 同時還可以減少尾氣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一舉三得. 理論研究認為, 若能將溫差電技術套用於汽車中, 可望節約燃油20%, 足以提供一輛中型汽車的電氣用能[29]. 日本已開發了利用汽車尾氣發電的小型溫差發電機, 功率為100W, 可節省燃油5%[30]. 美國也於最近宣布試製成功1000W功率的基於大貨車尾氣發電的電機[31,32]. 圖10 顯示美國安裝在Mack柴油機上的溫差發電機, 從外形上看恰似一個立式的消聲器.
(4) 自然熱
太陽輻射熱、海洋溫差熱、地熱等自然熱都是大自然賦予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最理想的動力能源. 傳統的自然熱發電方式都用熱機、發電機或蒸
汽輪機作原動機, 這樣的系統只有在大容量發電的場合才能獲得良好的技術經濟指標. 現在國際上將目標轉向無運動部件、無聲而且不需維護的直接發電器件(如溫差電轉換模組), 用它們來替代上述能量轉換部件, 大大簡化現有自然熱發電系統的能量轉換部件結構, 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Stevens教授進行了利用地表與地下的溫差進行發電的研究[33]2) (如圖11所示). 該方式具有性能穩定、壽命長、無聲音輻射、不可視、夜間和惡劣環境[font=verdana]下亦可連續工作等特性, 能廣泛用於長時間無人干預的小型遠距離感測和通訊器件, 其初期設計功率是100 mW.
(5) 其他分散的熱源
最近, 美國卡爾帝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的Rowe教授演示了利用人沐浴後浴缸中剩餘水的餘熱產生電, 可使一台彩色電視機連續工作1 h. 如果該系統能運行三年, 其生產電能的成本與常規能源電力公司的發電成本相當.
相關詞條
-
溫差電現象
溫差電現象(thermoelectric phenomena)是由溫差而引起電動勢以及由電流而引起吸熱和放熱的現象。又稱熱電現象。它包括塞貝克、珀耳帖及...
溫差電效應 塞貝克效應 珀耳帖效應 湯姆孫效應 -
溫差發電器
溫差發電器,是一種靜態的固體器件,沒有轉動部件,體積小、壽命長,工作時無噪聲,而且無須維護,成為空間電源研發的熱點,大大刺激了溫差電技術的發展。
概述 發展歷史 測試系統 主要分類 工作原理 -
溫差電池
溫差電池,就是利用溫度差異,使熱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溫差電池的材料一般有金屬和半導體兩種。用金屬製成的電池賽貝克效應較小,常用於測量溫度、輻射強度等...
簡介 塞貝克效應 湯姆遜效應 套用 -
海洋溫差發電廠
海洋溫差發電廠是通過海洋溫差能發電的,它利用表層溫海水加熱某些低沸點工質並使之汽化(或通過降壓使海水汽化),以驅動汽輪機發電;同時利用深層冷海水將做功後...
工作原理 發展歷史 循環方式 電廠類型 發展意義 -
溫差發電
溫差發電是指利用海水的溫差進行發電。海洋不同水層之間的溫差很大,一般表層水溫度比深層或底層水高得多。發電原理是,溫水流入蒸發室之後,在低壓下海水沸騰變為...
原理 湯姆遜效應 案例 套用 歷史 -
同位素溫差發電機
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器是將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熱利用塞貝克效應直接轉換成電能的一種高生存力的緻密能源,是目前月球表面和深太空探測以及偏遠地帶用電可供選擇的...
工作原理 發展現狀 發電機術語 發電機的種類 發電機的類型 -
溫差發電晶片
根據賽貝克效應原理,採用獨特的薄膜技術加工製造而成。同半導體製冷器一樣,溫差發電晶片的生產工藝結合了微電子薄膜和類似MEMS的晶片技術。
-
電地暖
電地暖是將外表允許工作溫度上限65℃發熱電纜埋設地板中,以發熱電纜為熱源加熱地板,以溫控器控制室溫或地板溫度,實現地面輻射供暖的供暖方式,有舒適、節能、...
簡介 電地暖的種類: 施工步驟 背景 採暖原理 -
快速升溫差熱儀
快速升溫差熱儀,給鋁坩堝、石墨坩堝、石英坩堝、鉑金坩堝作為配置的實驗所需器材。
一、特點 二、技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