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寬如

溫寬如(1915~1986),又名溫壽廣,新都縣城關鎮人。幼小在新都讀書,國中階段受中共新都地下黨團組織的教育與學校進步活動的影響,追求進步,嚮往革命。1938年7月,棄學北上,在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的安排下,入陝西省三原縣安吳堡青訓班學習,繼入抗大一分校接受訓練。1939年秋結業後被分配到八路軍一二九師下屬連隊擔任文化幹事,從此正式入伍,投身革命。 1940年10月,溫寬如在部隊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其後任副連長、連長、通聯參謀等職。1941年4月至1949年9月,先後在冀南軍區、太行五分區司令部獨立營、五十二團、安陽縣大隊等單位擔任政治指導員、參謀、副參謀長、副營長、大隊長等職。其間,隨部隊參加了平漢戰役中圍攻安陽縣城及漳河鐵橋的阻擊戰。1946年7月,在太行軍區的領導下,率隊在安陽參加了保衛水冶的戰鬥。1948年底,奉調華北補訓兵團七旅二十七團,後轉第四野戰軍補訓兵團四師十團擔任副團長、團長。1949年,隨軍參加解放天津、北京戰役。繼後又南下轉戰廣州、海南島等地,馳騁疆場,屢建戰功,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溫寬如調入空軍部隊,先後擔任團長、大隊長、科長、處長等職,為人民空軍的建設貢獻了力量。1958年秋轉業下地方,從事鋼鐵工業建設。先後任馬鞍山鋼鐵公司副經理、冶金部第十七冶金建設公司副經理、經理、黨委書記。為冶金工業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1982年底,因其年老體弱批准離休,1986年病逝,終年71歲。

黨史故事:1928年春,中共新都軍事特別支部在新都駐軍國民革命軍第2混成旅第3團中成立,支部設新都縣唐家寺(今青白江區彌牟鎮),書記為曾學圃,是中共四川臨時省委所直屬軍事支部之一。
中共新都軍事特支成立後,首先將黨員派往新都駐軍各級任職,並負責兵運工作,紮根基層連隊,直接在士兵中發展黨員,建立黨的組織。
當時駐新都縣唐家寺第3團1營的中共黨員有任營部書記官的雷子敬、錄事(文書)鄭伯英、閔春厚、朱子釗等,按照特支的部署,分別下到各連隊任錄事,“以便接近士兵,發展組織”。到1930年,中共廣漢和新都兩個軍事特支已在部隊中發展黨員100多人,絕大多數是士兵中的骨幹和積極分子。
第2混成旅3個團8個營,其第1、 2團和機槍連駐廣漢,第3團駐新都,全旅半數以上的營連有黨的支部或小組,不少連都有黨員,多則20餘人,最少的也有四五人,發展的共青團員也較多。第2混成旅中的軍官和士兵中都有黨的組織,軍官屬上層組織,士兵屬基層組織,軍官組織與士兵組織互不發生關係。
駐新都的第2混成旅第3團各連都有士兵組織,但各連的士兵組織發展不平衡,有些連有三四個或五六個黨員同志,最少的也有一二個黨員,最多的連有十幾個黨員。有3個以上黨員即組成一個黨小組,有五六個黨員的即組成連黨支部;最少的連隊有一二個黨員,則將他們附在其他黨員多些的連里,隨時保持聯繫。聯繫的方式,一般利用每周放假時間,各營黨的負責同志先與軍特支領導約定相會地點,匯報一周的鬥爭和發展同志的情況,並共同研究、計畫下周的鬥爭和發展組織。
1928年初,中共新都軍事特別支部負責人曾學圃邀請外地中共黨員劉履冰、魏曼華、袁德章等人到唐家寺彌陀院國小任教,同時開展黨的工作。此時,直屬省委領導的中共廣漢特別支部建立,由廣漢中學教員賴明果任書記。1928年,賴明果和郭士光到新都唐家寺發展了溫吉祿、溫蔭棠等團員。中共新都軍事特支為適應工作的需要,也派在唐家寺彌陀院教書的劉履冰、魏曼華、袁德章,發展了黃仁、羅思長等8餘名共青團員及個別黨員,由此壯大了黨的力量。
這期間,中共新都軍特支堅決貫徹了省委開展士兵運動的指示,又派大量黨員到連隊任職,接近、教育士兵民眾,啟發他們的革命覺悟,發動他們與反對軍官鬥爭並取得了一些勝利,使黨的組織和力量在軍隊中得到了很大發展,同時開展地方工作,發展了一些地方黨員,為黨在新都建立地方組織打下了基礎。軍特支也特別重視文化教育工作,提高了士兵的文化素質,組織清白劇社,宣傳革命思想,教育了民眾。使黨的政治主張在民眾中有了一定的影響,這些都為日後的廣漢起義做了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