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5年9月—2000年7月,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工學學士
2000年9月—2005年7月,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工學博士、碩士
2005年7月—2006年12月,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助研,博士後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助理研究員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研究員
2011年1月—2014年4月,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14年4月至今,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社會兼職
擔任國家資源環境技術預測專家組成員,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環保部、工信部、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國家節能中心等資源環境領域決策諮詢專家,以及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等10多家機構資源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Asian Journal of Energy、《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等學術期刊編委會委員,30多家國際期刊特邀審稿人。
“網際網路+資源循環利用”產業促進聯盟,副理事長、首席科學家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環境管理專業委員會青年科學家委員會,主任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能源資源系統工程分會,常務理事
中國“雙法”研究會低碳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兩網融合”(垃圾分類處理與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創新協作體,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編委會委員
全國環保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人物榮譽
2018年8月3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18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其中溫宗國研究領域的《環境與生態管理》項目在2018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內。
人物成就
2017年4月,入選教育部2016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畫”青年學者。
2016年7月,入選環保部國家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青年拔尖人才。
2016年6月,入選中央人才辦國家第二批“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15年8月,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2015年4月,入選2014年度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
2015年1月,入選科技部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14年12月,入選第十七屆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
研究領域
行業節能減排技術管理與政策分析;環境互/物聯網技術與系統集成開發
研究項目
基於物聯網的城市生活源固廢收運系統開發及套用,“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 |
50萬噸/年跨行業廢棄物水泥窯協同利用技術及示範,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 |
城市磷元素跨介質代謝過程及其生態影響的模擬與最佳化研究,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2015年度聯合基金 |
行業節能減排機制與政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
制定鋼鐵、石油化工、建材、有色等行業能效評價中心培育方案,工信部節能司 |
編制高耗能行業能效領跑者制度實施方案,工信部節能司 |
循環經濟示範城市(縣)評估及驗收管理辦法,國家發改委資環司 |
電子廢物目錄產品基金徵收和補貼趨勢預測,國家發改委資環司 |
中國工業領域低碳發展戰略研究,國家發改委氣候司 |
國家主體科技計畫低碳技術成果評估與轉化策略,國家發改委氣候司 |
節能減排與低碳技術成果清單,科技部社發司 |
基於BAT 總量控制管理及技術減排潛力分析研究,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專項 |
基於自下而上模型的技術選擇方法及其在環境管理中的套用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工業減排潛力分析及技術選擇研究,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 |
我國主要排放行業減排的支撐技術研究,“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 |
我國行業減排技術方案及其機制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 |
節能減排技術評估指標體系與技術評估方法開發,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
工業節能減排潛力評估與技術推廣套用決策系統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
循環經濟評價考核指標測算技術研發及套用示範,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 |
我國典型城市經濟環境複合系統耦合機制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
生態文明建設和新型城鎮化,中國工程院 |
榮譽獎勵
第二批國家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青年拔尖人才 |
第二批國家 “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15年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2014年度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 |
2014年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第十七屆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 |
2014年度“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2014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12年度“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國家環保部“十一五”環境保護科技工作先進個人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八屆“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獎”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08年“青年科技獎” |
著作出版
1. 溫宗國等,城市循環經濟發展:系統方法、共性技術與套用實踐。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5. |
2. 王釿谷,溫宗國,循環經濟與節能減碳。台灣:財團法人中技社出版, 2011. |
3. 溫宗國,當代中國的環境政策:形成、特點與趨勢。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 |
4. Wen Zongguo and Yang Yan. From GDP to GPI: Quantifying 35 Year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 case studies from selected ASEAN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cological Economic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08. |
5. Zhang Kunmin, Wen Zongguo, Du Bin, et al., Multiple-Indicators Approach for Monitoring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Forests (Chapter 4), Margaret M. Carreiro, Yong-Chang Song, Jianguo Wu (Editors), Springer Publishing House, 2007. |
6. 張坤民,溫宗國,杜斌,宋國君,生態城市評估與指標體系。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
學術論文
1. Zongguo Wen *, Yan Yu, Jing Yan. Best available techniques assessment for coal gasification to promote cleaner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ELECTRE-II method.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6, 129: 12-22. |
2. Zongguo Wen *, Yuanjia Wang, Djavan De Clercq. What is the true value of food waste? A case study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urban food waste treatment in Suzhou City,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6: 118: 88-96. |
3. Zongguo WEN*, Chang Xu, Xueying Zhang. Integrated Control of Emission Reduction, Energy-Saving and Cost-Benefit Using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Technique in the Pulp and Paper Industr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49 (6): 3636–3643. |
4. Zongguo WEN*, YuanJia Wang, Djavan De Clercq.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of a pilot food waste collection system in Suzhou City,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5, 154: 201-207. |
5. Zongguo Wen *, Chenkai Zhang, Xiaoli Ji. Urban Mining's Potential to Relieve China's coming Resource Crisis.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2015, 19(6): 1091-1102. |
6. Zongguo Wen*, Xiaoyan Meng.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industrial symbiosis for the promo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a case study of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dustry in China's Suzhou New District.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5,90: 211-219. |
7. Zongguo Wen, Fanxin Meng, Min Chen. Evaluation of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in China's cement industry using the Asian-Pacific Integrated Model and the technology promotion policy analysis. Energy Policy, 2015, 77C:227-237. |
8. Zongguo Wen*, Fanxin Meng, Chen Min. Estimates of the potential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O2 emissions mitigation based on Asian-Pacific Integrated Model(AIM): the case of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4, 65: 120-130. |
9. 張雪瑩,溫宗國 . 基於污染防治技術模擬的造紙行業環境管理方法研究, 環境科學, 2014, 35(11): 4395-4403. |
10. Zongguo Wen, Fanxin Meng, Min Chen. Estimates of the potential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O emissions mitigation based on AIM/end-use model: the case of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4, 65,120-130. |
專利及著作權
1. 基於物聯網的城市固廢收運智慧型監控裝置及方法(專利) |
2. 利用水泥窯大規模協同處置填埋場陳化生活垃圾的方法(專利) |
3. 行業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評估與協同減排路徑分析系統V1.0 |
4. 虛擬生態工廠減排潛力分析與技術最佳化系統V1.0 |
5. 關鍵金屬資源代謝的部門資料庫與核算分析平台V1.0 |
6. 區域能耗線上監測管理系統 |
7. 企業綜合能源線上分析系統 |
8. 重點行業節能減排技術分類與數據管理系統 V1.0 |
9. 行業溫室氣體減排技術評估與潛力分析模型軟體 V1.0 |
10. 再生資源交易信息匹配標準系統V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