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狗

解釋

1.指陶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溫勸庾見陶,庾猶豫未能往。溫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見之,必無憂也。’” 晉成帝鹹和三年(328年)他已七十歲左右,位至征西大將軍,並討平了蘇峻之難,建立了大功;然而同時的溫嶠卻在背後稱之為‘溪狗’。” 魏晉南北朝時期稱呼“傒(溪)”者往往是對江東士族豪強甚至普通百姓的一種蔑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溫勸庾見陶,庾猶豫未能往。溫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見之,必無憂也。’”梁州刺史范柏年求佳馬,柏年患之,謂使曰:“馬非狗子,那可得為應無極之求。”接使人薄,使人致恨歸,謂諧之曰:“柏年雲,胡諧是何傒狗,無厭之求。”諧之切齒致忿。。唐陳藏器《本草拾遺》:“溪狗,生南方溪澗中,狀似蝦蟆,尾三四寸。”類似的記載,亦見於宋代唐慎微《證類本草》卷二十二及以後的《普濟方》和《本草綱目》等書。江西山區亦有溪狗,故南朝士族譏諷江西人爲“溪狗”,鄙視贛人蠻野和方音重,比之如小鯢、蛤蟆之類叫聲難聽形象醜陋。故溪狗乃是地域歧視
2.動物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四·溪狗》﹝集解﹞引陳藏器曰:“溪狗生南方溪澗中,狀似蛤蟆,尾長三四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