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卡

【注音】:xī qiǎ/kǎ
【釋義】:
一、藏語。意為莊園。舊時西藏三大領主經營領地的組織形式。有三種:雄溪(官家莊園)﹑卻溪(寺院莊園)﹑該溪(貴族莊園)。溪卡有由領主派駐的管家﹑監工,設有刑具和牢房,監督領種份地的農奴從事無償勞役。一般溪卡相當於宗以下的農村基層行政組織。少數溪卡(雄溪)直屬舊西藏地方政府,相當於宗一級的行政組織。
二、據《仁欽桑布傳》中記載,約在公元十一世紀前期,古格首領拉德為了表彰仁欽桑布建寺譯經,對於佛教在吐蕃境內再度復興所作出的貢獻,將乍布朗附近的謝爾等3處封地施與仁欽桑布,成為他私有的溪卡。這一史實,在藏族古代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這是迄今所見到的關於封建領主莊園(溪卡)的最早記載。
2、溪卡的封賜與受封的關係分明,施贈者為古格首領,受封者為古格僧人。此前,吐蕃王朝施贈其臣民以奴隸、農田、牧場,其中奴隸列為首位,到這時的施贈內容則再無奴隸,而以溪卡取代以前的農田和牧場。
3、溪卡的出現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溪卡內的農奴較奴隸的生產積極性高得多,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藏曆紀年“饒瓊”,也在這個時期誕生了,它正是適應農牧業發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4、仁青桑布作為作為一位對於藏傳佛教有著特殊貢獻的僧人,最早成為溪卡的擁有者,這反映了吐蕃境內封建割據局面和藏傳佛教的形成是同時出現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