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簡介
韓莊湖口雙閘在歷史上具有響噹噹的名氣,雄偉的三座閘墩矗立,兩道閘門大閃;組合式的閘板控制著大運河水流量。清順治(公元1653年)間,在重修湖口雙閘的同時,於兩側加築了攔湖石壩。為遊人提供了湖口觀魚的平台。風景文化
夕陽西下的傍晚,遊人立足湖口,向西眺望,波光如鏡,一馬平川;白茫茫,銀燦燦,水天一色,無邊無際。正值晝夜交接的時光,恰是水生物精力最旺盛的黃金時刻。五花八門的魚群,涌集湖口,追逐戲耍,花樣百出。有的跳高、跳遠;有的擊尾、搏鬥;有的浮俯水面翻浪花,趕新潮,盡情作態,各顯其能。在晚霞餘暉的映射下,鱗光閃閃,五彩繽紛。出水的魚都成了變色的龍。與其說這是一幅魚樂圖,倒不如說它是運動會和健美操大賽。目睹了“魚跳龍門”的表演,接著要觀賞“真龍天子”的手跡。湖口東邊,在“湖神廟”、“金龍廟”、“四大天王廟”、“觀音堂”、“文帝廟”等建築群中簇擁著格外醒目的“御筆亭”,這是遊人必到之處。
相關歷史人物
公元1765年,乾隆皇帝南巡,路過嶧縣韓莊鎮。當他看了重建一新的湖口雙閘時,喜不自禁,觸景生情地為嶧縣地方官題詩加勉。乾隆御筆的碑文是:韓莊實泄微湖水
籌涸金魚閘建新
濟運利農期兩益
每因觸景憶賢臣
皇帝一言九鼎。乾隆把基層官員譽為賢臣,在封建王朝少見。乾隆御筆為後來萬年閘建立“三公祠”,紀念明清兩代治理運河有功的三位水利官員,留下了伏筆;為加強嶧縣農田水利建設提供了最高最強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