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設施
湖北省襄陽市第五中學擁有兩個校區,形成了教學區、藝術區、運動區、生活區四大格局。2008年9月,占 地450畝的新校區開門迎接首批新生。學校擁有教學樓6棟,外語特色教學樓2棟,實驗樓2棟,藝術館1棟,圖書信息樓1棟,體育館1棟,行政辦公樓1棟,學生公寓12棟,A級學生食堂2棟,電梯化教師小高層商住樓10棟,400㎡標準運動場2個,籃球場16個,排球場13個,羽毛球場13個,網球場3個,桌球台20個。
截止2011年,學校圖書館藏書達130,000餘冊,有32個理、化、生國家標準實驗室,102個多媒體教室、8個網路教室,4個通用技術教室;建立了校園網、電視台、廣播站和錄播教室,設有形體訓練房、力量訓練房、美術畫室、科技小製作室、書畫室、棋社、藝術館、狀元橋文學社等活動室。館、室、場齊全。
校名沿革
襄陽府中學堂(1902-1911)
湖北省立第七區鹿門中學(1912-1924)
湖北省立第十中學(1924-1926)
湖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1913-1926)
湖北省立第五中學(1928-1938)
湖北省立聯合中學鄖縣分校(1938-1942)
湖北省立第五高級中學(1942-1948)
湖北省立襄陽聯合中學(1948-1950)
湖北省立襄陽中學(1950-1956)
湖北省襄樊市第五中學(1956-2010)
湖北省襄陽市第五中學(2010-)
師資力量
截止至2011年,學校在崗教師367人,其中專任教師近302人,高級教師115人,襄陽市級以上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140餘名,優秀奧林匹克教練近40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近100人。學校先後培育出25名特級教師;一大批青年教師在優質課比賽、說課比賽中獲全省一等獎,“十一·五”期間,學校教師在省級以上核心刊物公開發表論文將200多篇,“十一五”省級、國家級立項課題達20餘項。
歷屆英才
學校一直被譽為“鄂西北人才的搖籃”。早期共產黨人肖楚女、謝定遠曾在這裡任教並播撒革命的火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黃火青,武漢大學原校長、著名教育家劉道玉,著名高能物理科學家、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主要設計師、國家自然科學特等獎獲得者魏開煜,打破百年物理定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著名華裔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剛都是在湖北省襄陽市第五中學畢業。
辦學理念
在教學實踐中,該校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動襄陽五中校園美景進教學改革,積極進行“理想的教育”的辦學模式實驗,力求讓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成功的體驗,讓每一個教師都能夠享受到教書育人的樂趣。通過實施這一實驗,讓學生形成“崇尚禮儀、崇尚科學、崇尚創造、崇尚第一”的品格,把學校辦成“先進教育理念的實驗園、先進教學技術的示範園、先進人才的百花園”。2005年以劉道德校長為核心的襄陽五中領導集體提出了“制度激勵,文化引領, 建設名校工程、名師工程、名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構建和諧持續發展的新五中”的治校方略, 圍繞“理性、質量、和諧、規範”八字方針,全面打造以書香校園、歌聲校園、藝術校園、快樂校園、平安校園為主題的“五園” 學校,推進了五中又好又快發展。
辦學理念:改革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幫助學生個體正確確立自己的發展目標,挖掘每一個 學生的發展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體驗,揚起希望的風帆,讓每個教師都能享受教書育人的樂趣,讓每一個學 生家長都獲得子女進步的喜悅。
辦學方略
承諾書
襄陽五中以“理性、質量、和諧、規範”為方向,積極向全國示範高中邁進,讓我市更多的人民子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理性――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理想的教育”的辦學理念,推行“制度約束學校榮譽,文化引領”戰略,保證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質量――以一流的教師隊伍和一流的服務質量,創全國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讓我市更多的人民子女享受全國一流的優質教育資源,為我市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和諧――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實施人性化管理,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讓所有學生充分享受襄陽五中的優質教育資源,讓家長放心,讓人民滿意。
規範――充分發揮政務公開示範點的引領作用,大力實施陽光工程,規範教育教學管理和收費行為,嚴格執行高中招生政策及“三限”規定,不斷提高依法治校水平,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政府放心的學校。
校園文化
校風:文明、振奮、求實、創新
校訓:文明、振奮、務實、創新
學風:崇尚禮儀、崇尚科學、崇尚創造、崇尚一流
教風:敬業、愛生、拼搏、奉獻
助學政策
為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我校成立助學基金會,一方面由學校投入一部分資金,另一方面接受社會各界的捐助,多方籌措資金用來資助品學兼優家庭貧困的學生完成高中學業,每屆有近100名學生3年得到學校助學基金會3000元的資助和社會各界捐款資助。此外,在省、市慈善總會的資助和委託下,我從2003年始,連年開辦湖北省“慈善陽光班”,每年招收50名品學兼優、家庭貧困的應屆國中畢業學生,他們3年內每人得到6000元的資助。在學校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心支持下,我校貧困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後顧之優,他們發憤學習,以優異成績回報學校和社會。2003屆、2004屆陽光班學生已經於2006年、2007年畢業,兩屆陽光班教育教學成果在全省慈善陽光班中均名列第一,2003屆陽光生蔣葉以669分(全省第20名)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兩屆陽光班學生101人全部考取本科大學,其中80多人考取一類重點大學,48人聯考分數超過600分,襄陽五中資助貧困學生的成績得到了省、市慈善總會的充分肯定和嘉獎,並在全省做了典型發言。
領導班子分工
劉道德同志主持學校黨政全面工作;李東林同志分管後勤、財務、對外聯絡工作;
劉世國同志分管政教、安全保衛工作;學校大門
汪文超同志分管教學、招生、信息技術、實驗室、圖書室工作;王靜同志分管教育科研、政工(幹部人事、保密文檔、勞資、職稱、宣傳)工作。
馬德軍同志分管黨務、紀檢監察、統戰、調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徐五一同志分管工會工作、婦女工作(計畫生育)、老齡工作(關工委)。
劉道德,男,1952年3月生,中共黨員。19學校風景75年畢業於華中師大中文系,2003年取得研究生課程班學歷。高級職稱,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湖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專家,湖北省中語會會員,市中語會副會長,襄陽市特級教師評審副主任,襄陽市高級教師評審主任。 劉道德同志1975年從華中師大中文系畢業到襄樊五中工作,歷任襄陽五中班主任、年級主任、政教處副主任、主任、副校長、襄陽五中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2005年9月任襄陽五中校長,全面負責襄陽五中黨政工作。
李東林,男,生於1955年3月,中共黨員。 在五中工作近30年,既從事過教學工作,雙從事過行政管理工作,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能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受到同行的贊同和好評。1992年任中級職稱以後,主要是從事學校行政管理工作,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1993年工資改革結束後,主持起草了“襄陽五中結構工資制實施方案”,率先在市教育系統實行了分配製度的改革,在執行的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市人事局的好評。並撰寫了《深分配改革,增強內部活力》的經驗總結材料,在全省工資分配製度改革會議上交流,同時登載在市人事局主辦的《人事苑》1995年第5期上。
劉世國,男,1957年11月生,1976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 1980-1998年在襄陽地區(襄陽市)教研室、教育局工作,1998年11月調入襄樊五中任副校長,黨委委員。湖北省教育學會中國小德育專業委員會理事。
劉世國同志長期在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工作,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教師,熱愛學生,積極推動成人教育、職業教育、農村教育、學校德育工作,多次被市委授予優秀機關黨支部書記,被國家教委授予“中華掃盲獎”。
教育信念:每一個學生都能成人成材。
教育理念:對學生成長負責,為學生幸福奠基。
喜愛名言: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所有)的孩子是神。(台灣高震東語)
汪文超,男,襄陽五中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中共黨員。 1985年從華中師範大學畢業至今在襄陽五中從事物理教學工作。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既具有新時代人敢說敢為的朝氣,又具有勤奮務實的優秀品格。工作22年來,一直堅持擔任物理教學和16年班主任工作,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1994年評為襄陽市優秀教師,95年入選襄陽市教育戰線學科帶頭人,98年評為襄陽市“十佳師德標兵”,2001年被授予“全國模範教師”。2003年被評為“全省電教先進工作者”。現為襄陽市物理學會副事長、湖北省物理學會理事,湖北省師德報告團成員。
承擔的中央電館《各種網路環境條件下的教學模式研究》,省電教館《信息技術和學科課程整合》兩個課題研究,在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並出版了一本專著。現為主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大膽改革襄陽五中教學管理,規範管理制度,使襄樊五中教學質量得到大面積、大幅度提高,近幾年,奧林匹克競賽進入全省前列,每年考上清華、北大人數僅次於華師一附中,重點大學升學率穩居全市第一。
王靜,女,中共黨員,中學特級教師,襄陽名師。1982年畢業於湖北大學生物系。現為湖北省中學生物學會常務理事、襄陽市生物學會副理事長,襄樊五中副校長。從事生物教學25年來,教育教學成績卓著,是致力於將教育科學與教育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並由此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榮獲多項殊榮:襄陽市政府授予“優秀教育工作者,市教委授予“師德先進個人”,湖北省教育廳授予“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市婦聯授予“十大傑出女性暨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馬德軍,男,中共黨員。1975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數學系,同年分配到襄陽五中任教至今。 多年來,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勤奮工作,積極向上,多次被評為校、市級教書育人先進個人,教壇新秀,十佳教師,模範班主任,優秀共產黨員,精神文明先進個人,統戰工作先進個人,省紀檢監察先進個人,並被評選為首批中學骨幹教師。現任學校紀委書記,分管紀檢監察工作、黨務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統戰工作、新農村建設工作等。
徐五一,男,1953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1968年12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中學高級教師,1994年10月任襄陽四中副校長,1999年5月任襄陽市五中工會主席、黨委委員。 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先後擔任過校辦工廠廠長、總務主任、副校長、校工會主席等職務。多年來,該同志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勤奮好學,兢兢業業,勤政務實,銳意進取。1997年被省政府表彰為“省優秀教育工作者”,2001年被市總工會表彰為“市優秀工會工作者”,2002年被市民政局表彰為“市民政工作先進個人”,2003年被省總工會表彰為“湖北省優秀工會工作者”,2006年被省總工會表彰為“湖北省優秀職工代表”。
歷任校長
襄陽五中歷任校長
校名任別、任期姓
襄陽府中學堂時期 一 車紹武
鹿門中學時期 一 車紹武
二 陶春榮
三 劉元丞
四 陸雲龍
湖北省立二師、省立十中時期 一 傅廷儀
二 單家燊
三 楊昌壽
四 高建鏞
五 劉震新
六 劉泥清
七 馮開睿
八 單家燊
九 王作斌
十 陳正模
省立五中、省立聯合中學時期 一 張天階
二 姜光籍
三 喻謨烈
四 楊觀震
五 張 翮
六 陸雲龍
七 李國魁
省五高時期 一 楊重熙
二 劉元鏈
三 閆平章
襄陽聯合中學時期 1949.8—1950.6 餘益庵
襄陽中學時期 1950.7—1952.8 閻平章
1952.9—1953.7 趙歧山
1953.8—1955.8 陳 洪
襄陽五中時期 1955.9—1968.3 亓仲平
1968.4—1970.8 馮慧敏
1970.9—1972.9 陳楚雲
1972.9—1974.11 熊仁義
1974.12—1979.3 孟道正
1979.4—1983.8 亓仲平
1983.9—1986.8 吳鴻基
1986.9—1992.2 劉德平
1992.2—2005.8 李 凱
2005.9—2011.10 劉道德
2011.10— 曹榮葆
教學成績
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下,襄陽五中在教育、教學、科研等方面創造了新的輝煌。2002—2007年,學校為清華、北大輸送了96名高素質人才;近幾年來,狀元橋畔狀元輩出,共培養了楊曉寒等十名全市狀元; 襄陽五中文理科聯考高分率﹑重點大學上線率﹑本科上線率連續四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在襄陽市遙居第一! 2007年聯考再創輝煌,取得7項全市第一,四項全省第二的好成績;包攬全市10名清華、北大等著名大學保送生;包攬全市10個奧林匹克學科競賽全國一等獎;通過北大、清華、人大、上海交大等全國著名大學自主招生考試62人,居全市第一; 2007年《湖北教育》公布了全省2007年聯考情況,襄陽五中文科居全省第一,理科居全省第二!考入清華北大人數(24人)居全省第二,學校再次以高質量的辦學水平贏得"中國百強中學"的光榮稱號。
“全面發展,辦出特色;注重能力,鼓勵創新;培養名生,帶動全體”是五中辦學的一種策略。1997年,襄陽五中在全市率先創辦奧林匹克試驗班,並在競賽教學、競賽管理、競賽教練培養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體系。奧賽成績在全市遙遙領先。先後共有54人在具備保送資格的全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全國一等獎。2007年,襄陽五中囊括了全市10個奧林匹克競賽國家一等獎,並且全部被全國知名大學保送錄取,其中李林澤等5人被清華北大保送;在剛剛揭曉的2008屆高三學生奧林匹克競賽中,襄陽五中又一次包攬了全市8個奧賽國家一等獎,其中,江鵬剛等5名同學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保送錄取。自我市參加全國奧賽以來,數、理、化、生、信息五科奧賽均由該校在全市率先取得零的突破。
多年來,襄陽五中堅持在學生中組建科技發明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創新活動,取得了顯著成績。2007年在湖北省第22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襄陽五中韓哲新等8名學生獲得省一湖北2013聯考文科狀元李卓雅,660分等獎(全市高中僅8人),另有22名學生獲得省二等獎,37名學生獲得省三等獎,獲獎等級和人數居全省前列。2007年7月首屆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總決賽在北京舉行,襄陽五中10名選手組隊代表湖北省參賽,奪得創意大賽全國團體金獎、全國創新型校長獎、2個全國創新型輔導教師獎、10個創意大賽全國一等獎、3個全國創意方案設計單項一等獎等5項大獎。近兩年,該校有22名學生獲國家專利。通過奧賽和科技發明培訓,該校造就出一大批學生領軍人物,帶動了全體學生的進步;通過奧賽和科技發明培訓,該校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敢於拼搏、開拓創新的優秀品質,實現了學生的自我提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湖北2013聯考理科狀元賀維藝,689分2013年聯考,襄陽五中再創偉績,該校學生李卓雅、賀維藝同學分獲湖北省文科狀元660分、理科狀元689分,湖北省文理科狀元同時花落五中!15名同學勇奪全國奧林匹克競賽國家一等獎(全市第一、全省領先),15名同學順利通過北大、清華、港大等全國著名高校自主招生筆試或推薦(全市第一、全省領先),11名同學已被北大、清華、中科大、復旦等全國著名高校保送錄取(全市第一、全省領先),14名同學通過飛行員面試和體能測試(空軍飛行員7人,南航飛行員7人;全市第一、全省領先)……襄陽五中全體高三年級師生正團結一心,紮實備考,力爭2013年聯考奪取五中新校區“三級跳”和“三連冠”的輝煌業績,創造襄陽五中連續12年聯考“重點大學上線人數全省第一、高分段全省第二”的奇蹟,為“四個襄陽、兩個中心”建設再做新貢獻!
學校榮譽
學校先後榮獲“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學校”、“全國十佳校園文學報刊”、“全國東西部結對幫扶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創造教育實驗基地學校”、“中華美德教育行動示範學校”、“全國電化教育示範學校”、“全國五五普法先進單位”、“省最佳文明單位” 、“省最佳安全文明單位” 、“省綠色學校” 、“省花園學校”、“省級園林式單位”、“省普法先進單位”、“省科技興校50強學校”、“省電化教學示範學校”、“湖北省中學後勤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先進單位” 、“省高中教育行業狀元單位”“中國百強中學”等光榮稱號。
2008年學校先後榮獲 “全國教育系統五五普法先進單位”、“全國後勤管理先進單位”、“首屆中國和諧校 襄陽五中榮譽獎牌園之星”、“國家留學基金委出國留學人才選拔基地”、“全國百佳校園文學社團”、“全國百佳校園文學社刊”、“省青少年科技教活動示範單位”、“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市平安單位”、“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全市公共事務公開先進單位”、“市工人先鋒號”、“市區女職工保健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五中新校區被高新區授予“三好單位”(環境好·形象好·發展好)。
劉道德校長被評為“全國支持校園文學社團校長”,《狀元橋》主編田玉波老師被評為“全國傑出校園文學社指導教師”,劉世國同志被評為“全國校園法制教育先進工作者”和“湖北省教育學會德育專業委員會優秀會員”,王啟波、鄭國龍同志被評為“全國後勤管理先進個人”,楊兵同志被評為“省中國小信息技術優秀教師”,陳曉紅同志被評為“省生物優秀教師”,廖愛紅同志被評為“省音樂學科優秀教師”,馬德軍、徐五一、趙明富、王啟波、楊立軍、李偉才、張瓊、鄒德菊、李天艷、謝家祥、馮長春、胡修強、段仁保、張道華、羅本忠、徐大保、陳紅、廖愛紅、熊選勇、陳曉紅、周天菊、康則強、金毓、劉靜、李大林、何清、紀宏濤、王丹、塗聖義、龍明英等31名同志受到市級表彰。
學校發展
2005年10月市委、市政府英明決策,決定將新五中建設納入全市“十一五”規劃,以“跳出五中,發展五中”的戰略建設襄陽五中新校區(同時加掛“襄樊市外國語學校”的牌子)。 2006年10月8日,襄陽五中新校區奠基儀式在國家級開發區――襄樊高新園區隆重舉行。新五中建設檔次體現了“三高”,即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辦學;新五中的整體風格體現了“三大”,即展呈高中學校之大氣,彰顯地域文化之大風,集容襄陽教育之大成;新五中的辦學理念要體現“三重”,即重外語特色,重文理兼優特色,重國際合作特色。首批規劃校園用地450畝(含教師公寓區60畝,教學區建築面積110000㎡,教師生活區建築面積60000㎡),同時再預留150畝作為學校今後發展備用地。
根據規劃已新建教學樓(3棟),學生實驗樓(1棟)、圖書館(1棟)、科技信息樓(1棟)、外語教學樓(1棟)、行政辦公樓(1棟)、體育館(1棟)、藝術館(1棟)、學生公寓(6棟)、師生食堂(2棟);在建的項目有400m運動場2個、籃球場16個、排球場12個、羽毛球場12個、網球場2個、桌球台20個、學生超市 1個、校內醫院1所。教學區計畫投資2.4億元,已完成投資1.8億元。
2008年2月18日時任市長唐良智、副市長曹敬蘭帶領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在視察襄陽五中新校區建設工地時強調:襄陽五中新校區整體規劃設計體現了學校育人特點,布局合理,建築大氣。五中新校區要建成襄樊市設施最齊全的標準化學校,各種配套設施要一次性到位,還需要考慮規劃設計並建設室內游泳館。市委市政府保證資金投入,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搞好服務;五中新校區建設領導小組要在堅持質量第一的前提下,倒排工期,加快進度,確保新校區又好又快建成;要認真做好綠化美化工作,為師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已建成的校舍要及時通風,保證校舍環保達標,確保2008年6月底所有工程完工,9月順利開學迎接新生。 五中新校區的辦學規模為年招生能力在1500-2000人,在校生最大在校生規模可達6000人。
五中新校區投入使用後,將會產生一系列的效益:首先,五中的招生規模擴大了,有更多的人民民眾子女可以享受到優質高中教育資源,襄陽五中可以更好地為市委市政府排憂解難。第二,它可將徹底改變襄陽市優質高中布局不合理的現狀,滿足我市人民民眾子女就近入學的需要。第三,服務東風,服務高新是全市人民共同的願望和光榮的政治任務,也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襄陽五中新校區建在高新區,為高新區、為東風基地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服務,將會極大地改善高新區的投資環境。第四,可以減輕襄陽古城的壓力,既有利於五中的發展,也有利於保護古城,可謂一舉多得。 襄陽五中新校區的建設,將大大提升這所百年名校的品位,增強襄陽五中的輻射力。
襄陽五中全體師生將會抓住這一大好機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以高度的責任心、滿腔的熱情和求真務實的態度,開拓性地開展工作;我們將通過進一步凸現校園文化特色、創新管理機制、強化隊伍建設、提高科研水平等方式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我們要充分發揮制度的約束和激勵作用、文化的薰陶和引領作用,繼續圍繞“理性、質量、和諧、規範”八字方針開展工作,繼續堅持以德育為首、教學中心,搞好名校工程、名師工程、名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建設,確保學校可持續和諧發展,爭取早日跨入全國最佳文明單位和全國示範學校的行列,為襄陽市的教育事業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