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建設
近年來,開發區按照“政府造環境、法人辦企業、共同經營開發區”的理念,實行“封閉式管理、市場化運營”,傾力打造工業發展的起飛平台。在硬環境建設上,建立和完善了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銀行貸款為支撐、自籌資金和引進外資為重要來源的多渠道投入新體系,投入6.3億元完成了已審核批准面積的“七通一平”,開發區建設框架已經形成,為客商在開發區投資經營創造了良好條件。在軟環境建設上,開發區不斷創新政策、體制和機制,努力完善“三大服務體系”(引進審批“一條龍”服務體系、項目建設“全方位”服務體系、開工投產“經常性”服務體系),建立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有國土、建設、環保等20多個單位為其辦理審批業務,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城市信用社等5家金融機構分別在開發區設立了營業或分理處,武漢海關在京山設立了商檢辦,為企業辦理通關業務。目前,開發區已引進企業30家,其中規模以上10家。基本形成機械、紡織、農產品加工、藥業等四大主導產業。2005年,開發區實現GDP81900萬元,工業總產值149800萬元,工業增加值33000萬元。
2018年,工信部公布第八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名單,裝備製造(輕工機械)·湖北京山經濟開發區上榜。至此,湖北省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增至16家。湖北京山經濟開發區為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2016年,園區共有裝備製造企業10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0家,占全市裝備製造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72.2%,擁有京山輕機、戴蒙德電力機械(湖北)有限公司、華信機械等一批業內骨幹企業。
未來展望
今後開發區將以靈活的機制、優惠的政策、高效的管理為支撐,按照“工業主導、城市帶動、項目支撐、環境創新”的發展思路和“總體規劃、分布實施、政府引導、業主開發、引資建設、項目推動”的建設方案,構築工業發展的良好載體和城鎮建設框架,把工業化與城鎮化結合起來,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速度發展。在產業上,重點發展機械、電子、醫化、輕紡、食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圍繞特色產業,形成以京山輕機為龍頭的機械加工區、以偉嘉公司為龍頭的輕紡產業區、以貝添利公司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區、以太子藥業公司為龍頭的醫藥生產區、以幸業食品為龍頭的食品農產品加工區。到2010年,全區計畫GDP達到4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85億元,財政收入達到2億元。
產業園
京山智慧型製造產業園 | 京山農機裝備製造產業園 |
京山汽車零部件產業園 | 京山食用菌產業園 |
智慧型製造產業園
智造產業園是京山市政府投資建設重資產的特色產業園區,功能定位為政府“放管服”改革的平台、智慧型製造研發孵化生產的平台,依託軟通動力、李培根院士工作站、湖北視貝海歸團隊等,打造華中地區智造產業城。
園區規劃總建築面積80萬平方米,總投資68億元。其中重資產投資30億元,企業自主投資+產業基金股權投資38億元,現已建成60萬平方米。
園區整體功能布局為“一中心四區”,即創新創業孵化中心,企業定製廠房區、企業標準廠房區、金融服務區、人才公共服務區。
目前,已有京山輕機、湖北視貝、軟通動力、楚天雷射、華俄雷射、旭丞雷射、聯振數碼等十餘家企業入駐園區,2017年底入駐企業將達20家以上。園區全部建成達產後,可實現年主營業務收入270億元以上、利稅30億元以上。
農機裝備製造產業園
農機裝備製造產業園是京山市政府2016年3月投資重資產建設的特色產業園區,主要研發製造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及關鍵零部件。
園區由京山市政府和中國農業機械研究院實行股份制合作,著力打造“一基地五中心”,即農機裝備製造基地,檢測鑑定中心、商務信息中心、倉儲物流中心、產學研孵化展示中心、智慧農業和三產融合中心,規劃用地面積3700畝,建築面積130萬平方米,總投資90億元。
目前,已建成15萬平方米,湖北農機鑑定基地、上海拖拉機、山東雷一重工、河南農神等4個項目入駐園區。到2017年底,可建成70萬平方米, 20多家企業將入駐。全部建成達產後,可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0億元以上、利稅28億元以上,建成中國南方最大的農機檢測鑑定中心、華中最大的農機裝備製造基地。
汽車零部件產業園
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是京山市政府投資建設重資產的特色產業園區。規劃用地面積2004畝,建築面積87萬平方米,總投資75億元。
主要承接上海通用、東風汽車、長豐獵豹等相關整車零部件生產,全力打造華中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堅持產城融合,由東風汽車研究設計院規劃設計,分為車身沖焊區、底盤件區、內飾件區、密封件區、員工休閒服務區、產品研發區等10個功能區。
2016年11月開工建設,園區建成達產後,可實現年主營業務收入230億元以上、利稅25億元以上。
食用菌產業園
京山市生態農業歷史悠久、全國聞名,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北學遷安,南學京山”美譽,獲得過“全國生態農業示範縣”稱號。
食用菌產業園由京山市政府投資平台與福建閩中集團採取股份制合作共同出資建設,政府投資平台投資比例占28.3%。
園區落戶在荊京新型城鎮化示範帶核心地段,按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建設全產業鏈循環經濟示範園區,打造現代食用菌生產基地、食用菌精深加工基地、農作物秸稈循環綜合利用示範基地、食用菌現代種植總部基地、食用菌貿易集散基地。
園區規劃用地面積2500畝,建築面積127萬平方米,現已建成8萬平方米,2017年底可建成50萬平方米。園區建成投產後,產品將銷往西歐、南美、俄羅斯、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每年可回收秸稈20萬噸以上,帶動就業5000人左右,農民戶平增收2萬元以上,實現年主營業務收入50億元以上、利稅5億元以上。
主要職責
1、在城區總體規劃(修編)的指導下,會同有關部門編制開發區建設總體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計畫,經縣委、縣政府批准後實施。
2、在縣委、縣政府授權範圍內,制定開發區建設的有關規範性檔案和行政管理規章,並組織實施。
3、管理開發區範圍內的開放開發事務、承辦涉外事務。
4、管理開發區內行政村、街道居委會的行政事務和精神文明建設。
5、負責轄區範圍內的黨群、社會管理綜合治理、信訪維穩、計畫生育等工作。
6、負責開發區資金、技術、人才的引進,在規定許可權內審批開發區的投資項目。
7、會同有關部門對開發區的土地依據有關規定進行統一管理和核配。
8、會同有關部門統一組織落實開發區內征地拆遷還建,人口轉化和勞動力安置事宜。
9、根據縣委、縣政府的有關規定,負責興建和管理應由開發區承擔的基礎設施,興辦相應的社會公益事業。
10、根據縣政府授權,負責工業園區建設管理建設和發展工作。
11、對開發區內企業單位進行管理和指導,保障企業依法自主經營。
12、領導和協調有關部門設在開發區派出所機構和分支機構工作。
13、行使縣委、縣政府授予的其他職權及縣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委託行使的職權。
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開發區管委會內設5個職能部室。
1、黨政辦公室
負責開發區黨委、管委會中心工作及涉及管委會部室相關工作的綜合協調、督辦落實;負責文秘文印、商密網公文、報刊的收發管理和檔案管理;協助做好全區黨建、組織、紀檢(監察)、宣傳、人大、政協、工會、婦聯、共青團工作;組織擬定開發區綜合性檔案、管理制度和綜合性報告及主要領導講話;做好機關人事編制、工資、財務、後勤保障工作。
2、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辦公室
負責全區武裝工作;負責全區政法、綜治、信訪、維穩工作;負責全區普法教育及反邪教工作;負責全區巡邏隊管理及長荊鐵路開發區段的安全維護。
3、社會事務部
負責全區計生、民政、教育、衛生、文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負責園區企業用工的調查摸底、宣傳、招聘與協調工作;負責社區居委會的管理、組織協調工作。
4、建設管理部
負責園區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的規劃設計、預算、組織施工及竣工驗收工作;負責園區征地拆遷補償的現場登記、測算、評審申報及資金爭取工作;負責區內居民點規劃及私人建房的審批工作;負責園區按規劃組織實施及違建控違的督查或及時上報查處工作;協助做好征地拆遷涉法涉訴的申報工作;負責征地拆遷資料和工程技術資料的檔案管理工作。
5、經濟發展部
負責制定開發區年度經濟發展計畫和長遠規劃;做好全區招商引資、投資項目審查、立項和契約簽訂工作;做好園區在建項目的服務協調、投產企業的指導服務和協調管理工作;負責全區經濟統計和經濟運行分析工作;負責安全生產管理及環境保護工作;負責入園項目契約檔案及經濟檔案整理歸檔工作;負責涉農事務管理工作。
三、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
京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機關編制18名,其中管委會主任1名,副主任4名;中層領導職數10名,其中正職副科4名。
核定開發區管委會機關工勤編制1名。
班子配備情況
黃元峰 男 開發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
江 洪 男 開發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
曾 峰 男 開發區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曾德壽 男 開發區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唐 莉 女 開發區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推進發展
打造優質發展平台 推進園區跨越發展
京山經濟開發區創建於1992年8月,是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級開發區,園區規劃總面積32.16平方公里。近幾年來,京山經濟開發區在省、市、縣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項目建設為總抓手,大幹快上強基礎,擴張產業增實力,優質服務樹形象,促進了園區建設大發展。
一、主要成績
——建成面積不斷擴大。截止2011年底,園區建成面積達11.3平方公里,比2006年園區建成面積2.3 平方公里增長391.3 %。目前在建區10.36平方公里,待建區10.5平方公里。
——產業集群初具雛形。2006年園區僅有機械製造、紡織服裝、農副產品加工三個產業,到2011年底,園區發展到五大產業,並初步形成了以京山輕機為龍頭的機械製造、以國寶橋米為龍頭的農副產品深加工、以偉嘉紡織為龍頭的紡織服裝、以凱迪生物發電為龍頭的新能源新材料、以永興水泥為龍頭的建築建材五大產業集群。五大產業各占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稅收及規模增加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全區經濟快速增長。2011年全區生產總值48.5 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3.5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5.70億元、規模以上規模主營業務收入111.18億元。分別比2006年增長217.82%、294.95%、311.76%、418.8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縣的30.19%。
——固定資產投資加快。2011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34.63億元,比2006年增長447.94 %。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99 億元,比2006年增長424.56%。截止2011年底全區固定資產累計投入105.98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14.63億元。
——招商引資成效明顯。2011年全區引進新項目51個,比2006年增長401%。其中過億的項目25個,比2006年增長450 %。招商引資契約額30.92億元,比2006年增長783.57 %。其中外商投資額806萬元、省外境內投資額1303億元。
——項目建設勢頭強勁。2011年在開發區建設的項目68 個,比2006年增長466.67%,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6個,比2006年增長1500%。到2011年底止,園區共有項目128家,其中億元企業15家,規模企業45家。
——農民參保全面推進。2011年底全區失地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達2912人,占全區失地勞動力總數的98.5%,其中415人已達到享受養老保險年齡,領取了養老保險金。
二、主要做法
1、突出規劃引領,明確園區發展定位。開發區既是京山城區城市建設用地,也是京山市工業發展集中區域,因此在工業園區規劃上,我們十分注重園區規劃的超前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一是注重整體規劃的科學性。按照50年不落後的標準,請武漢大學、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專家到開發區多次考察、踏勘、論證,做出了縣市一級具有領先水平的工業園區整體規劃。二是注重功能區劃的合理性。按照布局集中、優勢積聚、資源集約、培育集群的原則,將產品相近、產業配套的企業進行功能區劃,明確園區重點培育機械製造、農副產品深加工、建築建材、紡織服裝、新能源新材料五大產業集群,並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繪製了規劃圖,劃分了區域,落實了地塊。五大產業規劃淨面積26866.65畝,占總規的55.69%。三是注重園區建設的品位性。把工業園區當城市來建設,引入“園林城市、生態城市”的理念,即考慮造成又顧及興市,做到城與市同步延伸、同步發展,與工業生產區高標準的配套企業服務區,建成後的綠化面積可達20%,不僅使園區成為京山經濟成長的新亮點,而且成為城市綠化、美化、亮化、現代化的工業新城。
2、突出基礎先行,營造園區發展環境。我們按照“七通一平”的標準,累計投入資金14.63億元,完成了建成區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一是道路路網基本成型。園區總體規劃的“四橫十四縱”道路網路,已完成“兩橫六縱”,目前有“六縱”正抓緊建設,餘下的“二橫二縱”將按規劃迅速啟動。二是管網建設同步推進。新建道路同步配套管網建設,做到弱電管線入地。排水雨污分流,綠化同步跟進。確保道路施工到哪裡,管網延伸到哪裡。三是公共服務配套完善。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的開發區行政服務中心正抓緊裝修,將於五月全部竣工完成,建成後將成為省內面積最大、功能最全的綜合服務中心,真正做到園區管理及各項服務不出區。占地30畝的開發區電力服務中心,正抓緊建設,計畫年底竣工營運,可就近為園區企業和項目提供便捷優質電力服務。占地143畝的開發區企業服務區,兼居住、教育、醫療、購物、銀行、餐飲、休閒娛樂等諸多功能,計畫10月份營運,可為園區企業職工提供便利的配套服務。
3、突出要素保障,破解園區發展瓶頸。我們積極應對國家巨觀政策變化,想盡一切辦法最佳化要素保障,為園區建設和企業發展保駕護航。一是保障用地需求。近幾年來共清理閒置土地7宗,可供項目用地341畝;實施遷村滕地增減掛鈎,增加項目用地165畝;推行集約用地,提供項目用地558畝。2011年我們已開始在園區實施拆遷還建房建設,改過去的“一戶一基”為集中還建上樓房,將為項目建設提供大量用地。二是保障電力需求。在園區建有35KV和110KV變電站的基礎上,根據園區項目發展需要,又投資1.8億元建220KV智慧型變電站,計畫年底可投產營運。三是保障資金需求。每年從縣財政籌措2億多元,全部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和項目前期工程;爭取金融機構向園區企業和項目建設投放貸款達10億多元;同時積極向上爭取園區項目貼息貸款資金。四是保障用工需求。通過組織開展企業用工招聘會,培養本地農民工,引進外來務工人員,出台優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每年為園區企業提供就業2000多人,有效緩解企業“用工難”問題。
4、突出產業興區,促進園區發展提速。我們始終把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作為園區發展的首要工作,引導優勢項目、優勢產業向園區聚集,用項目來推動園區發展。一是積極引進符合園區產業規劃的項目。富榮家紡有限公司是開發區獨立引進的一家台商投資企業,廠名由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親自題字。偶爾一次在與武漢黨校關教授的閒聊中,得知這家企業的老闆翁先生想到大陸投資,我們窮追不放,通過關教授與翁先生進行聯繫,多次到武漢接他們來開發區考察,經過半年多的接觸洽談,終於使這個投資1.5億元的項目在園區紮下了根。二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項目。我們積極探索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建設生態型經濟,力爭做到引進一個龍頭企業,培植一個產業集群,形成一個循環經濟體系。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國寶橋米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實施“一袋米”工程項目,“國寶”牌大米被評為“中國名牌”。其生產出來的稻穀可供凱迪生物項目直燃發電;其加工出來的細米可供裕豐糖業製造怡糖和米汁。目前,以國寶橋米為龍頭,輻射出了製糖、制油、食品飲料、生物發電等多個利用糧食產業資源循環生產的工業項目。三是全力服務項目建設。凱迪生物發電項目在園區落戶後,由於該項目選址在一個山坡上,那裡山石堅硬,土方工程量相當大,客商老闆要求我們在3個月完成土地平整任務,時間緊,任務重,我們全力以赴,組織了50台挖掘機,200輛拖土車,雨天當作晴天干,雙休當作工作日乾,晚上當作白天干,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土地平整任務,並為企業節約工程資金近400萬元。
5、突出以人為本,確保園區發展穩定。征地拆遷是天下第一難,我們始終把構建和諧的幹群關係貫穿於全過程,設身處地為民眾著想,得到了民眾的理解支持,在拆遷的近一千多戶房屋中,沒有一戶是強制拆遷,沒有一起民眾因為征地拆遷進京赴省上訪。一是征地拆遷曉之以理。2011年因國家政策的調整,征地拆遷難度相當大,但我們總是用真情來打動農戶,用行為來感動農戶,用發展來啟發農戶保證征地拆遷任務完成。被拆戶張××,屬兩層樓房,還帶有臨街門面的房子,由於房屋有一定的租賃收入,我們到他家做工作不少於50次,好話說盡,各種辦法都想到,他並不理睬,並四處揚言:“誰拆我的房子,我就用汽油在房頂上焚燒,製造開發區特別新聞”。並寫了30多頁的上訪信準備赴省、進京,但我們還是做耐心細緻的工作,為他辦保險,幫助其宅基地挖腳填土來感化他,經過一年的工作,終於與我們簽約拆遷。二是把民眾冷暖始終掛在心頭。八里途二組張××已50多歲,土地和漁池被占用後,完全無生活來源,他後來在外打工不慎將一支腿打斷後被截肢,並多次上訪,我們得知後,根據他的要求為他辦理了保險和低保,並每年堅持送1000元錢和300斤大米進行慰問,他感動萬分。三是解決民眾後顧之憂傾盡所能。我們通過與縣勞動部密切配合,與園區企業老闆協商,無償培訓鉗工、機械、藥學、紡織等專業的失地勞動力1000多人,近800人已安排就業。2007年在沒有政策和現成模式的情況下,積極探索失地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新路子。開始由於農民對參保政策不理解,要求保費全部由縣政府和村集體承擔,我們在白天找不到人的情況下,利用晚上時間召集全體村民會議,請勞動部門為民眾宣講政策,動員村幹部帶頭參保,通過做艱苦細緻的工作,民眾開始理解並積極投保。
三、發展規劃
(一)、總體指導思想“十二五”期間,我們將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工業新城、千億新園、生態新區”為目標,抓住中國農谷建設和省、市、縣高度重視開發區發展的機遇,突出發展靈魂,以項目建設為總抓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大項目建設推進力度,加大企業服務的力度,加速實現開發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力爭在全省縣級開發區綜合考評中的位次不斷前移。
(二)經濟發展目標到十二五末,全區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600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200億元、規模工業實繳稅金1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 120億元、招商引資總額200億元。利用外資10億美元以上,出口創匯20億以上。
(三)園區建設及產業發展規劃1、園區建設發展規劃:到十二五末,整個園區規劃的32.16平方公里建成面積將達到20平方公里以上,總規“四橫十四縱”道路網路全面建成,管網、綠化等配套設施建設全面完成。
2、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園區重點培育機械製造、農副產品深加工、建築建材、紡織服裝、新能源新材料五大產業集群。
(1)機械制產業集群,到十二五末 ,全區從事機械的規模企業達到10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00億元,實現利稅20億元,新增就業人數8000人。
(2)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群,到十二五末 ,全區農副產品的規模企業達到1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20億元,實現利稅10.3億元,新增就業人數3000人。
(3)建築建材產業集群,到十二五末 ,全區從事建築建材的規模企業達到3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00億元,實現利稅2.5億元,新增加就業人數2000人。
(4)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到十二五末 ,全區從事紡織服裝的規模企業達到1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80億元,實現利稅4.2億元。新增就業人數4000人。
(5)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到十二五末 ,全區從事新能源新材料的規模企業達到3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50億元,實現利稅3.5億元,新增就業人數500人。
(6)其它產業,到十二五末,完成產值50億元,實現利稅2.5億元,新增就業人數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