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濕雲鴉背重,野寺出新晴。敗葉存秋氣,寒鍾過雨聲。
半檐群鳥入,深樹一燈明。獵獵西風勁,湖心月乍生。
詩歌賞析
這首詩寫湖上晚歸所見暮秋景致,題材本屬熟見。然而由於作者體察入微而又獨具手眼,不僅精擇富於特徵的意象構築畫面,而且鍊字鍛句,刻意為工, 真切地傳達了他的感受, 鑄塑出一種獨特的美的意境。
“濕雲鴉背重,野寺出新晴”,輕吟首句,一股深秋涼意便襲面而來。雖然句中無一字寫秋, 寫晚, 卻緊緊把握住暮秋黃昏綿雨暫歇的特定景色。“濕雲”,既非雨中烏雲,也非雨後淡雲,而是仿佛被剛才的秋雨浸濕泡透,仍蓄積著濃厚雨意的陰雲。歸窠的群鴉則暗點詩題“晚歸”。而一“重”字,不僅用通感手法將視覺傳達為輕重覺,而且將前兩景聯接在一起,滿天濕雲好象堆壓在群鴉背上,令人更感到雨意之沉濃。在這陰雲鴉群組成的潑墨一般的背景上, 露出一角晴白。這一“出”字又頗妙, 似寫原被雨簾遮住的野寺因乍晴而現 “出”, 又似寫這新晴是因為野寺顯現才顯 “出”。晴以襯陰, 更渲染出湖岸周圍陰沉、荒涼的氛圍。
頷聯寫歸途所見與所聞,又選擇兩個有特徵的景物。詩人不寫枯葉、落葉,而寫“敗葉”,這是被秋雨秋風摧折的殘枝敗葉,所以更多地蓄存了秋的氣息。“寒鍾過雨聲”一句尤見工力。這裡又一次運用通感手法,將聽覺(鐘聲)轉化為膚覺 (寒),但妙在不是簡單直接的使用,而是寫遠處野寺傳來的陣陣鐘聲,仿佛經過秋雨的淋洗,也帶上了陣陣寒意,與整個畫面自然相貼。此聯不只描摹了秋色與秋聲, 而且傳達出詩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接著通過地點、時間的轉移寫出了“歸”字。將近歸處,看得見屋檐了。但只是“半檐”,另一半或許是被歸飛的群鳥擋住了吧;更近歸處,已可見樹叢中那一星燈火,時間也更晚了。古人有所謂“移步換形”,這裡卻以景的 “換形”而暗寫了人的 “移步”。
尾句是歸來後回望湖中,黃昏過去,夜幕降臨,勁厲的西風中,一輪明月初升, 映在雨後湖心中。西風之“動”反襯出湖月之靜。我們也仿佛看到詩人靜靜地佇立湖邊, 凝望湖心秋月, 回味著歸途秋景……
全詩無一字寫人,卻無一句不寫出了“人”。因為作者沒有簡單地摹景,而是精心遣詞造語, 寫出他心靈所感受的 “景”, 因而這景也就表達了“人” 的感受、人的行動、人的心情, 所謂 “景中有人”。這正是此詩佳處。
習題
(1)“寒鍾過雨聲”一句中“過”字很見工力,請分析
(2)詩的尾聯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1)“過”,動詞,穿過(超過,蓋過)這句寫遠處野寺的鐘聲穿過秋雨而來, 仿佛帶上了陣陣寒意,點明了鐘聲寒的原因,化無形為有形,生動形象,具體地傳達出了詩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2)尾句寫歸來時的景象,詩人選取西風、湖心月等意象,描繪了獵獵秋風一掃陰雨,令 人清爽;明月新生,月華與水光交相輝映,營造了皎潔幽靜(清爽開闊)的美妙境界。 表達了作者回家時的喜悅與興奮(或表達了詩人為壯美的景象而驚奇、讚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