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油茶湯

湄潭油茶湯

在享有中國西部“茶鄉”之稱和“茶海”之譽的湄潭北部地區。油茶湯,以其獨特的魅力,深受“茶鄉”百姓的喜愛,尤其是農村,就連早餐、午飯,不少人家都必須要吃喝油茶湯 。 油茶湯又稱“幹勁湯”,主要原料系茶葉、花生、黃豆、糯米、豬油。其味香甜可口,具有飽腹,提神等功能。同類美食有油茶稀飯、油茶湯圓等。

簡介

油茶湯作為“茶鄉”百姓的一道美味佳肴,幾乎天天吃天天喝,卻從不言膩從不說傷。據說,常食油茶湯者往往一日不飲,便覺腹空、乏力、睏倦。因此,在民眾中就廣為流傳著這樣讚譽油茶湯的順口溜:“一日無茶湯,周身不舒暢,喝了油茶湯,挑起糞桶把歌唱。”“碗碗油茶香噴噴,男女老幼都能飲,不吃油茶沒精神,吃了油茶有幹勁”。因此,有人又把油茶湯稱為“幹勁湯”。可見,油茶湯的汁液已真正地浸潤到了父老鄉親們硬錚錚的骨子裡,融會到熱騰騰的血液和振奮的精神中去了 。

湄潭油茶湯作為古老的傳統食品之一,之所以很受“茶鄉”百姓的喜愛和推崇,不僅是因為其味鹹香可口,具有飽腹充飢的作用,而且還有消氣、解乏、提神、增力、抗疾的功能。人們幾乎每天早晨和中午都要吃喝一碗油茶湯;每逢紅白喜事或客人到來,也必以油茶湯盛情招待。用油茶湯待客,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這種習俗一直從古沿襲至今。

倘若你願意不辭辛勞,循著滿山茶葉的蔥綠與芬芳,穿林過蘢,涉水越山,來到“茶鄉”民眾家裡小憩或做客,好客的主人一定會讓女人們放下手中的活計,來到廚房,不到一小時功夫,一碗碗噴香可口的油茶湯就端到了你的面前。那一碗碗看似渾濁的湯汁,就會讓你那因一路奔波勞頓而疲憊飢餓之軀,頓時間得以恢復,得以暢快。當你臉上還洋溢著驚羨,心中充滿著疑惑時,男主人就會和你侃起有關茶葉湯的龍門陣來。

湄潭油茶湯的歷史傳說

湄潭油茶湯究竟是誰最先發明和推廣的,由於無確切的史書記載,現已無從考證,但說油茶湯起源於民間,卻是可以肯定的。湄潭油茶湯的歷史到底有多長?也是眾說紛紜,無人能夠真正肯定,據說至少也有100多年的歷史。在湄潭縣北部復興、馬山、西河一帶,至今流傳著這樣的故事:

相傳清朝鹹、同年間,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兵敗入雲貴,其部將陳化成率家室部下退居湄潭、鳳岡、正安、綏陽交界一帶,欲繼續與清軍抗衡。由於落荒逃逸,糧草不濟,加上當地土瘠民貧,歷經多年“號軍”之亂,已無大量糧草供給。為解飢餓乏力,將士們便效仿當地民間,利用粗茶熬製成湯,伴之以蕎麥果腹,沒想到食用之後,竟然體力恢復,精神陡增,繼續與清軍周旋於黔北山地。但終因窮途末路,寡不敵眾,士氣難振,不少將士乾脆席地而居,匯入當地土著,一部分成為現今湄潭馬山、西河、復興一帶的先民。油茶湯,也被他們一代代相傳沿襲,並改進工藝而成為現在風靡當地的一種傳統飲料。後於民國年間,人稱“馮向風”的四川布商因生意不暢,來到復興鎮隨陽山一帶墾居事農達三年,以種桑謀求圖發,也長期食用此油茶湯,以增強勞動幹勁,並於後來帶回四川涪陵故地將其推而廣之。

如果這個傳說是真實的,那么湄潭油茶湯就至少應該有150多年的歷史了。另一說法,即是此油茶湯屬當地最早土著居民璞人所創,但都因世事滄桑變遷,加上長期處於文化落後狀態,無從考證而不能真正肯定。

做法

湄潭油茶湯的製作原料及配方主要包括茶葉、花生、黃豆、核桃、芝麻、糯米、雞蛋、豬油、水等。茶是當地原生態土產粗茶,油是花生、黃豆或茶樹油等植物提取而絕非其他動物油,水自然是水井裡的天然礦泉水。至於為何用豬油(也有用豬油渣),一般都是因為食者自己喜好而加之。

油茶湯香飄村寨,沁人心脾。其製作方法有幾種,皆大同小異,主要方法是:先將茶葉爆炒後滲水煎熬,待水微乾時,用木瓢或葫蘆瓢揉壓成茶羹或茶糕;然後將事先炸脆、搗細的黃豆、花生、核桃等配料混入其中揉壓攪拌;再根據飲量及濃淡要求滲水燒煮滾沸,再加進豬油、油渣、食鹽、花椒、芝麻等作料,一碗碗散發著多種香味的熱騰騰的油茶湯便製成了。最後配以其它茶點食品即可飲用。油茶湯入口,茶香混合著幾種作料的香味,其味濃烈,鮮香可口,茶癮大的可連飲幾碗。

油茶湯的製作方法和過程,乍看起來似乎有些簡單,無外乎是炒煎、揉壓、燒煮等,但其實際操作則較難掌握。難就難在要把握住炒煎、揉壓、燒煮的火候和技巧。火大了容易炒糊煎老,火小了又炒煎不好;用力過猛容易燙著手,用力不到位又揉不碎壓不出油,如果揉不碎壓不出油,茶葉、黃豆和花生就不能和水融為一體;燒煮開時火力則必須大,越大越好,最好是三五分鐘內就將其完成,燒煮開後還要立即盛入碗或缽中;如果火力太小,燒煮的時間過長,油茶湯不但會變鹹,還瀰漫不出應有的香味。這一過程,僅憑教條是不容易學會的,最好的老師是一個“悟”字,只有慢慢的悟和一次次操作,才會逐漸心領神會,深知其中奧妙。

輔食

油茶湯的輔食非常廣泛,多達幾十種,常用的有米花、米線、乾薯條、酥食、炒米、麻花、泡粑等;還有農家自作的芝麻餅、蘇麻餅、麻糖桿、蜜餞等。具有地道的黔北鄉土風味,一般可作早點、午餐,若遇到熬夜時還可以用作夜宵。食用時,就著炒制的花生、瓜子、玉米、豆類等,邊吃邊喝,越吃越香,不乾渴,不上火。用油茶湯煮雞蛋、湯圓、麵條或泡炒米糖等,則又是另一番風味。用油茶湯泡飯,無論糯米飯、大米飯、包穀飯都清香可口。特別是配上黃餃、蕎皮等當地特色食物,油茶湯的茶香伴著這些食物散發出來的香氣,就更加誘人食慾。

據隨陽山百姓介紹,吃油茶湯時配上黃茭、蕎皮,一則可以提神醒腦,二則飽腹持久,保持體力。就因為油茶湯的香,香得撩人,香得能提起人的精氣神,這便是鄉親們吃午餐時為何喜歡吃油茶湯的原因之一。在湄潭北部復興鎮隨陽山村一帶,還流傳著這樣的鄉諺:“八角山,八支角,八個老漢坐一桌。不喝酒,不吃肉,喝了茶湯真舒服。

主要功效

每到農忙季節,鄉親們常常要披月出工,踏露收鋤,午飯則往往是家人送去的一大缽冒著香氣透著熱騰的油茶湯,只要泡上一缽冷飯,就能喝得稀里呼嚕,吃得心花怒放。吃完茶湯泡飯後,男人們揩乾嘴角的油水,抽一袋旱菸,就又開始馬不停蹄地幹活。正如鄉諺所道:“油茶泡冷飯,越吃越肯乾。”如果午飯沒有了油茶湯,男人們幹活賣力的程度就會大大減弱。“不吃油茶湯,幹活硬是不起勁,蔫搭搭的啷個能在這山旮旯里肩挑背磨喲,還是要做點油茶湯給男人吃才行。”這是當地女人們常常念叨在嘴邊的一句充滿憐愛的口頭禪。

鄉親們再苦、再疲憊,抑或有些輕微的傷風感冒之類的小病,只要一碗油茶湯下肚,就會神氣活現起來,扛起鋤頭擔起糞桶就向山間土地走去,用滿心歡喜與活力,去種植,去耕耘,去收穫。你聽,那一串串充滿喜悅和深情的山歌,纏綿繾綣,韻味悠然:“油茶湯,香噴噴,喝了就是身子硬。阿妹見我幹活凶,櫻桃嘴巴直誇我很展勁。不是阿哥我很展勁,是阿妹你做的油茶湯,為阿哥添了興。”

每年春末夏初之際,鄉親們不管田土裡的活計有多忙多緊,也要抽空把山野的茶葉摘到家裡。即使手頭再拮据,也要勒緊褲腰帶去市場上買足夠的茶葉擱放在家裡,以保證天天都有油茶喝。遠行的遊子們出門時,母親們總忘不了要親手做一頓熱騰騰香噴噴的油茶湯,為其餞行。甚至在遊子們的行囊帶上一包茶葉,揣滿一份純潔的鄉情,以解他鄉思親之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