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一體化

港口——腹地城市之間存在著互為依託、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關係。港口是城市發展的引擎,腹地城市是港口發展的動力依託。在區域一體化格局下,新的港城關係要求港口和腹地之間具有高度的協同性、整合度和一體化。

港城發展模式

在借鑑中西方學者關於港口與城市空間結構演化模式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許多口城市在港口功能布局與城市空間形態方面的特點,本文將港城發展模式簡單概括為以下幾種:

(1)城市包圍港口發展模式。該模式主要為沿河而形成的內河(海)港口,港區一般沿河兩側布局,城區則沿港區向外擴展,逐步形成對港區的包圍(圖1)。該模式的陸域疏港交通經常要穿越城區,易造成對城市的分隔及對城區交通的影響。該模式的代表港口主要有鹿特丹港、安特衛普港、漢堡港等。

(2)城市與港區平行發展模式。該模式大多是由於港口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逐漸形成,即所謂的港後城市(圖2)。最初,城市與港口的規模均比較小,城市與港口在空間資源上相互依託與共享,但隨著城市和港口規模的擴大,二者沿平行於河(閣岸線的方向發展,相互之間的矛盾也越加明顯。世界上許多沿河(海)港口的發展都經歷過這個階段。該模式的代表港口為美國的紐約港、聖路易斯港,日本的橫濱港等。

(3)港口遠離城市的發展模式。該模式的港口與城市之間有較大的預留發展空間,其空間或者是規劃預留,或者由港口向海洋縱深遷移形成(圖3)。該模式由於城市與港口之間在空間上的分離,形成了有效的緩衝地帶,港區功能能布局與城市空間形態大多在港口、預留緩衝地、城市三個區域內有機組合,城市交通與疏港交通之間既相互聯繫城市交通與疏港交通之間既相互聯繫又互不干擾,較好地處理了城市空間資源與港區功能布局衝突的問題。

綜合比較三種港城發展模式,城市包圍港口發展模式容易占用親水空間,同時疏港交通穿越城區,易造成對城市的分隔及對城市交通的影響;城市與港區平行發展模式使得城市空間與港區資源相互占用,影響城市對親水空間的需求;港區遠離城市發展模式相對來說較為合理,但港區與城市之間的緩衝空間難以控制。

港城一體化模式 港城一體化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