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殘江上垂釣圖

清�殘江上垂釣圖

按庚子為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作者時年四十九歲。 關於髡殘出家的確切年月,一直有爭議。 程正揆在《石溪小傳》中說髡殘“廿歲削髮為僧,參學諸方,皆器重之”。

【名稱】清�殘江上垂釣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清代1660年
【文物原屬】私人收藏
【文物現狀】煙臺市博物館
【簡介】
紙本,設色,縱:106、橫:60厘米。
畫面溪流從山頂傾瀉而下,經過山腰人家,然後穿雲破霧注入江中。對岸江水蕩漾的岸邊平台上,釣者垂竿,觀者側立。筆力蒼勁,意境深邃。其上題詩一首,末識[庚子修禊日於大歇堂下作此。□壤石溪殘道人]。鈐[石溪]、[電住道人]白文方印。按庚子為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作者時年四十九歲。
《江上垂釣圖》軸,圖下方作一老者,端坐於江邊柳下坡地,全神執竿垂釣,旁立一童作陪。江水奔流,江的彼岸,則是山壑縱橫,飛瀑流泉,山間雲氣飛動,古剎隱約可見,景致宜人。畫樹錯落有致,姿態優美,筆力古健。畫水線條細潤流暢,氣色清淡,流動而透明。畫山多用乾筆皴擦,墨色交融,有渾厚感。圖中自題曰:“大江之濱石壁之下,仰瞻高林,俯聽波濤,不唯蕩滌襟懷,實亦遺忘塵濁矣。”畫與題相得益彰,意趣非凡。從款署“庚子年石□殘道人”可知此圖作於清朝順治十七年。
髡殘(1612―1692後),俗姓劉,出家後名髡殘,字介秋(或作介丘、介邱),又字石器,號白禿、天壤殘道者、石道人等。湖廣武陵(今湖南省常德縣)人。髡殘生於明萬曆四十年,據說出生時其母夢僧人室,因此當他年歲稍長,知道自己前身是僧,就常思出家。關於髡殘出家的確切年月,一直有爭議。程正揆和錢澄之都是與髡殘交往密切的好友,但在他們各自為髡殘作的傳中,對於髡殘究竟何年出家,卻頗有出入。程正揆在《石溪小傳》中說髡殘“廿歲削髮為僧,參學諸方,皆器重之”。而錢澄之則認為髡殘是在二十七歲時削髮為僧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