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清江位於湖北省境內,在長江三峽出口右岸宜都市匯入長江。清江流域是我國著名的岩溶強烈發育地區,72%的流域面積為碳酸鹽岩(石灰岩)所覆蓋,整個流域沒有岩漿岩、火山岩出露。亞洲最大的岩溶洞穴(騰龍洞)就發育在清江。流域內雨量豐沛,年徑流量達135×10sm。,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就開始普查和研究清江水力資源的利用和洪水災害的防治工作,到了20世紀60年代,開始較系統的勘察、水文測流和水力資源規劃工作,1986年完成《清江流域補充規劃報告》。報告中明確指出,清江幹流恩施市以下河段(80%以上的水力資源集中在恩施市以下的幹流河段)為開發重點,並以三級開發最為有利。自下而上為:高壩洲水利樞紐(設計蓄水位80m)、隔河岩水利樞紐(設計蓄水位200m)、水布埡水利樞紐(設計蓄水位400m),這三個水利樞紐工程均是岩溶強烈發育的石灰岩壩址。
此外,清江流域較大支流有25條,根據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的規劃,可建設大、中、小水電站511座(包括清江上游大龍潭、姚家坪等),總裝機600MW以上,年發電量20×108 kW·h。其中姚家坪、大龍潭(已建成)、招徠河(已建成)、馬水河(已建成)、老渡口(已建成)等大、中型電站的庫、壩址也都是強岩溶化壩址。這些工程皆由長江三峽勘測研究院完成前期勘察研究工作。
從1987年12月15 H隔河岩水利樞紐開始建設至2007年7月22日水布埡水電站第一台機組併網發電,歷經20年,清江幹流上的三個大型梯級水電站開發完成。
在前期勘察和建設過程中,開展了大量流域基礎地質研究工作,居全國領先地位,清江流域基礎地質研究包括以下8個方面:①清江形成及演化史;②清江流域岩溶研究;③清江流域斷裂活動性與地殼穩定性研究;④清江流域旅遊資源研究;⑤清江流域古地理岩相及礦產資源研究;⑥清江流域環境地質研究;⑦清江流域古地應力及現今地應力場研究;⑧清江流域河谷地貌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綜述
第二章 區域地質構造和地震活動性
第一節 區域地質建造環境
第二節 新構造運動
第三節 主要斷裂及其活動性分析
第四節 地震活動和地震危險性分析
第三章 水庫工程地質與環境地質
第一節 自然地理及地質條件
第二節 庫岸滑坡、危岩體
第三節 典型滑坡
第四節 水庫工程地質分段及穩定性評價
第五節 水庫影響區
第四章 樞紐工程地質條件
第一節 河谷地貌
第二節 地層岩性及岩石的化學成分
第三節 地質構造
第四節 岩溶
第五節 水文地質條件
第六節 岩石的風化特徵
第七節 岩體(石)物理力學性質
第五章 主要建築物工程地質條件及基礎處理
第一節 大壩
第二節 引水式電站廠房
第三節 防滲帷幕
第四節 升船機
第五節 圍堰
第六節 關家沖副壩
第七節 導流隧洞
第八節 羅家坳河問地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