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清平樂·發漢兒村題壁
參橫月落 ,客緒從誰托。望里家山雲漠漠 ,似有紅樓一角 。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絕塞風煙 。輸與五陵公子 ,此時夢繞花前。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雙調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韻,後段四句三平韻。
②漢兒村:地名,具體位置尚待考證。
③參(shēn)橫月落:指落月與橫斜的星顯得參差不齊的樣子。參:參宿,二十八宿之一,屬西方土宿。中間三顆星俗稱三星。
④漠漠:這裡指大面積分布的樣子。
⑤紅樓:即家園中的樓閣。
⑥絕塞:遙遠的邊塞。
⑦五陵公子:京都富豪子弟。五陵:以西漢王朝在這裡設立的五個陵邑而得名,古人以五陵代指京都繁華之地。
白話譯文
月亮已落,夜色已深,心頭的愁緒叉能向誰訴說。透過微薄的月色,向家鄉的方向放眼遠望,一片寒煙縈繞,隱約中只能看見紅樓的一角。
不如意的事情年年都有,這塞外寒煙里,競蹉跎了好些年歲。哪裡比得上那京城之中的富家公子們,此時一定在樓中夢裡笙歌,還沒有醒來。
創作背景
張草紉《納蘭詞箋注》載:“按詞中描寫的是秋冬景色,且曰‘榆塞重來’,可知是指作者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至十二月隨副都統郎談赴梭龍時第二次至山海關,故應繫於該年八、九月份。”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側重寫景,“參橫月落,客緒從誰托”,是寫眼前的實景,月亮已落,參星橫斜,正是天將破曉之際,納蘭已經要從漢兒村出發了。“客緒”是指一種行旅懷鄉的愁思。這滿心的情緒,真真是,又該從何說起。在這樣的茫然無奈中,詞人拋出了虛化的兩句,“望里家山雲漠漠,似有紅樓一角”則是虛筆,太多執著的情緒容易讓人產生幻覺,納蘭似乎也並不介意在這裡用這種方式變現他思鄉之情。紅樓顯然是想像之語,而在這裡,“樓”並不是重點,紅樓一角之下,定是有佳人倚欄,翹首企盼著詞人的歸期吧,此情悠悠,兩心知。
下片側重寫情。先說後兩句,“輸與五陵公子,此時夢繞花前”,單看這兩句自然是無頭無腦,不過連上前面兩句,“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絕塞風煙”就可以看出,納蘭這其實是在抱怨了。他感嘆道自己年年都有不如意之事,要戍守塞外,在縷縷風煙中消磨時光。看來,納蘭自己的確是比不上此時正在游賞玩樂的京城貴族子弟們啊,他們恐怕此時正過著活色天香般的生活吧。詞人拿遠行在外孤寂無聊的自己,和在京師里過著悠閒生活的人們相比,在看似情緒平靜的表面之下,他實在是忍不住滿腹牢騷。短短四句,言淺而意深。
這樣一個結句,也是對上片落句的回照,在整首詞里構成了一種前後勾連、迴環往復的韻致,《清平樂》這樣短小的詞牌能寫出這樣迴環往復的意味,可見納蘭情意之深切,也更讓人覺得其中哀傷之情愈加的纏綿委婉。
名家點評
現代學者徐燕婷,朱惠國《納蘭詞評註》:“寫羈旅在外的思念之情,不直寫思念而思念之意自現。“似有紅樓一角”分明是想念家中的她了,隱曲委婉。”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