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化姜

清化姜

清化姜,河南省博愛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懷川地區土壤肥沃,地下水豐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雨量適中,適於農作物生長,這裡很早就有種植“三辣”的傳統習慣,清化姜就是三辣之一。清化姜個頭小於常見姜,但塊大,絲細,色黃、而且味道鮮,香辣宜口、百煮不爛、抗逆力強、含水量少、易於加工貯藏、遠遠超出常見生薑,是同類中的佼佼者。

2011年08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清化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信息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作為地方品種,清化姜的特徵典型,株高70—85厘米,生長勢和分枝力強,一般可達15個分枝,根莖塊大、姜球數多而排列緊密,根莖淡黃色,肉質細嫩、含水量少、辛香味濃,可生食、熟食、也可加工成多種風味食品。此外清化姜還具有適應性強、抗逆性強、病蟲害少、產量高、易加工耐儲運,一般畝產2500千克左右,高產者可達4000千克。

清化姜 清化姜

清化姜色澤較深,皮色光亮,姜塊肥大,香辣宜口,久煮不爛,抗逆力強,含水量少,易貯藏加工。

內在品質

根據農業部果品及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對“清化姜”的測定,總糖含量1.1—1.2%,粗纖維1.2—1.3%,蛋白質含量≧2.28克/100克,硒含量≧0.0053毫克/千克。

據農業部果品及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清化姜的營養成分豐富,除含有一般蔬菜的大多數營養成分外,其硒、揮髮油和姜辣素均高於其他同類產品。

藥用價值

清化姜味辛性溫,有除腥、去臊、去臭等作用,為烹飪必備之物;它又可藥用,有解毒、散寒、溫胃、止吐、止咳、止瀉的功效,自古被稱為東方藥物。在一杯開水中加入3-4片姜,待水溫降下來時,加入一勺蜂蜜、幾滴醋和少許鹽,每天早上喝一杯,持之以恆,可有效治療慢性咽炎、口氣,預防前列腺炎。此外,還有褪去色斑養顏美容之功效。

分類等級

清化姜的分級一般分為M、L、LL、LLL等四個級別,M級為150—200克,L級為200—250克,LL級為250—300克,LLL級為300—350克。

產地環境

清化姜形成的特殊品質與其地域分布、土壤、氣候條件是密不可分的。

清化姜 清化姜

清化姜主產地清化、許良、月山、柏山四個鄉鎮共二十餘個村,屬於暖溫型大陸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風少雨,夏季多雨較熱,秋季氣候涼爽,冬季較冷少雪,年平均氣溫14.7℃,無霜期216天;年平均降水量597.1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432.6小時,平均日照時間長,輻射能量充足,水熱同步,蒸發量較大;土壤土層深厚,為太行山山前沖積平原,中壤土,養分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強;水質良好,地表水充沛,地下水充足,非常適宜清化姜的種植。優越的自然因素也造就了“清化姜”的優良品質。

歷史淵源

生薑是集調味品、加工食品原料、藥用蔬菜為一體的多用途蔬菜。中國各地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分別培育出不同品質的地方名姜,清化姜是同類中的佼佼者。

清化姜也稱上莊姜,是“懷三辣”之一。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主要分布於博愛縣北部的清化、許良、月山、柏山等鄉鎮共二十餘個村,上莊村種植面積較大,所以也叫上莊姜,古時統稱為“清化姜”。

晉代,詩人潘岳任懷慶令時曾寫有“瓜瓞蔓長苞,姜竿紛廣畦”的詩句,記述了博愛姜的分布情況。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因其具有絲細、香辣宜口味道鮮和久煮不爛等上佳品質,乾隆朝拜月山寺時納清化姜為貢品。

抗日戰爭前,清化姜種植面積曾達1950多畝,產品銷往西北、華北諸省,並有少量出口。

20世紀50年代以後,清化姜種植面積只有1050畝,銷路也較狹窄。

1978年,改革開放後,清化姜面積逐漸擴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博愛清化(上莊)姜生產也得到發展,成為河南省商品生薑基地。

生產情況

清化姜 清化姜

2011年,博愛縣適宜的清化姜種植面積為13045.6公頃,年產量3萬噸。

產品榮譽

2011年08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清化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清化姜的地域保護範圍在博愛縣中部。保護範圍包括博愛縣清化鎮、月山鎮、柏山鎮、許良鎮、金城鄉、孝敬鎮、磨頭鎮、蘇家作鄉八個鄉鎮,地里坐標為北緯35°05′089″至35°12′129″,東經112°59′115″至113°10′319″,區域總面積196.88平方千米。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要求:

姜田應選擇地勢較高、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鬆軟透氣、成微酸性的肥沃壤土地。姜田不重茬連作。產地遠離廠礦、公路等污染源,環境符合《NY5010—2002》要求。

(2)品種選擇:選用抗病、優質豐產、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的清華姜,採取自留姜種。自留姜種要選擇無病姜田的健壯姜株,單獨採收,再挑選肥大、整齊、健壯的姜塊做姜種。

(3)生產過程管理:主要包括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兩部分

肥水管理:

①基肥:每畝施農家肥5000千克,尿素30千克,二胺13千克,硫酸鉀50千克,硫酸鋅1千克,硼砂0.5千克;追肥:立秋前後,餅肥75千克,尿素30千克,硫酸鉀10千克,硫酸鋅0.5千克,硼砂0.25千克;9月中旬每畝施尿素6千克。

清化姜 清化姜

②灌溉:清化姜喜濕潤忌積水怕乾旱,生長期間必須根據土壤土質、土壤水分和天氣情況及時排灌,清化姜出苗70%時開始第一次澆水,以後二到三天澆水一次,立秋後四到五天澆水一次,保持土壤相對濕度75%—80%。

病蟲害防治:

①病害:清化姜的病害主要有腐爛病和炭疽病。生薑腐爛病又稱姜瘟病,是生薑生長中最常發生的一種毀滅性病害,主要採取農業防治:選用健康無病的姜種;合理布局,實行輪作倒茬,加強中耕除草,清潔田園,降低病蟲源數量;防治田間雨季積水;施淨肥澆淨水及時剷除病株消毒土壤。

藥劑防治:播種前浸種;在病株周圍1米範圍內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一星期灌一次,連續灌二到三次。

清化姜炭疽病農業防治時一要注意輪作,二是收穫時徹底清除染病植株殘體,三是增施農家肥,四是及時清溝排漬。藥劑防治: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5%百菌清1000倍液噴施,7到10天一次,連續2到3次。

②蟲害:清化姜蟲害主要有姜螟、蠐螬。姜螟的防治方法:一是清理田園,二是人工捕捉,三是藥劑防治:從6月上旬開始用生物農藥Bt800—1000倍液噴施,7—10天一次,連續3—5次。蠐螬的防治方法:用3%辛硫磷顆粒劑2千克摻土12—15千克在整地時撒勻翻入土內即可。

(4)產後處理要求:清化姜不耐寒,通常於10月中、下旬初霜到來之前收穫。收穫前3—4天澆水。收後自莖稈基部削去地上莖(保留2—3cm莖茬),不需進行晾曬。利用井窖貯藏生薑,適宜的貯藏溫度為11—13℃,空氣相對濕度為90%。

專用標誌使用

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清化姜”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