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千金猴王硯

清光緒千金猴王硯

清光緒千金猴王硯。 類別:端石 ,年代:清光緒 ,尺寸:長25.5厘米,寬17.6厘米 。

基本信息

名 字:清光緒千金猴王硯
類 別:端石
年 代:清光緒
尺 寸:長25.5厘米,寬17.6厘米 
收藏單位:廣東省博物館

文物介紹

硯為扁長方體,以名貴的端溪老坑大西洞石雕成,石色紫藍稍帶青蒼,石質緻密、堅實、細膩,嫩如小兒肌膚,有魚腦凍、火捺、青花與金線等石品。硯堂有天然魚腦凍形似獼猴,並有胭脂火捺環繞四周,在火捺的烘托下,獼猴形象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硯額、硯唇、硯背、硯側均以薄意、淺雕手法,因材施藝、精雕出崇山峻岭、流泉飛瀑,桃樹碩實等紋飾。硯兩側刻隸書銘,右側銘:“千金猴王硯,光緒壬辰,禺山何氏閒叟珍藏”,左側銘:“郭蘭祥作硯,項信南刊字”。

千金猴王硯的由來

這位火眼金睛識出這方硯台的人,是中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和古文物研究專家商承祚,他是位受人尊敬的學 者,抗戰時期,他曾冒著戰火在長沙搶救文物,其中包括一面珍貴的戰國古銅鏡。商承祚拿著硯台反覆觀看,他興致勃勃地告訴店主,這硯台名叫千金猴王硯,它可 大有來頭,還與中國歷史名人張之洞有關。
張之洞是中國晚清時期的朝廷重臣,做官向來以敢諫聞名,號稱“牛角”。相傳,1880年,清朝宮裡出了一件事,惹得朝野譁然,事情雖不大,但卻關乎慈禧太后的臉面。
話說一日,慈禧太后讓太監給她妹妹送幾盒食物。可是送東西的太監沒按規矩攜帶出宮的腰牌,宮裡也沒有事先跟守門的護軍打招呼,結果護軍不肯放行。於是太 監就跟護軍吵了起來,一怒之下還摔掉了食盒。太監回去報告老佛爺說是護軍無禮,不僅不讓他出去,還砸了東西。慈禧太后聞言大怒,立即下令罷免護軍都統,並 將當值護軍並刑部處以重罰。當時,太監在宮中的地位已經變得越來越跋扈,所以朝廷大臣們反應強烈,一致認為慈禧處置不當。可是老佛爺就是誰的話也聽不進 去。
最後還是張之洞出面,他不像眾人諫官那樣一上來就把茅頭指向太監的跋扈,暗示慈禧太后寵信宦官,而是從老佛爺的自身安全形 度出發,說明宮門護衛制度嚴格的必要性。話說得入情入理,不得不讓老佛爺動心,最後護軍得以保全性命,涉事的太監也受到了懲罰。由此看出張之洞是一個聰明 絕頂的人,雖然直言敢諫,但也一直官運亨通。
清朝光緒年間,張之洞出任兩廣總督,主持在廣東的肇慶開發硯台。在肇慶斧柯山以及 北嶺一帶,方圓近百平方公里內,分布著數十處硯坑,著名的端石就產自這些坑洞,其中“老坑”出產的硯石最為名貴,細膩嬌嫩、緻密堅實,發墨效果好,磨出的 墨細膩油潤,不易乾涸,深得歷代文人和帝王將相的喜愛。傳說用端硯磨出來的墨汁“隆冬不冰”,寫在紙上的字“蟲蟻不蛀”。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有一位廣東 秀才進京考,天寒地凍,水滴在硯台上,即刻結冰,只有跡位秀才攜帶的端硯,對著硯台呵氣,研出的墨汁不會結冰。
古時在老坑採石 十分艱辛,坑洞在水下,長約八十多米,在冬天枯水季節,幾十人下到洞裡,隔一米坐一人,排成一列,用陶罐把洞內的積水一罐一罐淘出去,即使晝夜不停,也要 耗時一兩個月,等到洞內沒有積水後才能採石。老坑洞內最高只有1米左右,硯工要冒著塌方的危險,彎著身子進入,拿坑內的西洞來說,只能容納四個人,兩個人 開鑿,必須彎著腰或者仰著,另兩個拿著燈火的人必須躺下,即使坐著的高度也沒有。由於老坑石彌足珍貴,一度成為貢品進獻朝廷,所以古時老坑一直是由官府管 轄,有專人把守,石工們進洞採石,必須裸體,一是因為洞內潮濕,二是避免石工偷藏端石。為了保護硯石資源,歷史上曾多次封坑禁采,封坑時間並不固定,重新 開採也不定時。
張之洞特別鍾愛廣東的端硯,他命手下的幕僚何蓬洲負責組織開坑挖石造硯台。當時的挖掘工作非常艱苦,在江邊的懸 崖峭壁下挖洞開採,每採到好端石,何蓬洲便令工匠製成好硯送給張之洞。這一日,何蓬洲來坑地視察,這時有人來報,說挖到了三塊上好的硯石。何蓬洲聞迅二話 沒說,就直奔老坑,只見端石上面花紋絢麗,這樣天然的硯石可遇不可求,而且還一下子就是三塊,就更是難得。
何蓬洲聘請當時肇慶 黃崗著名的制硯世家郭家的傳人郭蘭祥大師依據這三塊端石的特點,專門打造了三方硯台。每一方都有一隻酷似動物的花紋形象,一方似猴,為猴王硯;一方為鶴; 還有一方像臥牛。三方硯台乃自然的造化,何蓬洲得到之後,喜得手舞足蹈。出於對這三方硯台的鐘愛,何蓬洲沒有象往常將它們交給張之洞,而是自己偷偷地藏了 起來。由於這三方硯台被秘密地私藏了起來,所以世人根本無緣得見。
商承祚先生幸運地買到了這方千金猴王硯,那么另外兩方硯台的下落又如何呢?
1961年10月的一天,在廣州市效區,一位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行色匆匆。突然,他停在了一戶人家的門前,在仔細核對了門牌號碼後,中年男子欣慰地笑 了,隨後抬起手輕輕地敲了敲門。此人正是商承祚先生,他慧眼識寶買下了千金猴王硯,當時就想另外這兩方硯台說不定也在那位婦人的手中,於是在那位婦人離開 時他特地向婦人詢問了家庭地址,並依據地址找到了中年婦女的家。
中年婦女聽明商承祚的來意,轉身走進裡屋,過了不一會兒,她拿 出了一個小盒子。商承祚迫不及待地打開一看,不禁驚呆了,眼前又是一方硯台,它石色青灰偏藍,石質嬌嫩細膩,硯為長方形。硯額左上角刻有這方硯的名字“岩 華四象硯”。制硯的匠師根據硯額上天然的“黃龍紋”,巧妙地雕琢成松樹,枝幹橫斜、松針豐厚。旁邊淺雕而成的鶴首與硯堂中的天然魚腦凍巧妙地結合成一隻生 動的白鶴,白鶴撲動雙翅,正翹首啄食松葉,形態逼真。
翻過來一看,這竟是一方雙面硯,兩面都有硯堂,工匠在背面淺挖圓形硯堂, 硯額、硯唇淺雕枝蔓纏繞的瓜迭紋,寓意“瓜迭綿綿,子孫萬代”;硯側用隸書刻有十六字銘文“白鶴啄松,青牛眠草;瓜迭垂實,獼猴捧桃”。這十六字銘文正好 與歷史記載相輔相成。獼猴捧桃指的是千金猴王硯,白鶴啄松和瓜迭垂實指的是這岩華四象硯,“青牛眠草”則指的應該是另一方硯的景象,也就是說這三方硯卻有 四種不同的景觀,實在是令人稱奇。
商承祚又花了160塊買下了這方岩華四象硯。然後,他問起另一方魚腦凍碎石硯的下落,中年婦 女表示自己也不清楚。至於這位婦人的身份,有人說她可能是當年負責督造端硯的何蓬洲之後人;也有的人說可能是這兩方硯台後來流落民間,才無意中被這位中年 婦人得到。就這樣,商承祚先生可謂獨具慧眼,從中年婦女手中買下了千金猴王硯和岩華四象硯,並於1961年將這兩方硯台捐給了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最終 落戶廣東省博物館,成為廣東省博物館的珍收藏,至於另一方魚腦凍碎石硯至今下落不明。
運氣來了真是擋都擋不住,自己本來是買畫 用來作添頭的東西,沒想到摟草打兔子居然撞上了一件端硯珍品,季凡不由暗自慶幸道。不過這堆畫該如何處理呢?吳冠中那幅《池塘人家》山水畫意境深遠交給馬 超群拍賣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至於剩下的那幾十幅就交給沈光偉好了,上次他不是急著要買畫嗎?不過和他交易可得講究點策略和技巧,不能一次性全部出貨,五 十多幅這么大的數量他必定要使勁往下壓價,自己陷入被動,在價格上肯定是要吃虧的。這些畫可以分成幾批出手,先拋出比較粗糙畫工一般的吊吊他的胃口試探他 的反應不失是個好主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