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張昭軍 著
出版時間:2017-09
叢書名: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叢書
頁數:237
書號:978-7-5201-0764-8
關鍵字:清儒|漢學|宋學|儒家學說
開本:16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清代既是儒家學說的總結期,又是儒家文化的衰落期。儒家學說發展到清代,已難以承受歷史重負。清儒漢學與宋學的學術分派,不是學術繁榮的象徵。各學派各是其是、各行其道,割裂了儒學原創期的辯證統一和思想活力。學派的分化和爭論,不僅沒有帶來自由學風,推進學術創新,反而標榜門戶,黨同伐異,加劇了內耗和衰落。清中葉以後,各學派創新乏力,只是抱殘守缺、篤守倫常名教。如果沒有外來文化的激發,儒家文化自身不可能擺脫困境,走出低谷。
目錄
序 章 清代學者關於儒家之道的探尋——以學派的裂變為線索/1
一 “各弘其道”與“定理學為一尊”/2
二 漢學之道與清學之道/4
三 途窮思變與今文經學之道/8
第一章 “先入之見”與“自以為是”
——清前期來華傳教士對程朱理學的詮釋與傳播/12
一 “先儒”、“後儒”之辨/13
二 “太極”、“理”與“天主”/22
三 來華傳教士與程朱理學在歐洲的傳播/27
第二章 西學東漸與理學名儒的回應
——以清順治、康熙、雍正三朝為考察中心/30
一 西教、西法一概排斥/30
二 排斥西教而節取西法/36
三 推崇西教/45
第三章 義理與考據之辯——晚清時期宗宋學者對漢學的批評與反思/49
一 駁斥清代漢學家的新義理學說/50
二 指摘漢學家的治學原則和方法/54
三 回應漢學家的經學辨偽/58
四 指責漢學無實無用/60
第四章 兼采與會通——晚清時期的漢學宋學調和論/64
一 宗宋學而不廢漢學/64
二 主漢學而兼采宋學/68
三 會通漢學與宋學/72
第五章 義理、考據、詞章與經濟——曾國藩理學思想探析/77
一 紹述程、朱,以義理為本/77
二 “一宗宋儒,不廢漢學”/82
三 “詞章之學,亦所以發揮義理者也”/84
四 “義理與經濟初無兩術之可分”/88
五 義理、考據與經濟,則一秉乎禮/90
第六章 從復“義理之常”到言“義理之變”
——清代今文經學家與程朱理學關係辨析/94
一 兼尊程朱學說/95
二 有調和有批評/98
三 譏詆排斥/100
四 揚棄與新造/106
五 求道與叛道/112
第七章 抉破網羅與守衛天理——新思潮與程朱理學之衝突/114
一 程朱理學的禮教化/114
二 新思潮對程朱理學之衝擊/120
三 宗理學者對新思潮之回應/130
第八章 政學交困——程朱理學在清代的衰落/151
一 敦守綱常與清代理學的教條化/152
二 漢學家以考據之功破宋學之理/157
三 反對王學與清代理學的空心化/163
第九章 離經叛道——科舉制度改廢與清末士人階層的分流/167
一 士人從政/168
二 士人從商/174
三 士人從軍/176
四 轉向新學界/179
第十章 儒家文化在近代的失落與轉生——以禮為例/190
一 天崩地解:禮秩的喪失/190
二 禮崩樂壞:禮教的衰敗/193
三 道不在茲:禮義的敗落/196
四 鳳凰浴火:禮的轉生/200
第十一章 20世紀上半期的清學史研究
——兼及科學“範式”的局限性/205
一 啟蒙主義者的研究/206
二 新人文主義者的研究/211
三 馬克思主義者的研究/216
四 餘論/220
主要參考文獻/224
索 引/235
後 記/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