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酌書海

而作家的身份又賦予他獨特的視角,使他以書話的形式把多年的研究成果通俗淺顯地發諸於筆端。 作者選取了一批備受冷落的民國作家,從他們被忽略的角度著手對他們進行全面的鉤沉。 作者能嫻熟地利用書話這一散文的特殊體式,於冷僻中引發讀者興趣,舉重若輕地寫出自己的感悟。

內容介紹

一般人的觀念中,學術著作的艱深與通俗讀物的隨意似乎成了天平的兩端,涇渭分明而不可調和。而這本書卻打破了兩者的森嚴壁壘,使之水乳交融。如對於“一代才女”林徽因,此前描述、記敘她的作品很多,但或浮光掠影,有神無形,或面目全非,無中生有,而本書作者以儘量貼近原時代的材料入手,絲絲入扣地對各個疑團深入剖析。這些都體現出作者治學的嚴謹。而作家的身份又賦予他獨特的視角,使他以書話的形式把多年的研究成果通俗淺顯地發諸於筆端。
選材視角的獨特也顯示出作者獨具非凡的駕馭功力。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選題頗冷”。作者選取了一批備受冷落的民國作家,從他們被忽略的角度著手對他們進行全面的鉤沉。對陳衡哲、蘇雪林、凌叔華、粱遇春、董樂山等人,作者輕輕地揭開他們被塵封的一面:一直以來以《小雨點》立足於文壇的陳衡哲卻是一位被詩壇所遺忘的詩界勇士;以散文著稱的蘇雪林女士,以新詩最早嶄露頭角於文壇,被冰心譽為“新詩界最有天分的詩人”……書中掃描之事多散於文學研究邊緣,但是經他的連綴述說,往往更能展現出歷史的真實。作者能嫻熟地利用書話這一散文的特殊體式,於冷僻中引發讀者興趣,舉重若輕地寫出自己的感悟。
除了本書以外,文叢另有《淘書隨錄》(薛冰)、《書房文影》(徐雁)、《書林意境》(周維強)、《漫捲詩書》(王振羽)等九種。其中有現代學界人事的獨特感想,有對揚州人文的寄情相守,有對圖書文化研究的心路歷程,有對當代作家作品孜孜探求,有致力於金陵掌故的追索,又有醉心於傳記文學的研討。作者筆觸所及,或凝重,或隨意,或飄逸,或質樸,有靈氣而又不浮華,有見識而又決不刻板。時而隨筆,時而札記,時而書信,時而又跋序,其形式又多種多樣,不固守於俗套,惟以隨意說出自己的感想為指歸。在這套由著名書評家秋禾先生主編的散文隨筆集中,囊括了南京、揚州、上海、杭州、南通五個城市的文人學士“游思文林”的佳品,它既是眾多江南才子的一次以文會友的雅聚,又是歷代讀書台所蘊涵的人文底蘊的延續。

作品目錄

自序
文海鉤沉
詩壇遺忘了的陳衡哲
蘇雪林的小詩
凌叔華集外文評價
凌叔華的劇本與陳西瀅的小說
小說家的林徽因
林徽因的譯作
林徽因的美術作品
關於林徽因致胡適信
林徽因之父林長民
越清閣編《無題集》
楊絳的喜劇《遊戲人間》
楊絳的悲劇《風絮》
陳小曼的小說
鴛鴦蝴蝶派的劉半農
關於徐志摩的佚詩
成舍我的小說
梁遇春的散文與半部譯著
文壇過客謝冰季
周瘐鵑編的《戀歌》
錄朱光潛一篇文言文
劇人江村 計人江村
童樂劇評
越家壁與《晨曦》雜誌
補說孫了紅
文事考辨
凌叔華?曼殊斐兒?契訶夫
徐志摩致凌叔華函日期考
林徽因的筆名和佚詩
林徽因未完成的劇本
被下《民國人物小傳?林徽因》
林徽因徐志摩“戀情”考辨
說魯迅的“多疑”
看魯迅周作人大三四歲
南京與魯迅的第次大轉折
郭沫若二題
朱自清的日記
老舍、郁達夫與論語派
……
文人剪影
文壇餘墨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