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絳彩瓷壺名家作品欣賞

內容介紹

《淺絳彩瓷壺名家作品欣賞:藏壺手記》內容簡介:淺絳是中國山水畫的一種技法,為元代畫家黃公望所創。清末,景德鎮瓷畫師們把這種技法運用到了瓷畫中,並延伸到花鳥、人物的創作中,逐漸發展成為自成一體的瓷畫藝術門類,後人就把它稱為淺絳彩瓷。淺絳彩瓷畫多是以古代文入畫和海派畫家的畫為藍本的,因此常書有“仿某人畫法”、“撫某人筆意”等語。如“仿元人之法”、“仿華秋岳法”、“撫八大山人筆意”等。從清末到民國初,淺絳彩瓷在中國瓷器史上活躍了60多年,給今人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淺絳彩瓷由御窯廠的畫師們發端,一開始就成為中國文人雅強。舞燕勞閒階級的雅玩,受到熱烈追捧,程門、金品卿、王少維等大師們的作品在當時就非常珍貴。後來有大量畫師、匠人投入到淺絳彩的創作中,作品水平參差不齊、匠氣日重,最終致使該創作走到了盡頭。
淺絳彩瓷壺僅僅是瓷壺大家庭里的一員,在它之前的青花、粉彩、色釉等瓷壺不乏高貴、華麗、精美,特別是官窯壺,價值連城。在它之後的新粉彩瓷壺,因有“珠山八友”及王步等人的天才創作,又出現了瓷壺藝術的高峰。但淺絳彩瓷壺用自己的藝術特質打動了許多人,許多人為之傾倒。我就是這許多人中的一員,十多年來,執著地熱愛淺絳彩瓷壺,偶有所得,便心潮澎湃,反覆把玩,愛不釋手,幾近痴迷。雖不曾擁有大師級的作品,但那些二流名家的作品已足以讓我陶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