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綠皮書

深化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綠皮書

《深化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綠皮書》是客觀研究新一輪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權威論著,領先地提出了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革命的目的就是要發展更加高端的產業能力和發達的電力市場經濟;系統分析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任務、改革路線圖、實施方案、社會影響和時代意義,包括超越國家電網中心論,拆分國網,大力建設電力生產者和消費對稱互動的智慧型產業體系;全景展現了武建東教授為代表的電力體制“改革派”和以國家電網公司首任總經理劉振亞先生為代表的“守成派”就未來20年中國電力體制發展模式的高端戰略對論,深入探討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擇優方案,樹立了新的智慧型電力史觀。

序言

加快推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 宋曉梧

十八大報告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我們從高度集權的計畫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必然經過政府逐步放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難免存在政府與市場邊界不清的問題。前一階段,由於我國經濟高速增長,這一關鍵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被掩蓋了,這個問題在電力產業也表現的十分明顯。

目前,傳統的國家電網集權管理體制與智慧型化的分散式能源發展模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推進電力體制改革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問題。電力體制改革是我國行業改革的深水區之一,應當抓住有利時機及時啟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

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政府與市場邊界不清,政府“越位”、“缺位”、“不到位”等所積累的弊端日益顯現。迫切需要我們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社會組織、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如企業經營決策等,堅決轉移出去;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如基本公共服務等切實管好,特別是要打破各類行政性壟斷,以利於真正轉變發展方式,並從制度建設上抑制權力過分集中而必然產生的設租、尋租行為。

2002年國務院印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啟動了上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回顧過去10年,5號文的歷史成就是堅持了電力體制改革的市場化方向;高瞻遠矚地實施了總體式電力體制改革;推動了中國電力產業的大發展,特別是在發電側實現了競爭。

根據5號文,拆分了國家電力公司,實施了廠網分開,重組了中國的發電和電網企業,將國家電力公司管理的資產按照發電和電網兩類業務劃分,並分別進行了資產、財務和人員的重組。可是歷經10年,根據5號文的精神,國家電網公司不但沒有 “完成上述改革以後,在做好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逐步實行輸配分開,在售電環節引入競爭機制。”反而形成了集調度管理、電力輸送、市場交易等於一身的壟斷型國家電網。一方面,電力用戶作為其下游產業的消費者無法與電力生產者實現正常的市場互動;另一方面,電力生產者成為其上游被捆綁的加工廠,生產者也不能對消費者的合理需求直接有效互動。這樣,改造國家電網就應該成為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必須直面的重大課題。

因此,2012年3月18日國務院批轉國家發改委《關於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再次指出:“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穩步開展輸配分開試點,促進形成分散式能源發電無歧視、無障礙上網新機制,制定出台農村電力體制改革指導意見。”這都說明電力體制改革是必然的、延續的。

中國的電力體制改革面臨著雙重使命,它既要解決公平的分配電力產業利益的問題;也要提高更加符合新產業革命的競爭力。目前有關我國電力體制發展方向還存在較大爭議。一方主張維護超級國家電網的發展模式;一方主張大力發展電力市場經濟和建設智慧型能源體系,力主電力產業利益應該實現從向國家電網的集中轉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電力生產者、電力消費者之間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近兩個月來,北京的有毒霧霾;東部重污染的生態環境;全國轉變能源增長方式的社會壓力都說明我們應該抓住有利時機及時啟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提高我國能效水平,轉變能源發展方式。

當此之際,2012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的重點研究課題深化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綠皮書經過一年多的研究論證付梓出版了。

綠皮書提出:電力體制改革要實現13億電力消費者與電力生產者兩端對稱的直接互動,推動占全國70%電力消費的200萬大用戶進入電力市場直接交易;積極經略多能互補、多聯產的電力生產市場;加快實現電網公司從單邊壟斷經營轉變為居間提供服務;實現從不平等的電力社會模式轉向柔性生態化的電力社會模式,發展能源網際網路,參與全球新產業革命的高端分工。為200萬的國內電力大用戶發放有關電力市場交易牌照;為3億電力用戶提供智慧型用電政策支持,扶持其中3000萬以上的用戶開展廣泛的創新活動!

綠皮書還提出目前電力產業應當啟動鬆綁、競爭、突變這些改革機制,實現從國家集權制電力管理轉變到社會網路化電力管理模式。電力產業管理的革命還將延伸進能源領域,能源領域的成功則將推動整個經濟體制的重大轉變,將對中國經濟的整體創新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綠皮書》提出的一系列關於電力體制改革的建議,作為一家之言,如果能得到政府有關部門關注,引起學術爭論,就對新階段電力體制改革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藉此機會,對關心、支持這一課題的政府部門、有關領導和學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序言

自2002年國務院印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以來,我國的電力體制改革實施已逾10年。通過10年體制創新的有力推動,並得益於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強勁拉動,我國電力產業結構深化調整,電力裝機和發電總量迅猛提高,電力供需緊張局面徹底扭轉,城鄉電網質量和保障能力明顯改善,全國電力運營安全、高效,促進了電力行業持續快速發展,也為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能源保障。

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電力市場建設、電力行業系統性規劃、輸配體制改革、農村電力體制改革、電價形成機制、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法律法規建設等項工作還未取得突破性進展,距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電力體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電力體制改革仍然任重道遠。突出表現為,輸配體制改革尚未破題,電力市場建設進展緩慢;規劃協調機制不健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面臨困難;農村電力發展和管理水平較低,還不能適應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電價形成機制尚未理順,煤電價格體制性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電力法制化和標準化進程緩慢,無法滿足電力市場變化的需要。所有這些問題,制約了我國電力行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伴隨著10年電力體制改革進程,世界電力工業發展也在深入變革。各種新技術、新理念、新方法的運用使得電力技術經濟規律發生了深刻變化,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結構、消費模式也在變化。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對原有的改革方式開始重新審視和反思,對諸如如何設計改革路徑、如何有效推進改革,社會各界還存在分歧。但是,不論技術經濟規律如何嬗變,一方面,電力行業作為市場經濟中的基礎性行業,難以規避以市場為資源配置主要手段的市場規律精髓,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是毫無疑問的。另一方面,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電力網路,如何進行有效的營運和監管,依然若明若暗,路徑並不十分清楚。需要人們在市場經濟規律、產業技術規律二者統一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對電力體制改革的分析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路線圖。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了2012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的重點研究課題深化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綠皮書綱要,這個報告綜合運用規範和實證研究方法,認真回顧電力體制改革的經驗成就,客觀分析當前面臨的體制性矛盾和問題,系統提出了繼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六個步驟”和“十項任務”,反映了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縱深研究的最新成果,對決策部門研究制定我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比如綠皮書提出,要通過電力體制改革置換出繁榮的電力市場經濟體系、國際領先的高級產業能力和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先進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效率:電力體制改革要實現13億電力消費者與電力生產者兩端對稱的直接互動,推動占全國70%電力消費的200萬大用戶進入電力市場直接交易;實現從不平等的電力社會模式轉向柔性生態化的電力社會模式,發展能源網際網路,參與全球新產業革命的高端分工。

再比如,《綠皮書》提出,要積極推進電力產業的政企分開,採取電力公權與私權分治措施,轉變政府職能,推動電力調度、規劃、交易、結算的分立運行,建立國家電力調度中心、國家電力規劃中心、國家電力交易市場體系、中央電力結算系統等,實現電力公權獨立,實施程式化的政府監管,把“電力公社”的管理模式轉向成熟的電力市場經濟。這些建議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在遵循電力行業技術經濟規律的同時,觸及了當前電力體制的根本弊端,提出了下一步改革的著力點,無疑是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里·貝克爾曾經說過,當理性的市場存在時,非理性的經濟單元不得不做出理性的反應。電力體制改革市場化取向的選擇就是這個道理,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式、方法也必須符合這個道理。此外,對屬於自然壟斷業務的電力網路運營監管模式,國際上經驗和教訓都十分豐富。我們要從中充分吸收其電力產業發展和電力體制改革的有益經驗,充分考慮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和電力行業的歷史與現狀,探索出一條既具有中國特色又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產業技術規律的全新的電力體制機制。因而,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我國的電力體制改革將不斷走向深入,為電力行業和國民經濟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 孔涇源

2013年2月

目錄

1、戰略概要

1.1、21世紀電力革命和電力獨立:擁有高端工業能力和生態化市場交換網路

1.2、未來中國電力體制發展模式面臨的艱巨挑戰

1.3、電力體制改革必然成為能源戰略改革的第一步

1.4、從不完美中追求完美:把握缺陷型的全球電力體制改革並有所作為

2、關於進一步電力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基本任務

2.5、關於進一步電力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

2.6、關於電力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

2.7、關於電力體制改革的基本任務

2.7.1、關於電力產品和服務:

2.7.2、關於構建世界領先的電力市場經濟:

2.7.3、關於實現進一步的政企分開,最佳化電網規模:

2.7.4、關於發展多層次、多種形式的電力產業網路:

2.8、重組國家電網:從電力公社的管理模式轉向成熟的電力市場經濟

2.8.1、實現對國網公司公權機構的分立

2.8.2、實現電力市場交易網路與電力輸送網路產權、治權的分離

2.8.3、實現對電網企業規模的分拆,建設國際通行的分區電網體制

2.8.4、實現電力科技的社會化創新

2.8.5、實現電力服務的社會化,實現電力能源消費的創新化

3、回顧與展望

3、9、十年電力體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歷史成就

3.9.1、十年電力改革初步建立了中國競爭性電力體制。

3.9.2、十年電力改革大幅提高了電力產業生產效率。

3.9.3、十年電力改革顯著提高了電力產業、特別是發電企業的資產效率

3.9.4、十年電力改革應對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需求。

3.10、十年電力體制改革面臨的現實電力發展矛盾

3.10.1、迫切需要從體制入手解決難以根治的電荒矛盾

3.10.2、迫切需要解決電力管理中存在的中央與地方矛盾,改變基層電網落後的局面

3.10.3、迫切需要改變電力產業格局,提高電力生產力水平

3.10.4、迫切需要建立符合國家頂端科學決策的電力發展決策體系

3.10.5、迫切需要中國電力產業搶占全球產業高點

3.10.6、迫切需要解決不斷增長的電力安全風險

4、中國電力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總體建議

4.11、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的戰略突破口抉擇

4.11.1、突破口設計之一:以電價等管電職能領域的改革實現戰略突破

4.11.2、突破口設計之二:以構建超級電力(能源)行政機構為突破口

4.11.3、突破口設計之三:以戰略性調整電力產業結構和構建新型產業制度為戰略突破線

4.12、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邏輯次序與路線圖

4.12.1、銜接十年電力體制改革的歷史經驗

4.12.2、確立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行動原則

4.12.3、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路線圖

4.12.3.1、關於電力體制改革的六個步驟

4.12.3.2、關於電力體制改革的“十項任務”

4.13、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總體架構

4.13.1、進一步推進政企分開、實現調度公權獨立

4.13.1.1中國電力調度的特點與現狀

4.13.1.2中國電力交易的特點與現狀

4.13.1.3、調度交易獨立的必要性

4.13.1.4、調度(交易)獨立的不利因素

4.13.1.5、調度交易獨立的方案比選

4.13.1.6、調度交易獨立的基本操作

4.13.2、構建電力公共決策的專業支撐體系

4.13.2.1、電力規劃及標準工作的特點與現狀

4.13.2.2、組建電力規劃及標準中心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4.13.2.3、組建電力規劃及標準中心的基本操作

4.13.2.4、組建電力規劃及標準中心的遠期價值

4.13.3、按規模經濟重組電網實施比較競爭

4.13.3.1、中國電網企業現狀與特點

4.13.3.2、重組電網企業的必要性

4.13.3.3、重組電網企業的不利因素

4.13.3.4、重組電網企業的方案比選

4.13.3.5、重組電網企業的基本操作

4.13.4、對稱開放電力市場解放需方生產力

4.14.4.1、電力基本現狀與改革必要性

4.13.4.2、建立多買/多賣的電力交易格局的方案比選

4.13.4.3、開放大用戶直接購電的現實意義

4.13.4.4、開放大用戶直接購電的基本操作

4.13.4.5、建立多買/多賣格局的配套改革

4.13.5、非網路業務分開重構電力產業結構

4.13.5.1、電網業務/非電網業務分開的必要性

4.13.5.2、電網業務/非電網業務分開的方案比選

4.13.5.3、電網業務/非電網業務分開的基本操作

4.13.5.4、鼓勵各地各種形式的能源企業競爭發展

4.13.6、下放地方定價權建立對等保障機制

4.13.6.1、完善業務模式明確錯位專營權、規模發展權、服務增值權

4.13.6.2、完善經營模式下放自主購電權、終端定價權、直接收費權

4.13.6.3、同步發布電力普遍服務標準及配套轉移支付政策

4.13.6.4、以下放終端定價權為重要突破口推動理順中國電價

4.13.7.促進水電氣熱有機構成複合能源網

4.13.7.1、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難以成為主力能源

4.13.7.2、大力促進燃氣網路化發展

4.13.7.3、統籌解決供水與能源問題

4.13.7.4、引導水電氣熱複合能源網建設

4.13.8、以城市為結點建設生態化能源體系

4.13.8.1、提高中國城市化的智慧型水平

4.13.8.2、建設高效的城市能源體系

4.13.8.3、以城市為結點推進生態能源體系建設

4.13.9、建設智慧型能源網搶占產業革命高點

4.13.9.1、智慧型能源網發展是未來最大經濟成長點

4.13.9.2、解決中國特色問題推動智慧型電網建設

4.13.9.3、通過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塑造新經濟成長點

4.13.9.4、建設智慧型能源網推動人類文明歷史進程

4.13.10、塑造能源產銷者通過市場保障安全

4.13.10.1、中國能源安全是貫穿供/需的體系性問題,最終需要革命式的解決方案

4.13.10.2、建立市場機制,塑造能源產銷者,是保障中國能源安全的終極戰略

4.13.10.3、通過能源產銷者解決能源安全問題,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歷史機遇

4.13.10.4、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建立解放能源產銷者生產力的生產關係,必將形成領導國際的增長模式

5、結論與建議

5.14、本報告之基本結論

5.14.1、對於電力市場的價值分析

5.14.2、對於發電企業的價值分析

5.14.3、對於電網企業的價值分析

5.14.4、對各類消費者的價值分析

5.14.5、對於中央政府的價值分析

5.14.6、對於地方政府的價值分析

5.14.7、對新技術發展的價值分析

5.15、政策建議

5.15.1、加強電力體制改革的頂端設計決策實施,健全電力體制改革與實施的組織支撐

5.15.2、加強領導、發揮中央政府戰略主導作用,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的新局面

5.15.3、編制發布新型電力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檔案

6、影響與意義

6.16.1、產業影響

6.17.2、經濟影響

6.18.3、政治影響

6.19.4、國際影響

6.20、建國以來中國電力管理體制沿革重大事件參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