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關工委

二就是辦好兩校,即家長學校和青年農民政治科技學校。 辦校機制是教育局、婦聯主管、學校主辦、關工委協調。 青年農民政治科技學校是在中國關工委提出“講政治育新人,學科技奔小康”以後,於1997年興辦起來的。


淮安是已故周恩來總理的故鄉。十多年來,市關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省關工委的指導下,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充分發揮廣大老同志的優勢,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結合本地實際,突出用周恩來精神育人,為下一代健康成長做了大量工作,辦了許多好事實事,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一、二、三、四、五的工作路子,為淮安市的三個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一就是一個主題。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每年結合重大歷史事件、重大紀念活動選擇一個主題,對青少年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艱苦奮鬥教育、科學文化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全市有各種教育報告團近百個,報告員2700多人。二就是辦好兩校,即家長學校和青年農民政治科技學校。家長學校從1994年開始興辦,至今辦學率占95%,家長入學率達90%。辦校機制是教育局、婦聯主管、學校主辦、關工委協調。訂有“家長學校規程”、“家長學校考核評比辦法”。縣(區)每年都要開展評選活動,為“合格”、“優秀”家長學校掛牌,形成了“普校家校兩校齊抓,學生家長兩代齊教”的格局。通過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的素質,端正教子觀念,改變溺愛、放縱、粗暴等不良做法,密切家長與學校老師的關係,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青年農民政治科技學校是在中國關工委提出“講政治育新人,學科技奔小康”以後,於1997年興辦起來的。目前全市鄉鎮都辦起了農技校,有的村還辦起了分校。辦學內容已從過去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推進農業產業化、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發展到適應農村勞務輸出的需要,進行進城工作、生活應知應會的常識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為農民增收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辦學機制也逐步完善,由宣傳部主抓,關工委協助,以成人校為陣地,多種形式、多種渠道並舉,並納入市“文明育農,科技富民”的整體工程。三就是關愛“三失”。關心幫助“失學”青少年入學、“失足”青少年改過自新、“失業”青年就業,這是市關工委一項開創性的工作,符合本地實際,深得民心,也辦了許多好事實事,2003年開始已列入市委、市政府每年為民辦實事的“4221”工程。四就是關工委的四大建設。即領導班子建設、“五老”隊伍建設、青少年活動陣地建設、工作制度建設。通過四大建設,使關工委的領導班子得到加強,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隊伍不斷走向制度化、規範化。五就是配合教育、文化、政法、婦聯、共青團等有關部門,當好五大員。即校外輔導員,社會文化環境監督員,青少年弱勢群體的服務員,黨和政府的信息員,家庭、學校、社會的調研員。當好五大員,發揮關工委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方方面面的綜合功能,從而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2003年,市關工委成立十周年,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了隆重熱烈的紀念、表彰會,市委書記丁解民到會講話,他充分肯定了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對進一步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並即席賦詩一首予以祝賀:“十載關懷拳拳心,言傳身教添犢情,雄心老驥志千里,滿目青山夕照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