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693 | 1906 | 1938 | 1944 | 1949 | 1951 | 1952 | 1958 | 2001 | 2017 |
臨川書院 | 私立漁溝兩等校學堂 | 私立漁溝初級國小 | 淮海二中分校 | 蘇北淮泗中學 | 蘇北漁溝初級中學 | 淮陰縣漁溝初級中學 | 淮陰市漁溝中學 | 淮陰區漁溝中學 | 淮安市漁溝中學 |
三百餘年,漁溝中學經歷了臨川書院——私立漁溝兩等校學堂——私立漁溝初級國小——淮海二中分校——蘇北淮泗中學——蘇北漁溝初級中學——淮陰縣漁溝初級中學——淮陰市漁溝中學——淮陰區漁溝中學——淮安市漁溝中學的艱難而又光輝的旅程。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吳氏族人吳瀚在清河知縣管鉅的熱情支持下,創辦了臨川書院。即自康熙三十二年至光緒三十二年計二百一十三年,從本校走出去的有吳朝觀(河南司員外部),吳昆田(刑部員外郎,雲南知州)、吳珍中等。
1906年起,學校改名為私立漁溝兩等國小堂。這所私立國小,一直延至1936年,其間培養了大批人材,著名雕塑家滑田友,國民黨南京第一軍區副司令員蔣瑞清,明史專家吳茨蕃,原兩淮市市長夏仲芳,原湖南省副省長夏如愛,北京科教電影製片廠導演吳純一等。
1938年,吳學遲先生在私立漁溝兩等國小堂基礎上牽頭創立了私立漁溝初級中學。
1944年,縣委決定建立淮海二中。
1945年9月在漁溝設立分校。在台灣被載入《世界名人錄》的文學家司馬中原是這時期的學生。
1948年,縣委決定恢復淮海二中。
1949年,遷回漁溝更名為蘇北淮泗中學。
1951年,校名改為蘇北漁溝初級中學。
1952年,更名為淮陰縣漁溝初級中學。
1958年,創辦高中部,正式命名為淮陰市漁溝中學。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這所百年老校重新煥發青春,1979年恢復國中三年制,1983年高中恢復三年制,並定為淮陰縣重點中學之一。由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領導管理得法、教師教學嚴謹、學生好學成風、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1979年考取本科近30人,1986年、1987年分別考取本科25人,兩年升學人數共達200餘人而且數學等三門學科在全市同類學校中奪魁。自恢復高考招生制度以來,漁溝中學為大學本專科、中專各級各類學校輸送2000餘人,考取博士、碩士研究生20餘人。
2006-07學年度,初、高中分別榮獲區教育教學質量二等獎。
2008年分別榮獲區初、高中教育教學質量考評二等獎,市教學質量進步獎。近年來,學校十分重視教學質量,中考成績出色,連續三年中考狀元出至我校,被區教育局表彰。同時,學校積極貫徹素質教育,二年來師生近有百人次獲國家、省、市、區表彰。
2017年9月,在淮陰區委、區政府親切關懷下,區教育局積極謀劃,漁溝鎮黨委、政府籌資建設,將原漁溝中學、韓圩九年制學校合併,並與江蘇省淮陰中學結對共建,組建新淮安市漁溝中學。
基礎設施
學校占地面積76.5畝、建築面積36000平方米。學校內部設施功能齊備,設有創客教室、錄播教室、風雨體育館、公寓樓、綜合樓等教育教學設施,並配有智慧型化安保、監控系統,硬體設施全市領先。
辦學規模
按照10軌30班,每班45人標準設計。現有25個教學班,學生1200餘人。
教師隊伍
現有在崗教師129人,其中國中教師73人,本科48人,大專25人,學歷達標100%;高中教師56人,本科50人,學歷達標90%。區優秀教師9人,區優秀教乾4人,區教學標兵2人,區教學能手4人。
文化傳統
校訓
進德修業,弘毅篤行
校風
和諧、求真、奮進、創新
教風
樂教、敬業、嚴謹、求真
學風
勤奮、好學、求真、守紀
學校領導
職務 | 姓名 |
校長 | 黃建偉 |
副校長 | 葛於清 、吳傑 、吳以超 、馬素明 |
副主任 | 楊軍、蔣成豪、袁瀟、王連茂、吳金玉 |
團委 | 王海洲 |
總務處 | 朱士恕 |
知名校友
吳昆田 ,清代官員、詩人。
滑田友 ,現代著名雕塑家,代表作《轟炸》、《五四運動》。
夏如愛,原湖南省副省長。
吳純一 ,北京科教電影製片廠導演,代表作《黃鼬》。
司馬中原(吳延玫) ,著名作家,代表作《狂風沙》 、《荒原》 等。
校園環境
新校區
淮安市漁溝中學新校區地址和內部環境
老校區
淮安市漁溝中學老校區地址和內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