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內鏡

經消化道直接獲取圖像或經附帶超聲及X線的設備獲取消化道及消化器官的超聲或X線影像,以診斷和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一組設備。按檢查所用內鏡屬性可分為食管鏡、胃鏡、十二指腸鏡、結腸鏡、小腸鏡、內鏡超聲、膠囊內鏡、膽道鏡(包括子母鏡)、胰管鏡和腹腔鏡以及雷射共聚焦內鏡等;按檢查部位和功能分為上消化道內鏡、下消化道內鏡、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及內鏡超聲;按臨床套用分為診斷性消化內鏡和治療性消化內鏡。

臨床意義

消化內鏡對消化道早期腫瘤及膽管、胰腺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作用,可直接觀察消化道管壁結構改變;對微小黏膜病變可通過光學放大、鏡下染色等顯示病變細微結構改變;經附帶雷射共聚焦裝置可獲取消化道黏膜的顯微結構而直接觀察黏膜的病理變化;經附帶超聲掃查探頭可診斷消化道管壁病變大小、組織來源、侵犯深度,同時可獲得更加清晰的膽道、胰腺等消化器官的超聲影像;藉助X線造影可獲得膽管、胰管的放射影像以診斷膽道、胰腺疾病。

臨床套用

1.上消化道內鏡
包括食管鏡、胃鏡、十二指腸鏡。一般選用前向直視型胃鏡,適用於檢查、治療食管、胃、十二指腸球部病變。
2.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
選用側視型十二指腸鏡在X線監視下,於十二指腸乳頭部插入一導管,然後注射造影劑,使胰管、膽管分別顯影的一種方法。可通過影像診斷胰腺及膽道的疾患,如各種炎症、結石、腫瘤、先天性畸形以及梗阻性黃疸的鑑別診斷等。在內鏡治療方面,可通過十二指腸鏡進行乳頭肌切開,取出膽總管內結石,也可對梗阻性黃疸患者行內引流術,減輕黃疸。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及各項治療措施有時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膽道感染、十二指腸穿孔等併發症,因此操作應在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進行。
3.小腸鏡
小腸鏡是一種前向直視型內鏡,鏡長160~170cm。適用於檢查小腸炎症性疾患,如結核、克羅恩病、腫瘤、成人乳糜瀉及某些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等。
4.結腸鏡
結腸鏡是前向直視型內鏡,根據長度分為乙狀結腸鏡、中結腸鏡及全結腸鏡,主要用來檢查結腸的炎症、潰瘍、息肉、腫瘤及血管畸形等。通過結腸鏡進行息肉切除,已被臨床廣泛套用,也可開展止血等治療措施。對有腸道穿孔或可疑穿孔者、腸道嚴重急性炎症或有中毒性腸麻痹者、急性腹膜炎患者、廣泛腸粘連者、妊娠期婦女及有嚴重心肺疾患而不能耐受者,均為結腸鏡檢查的禁忌證。
5.膽道鏡
膽道鏡(包括子母鏡)是一種細徑內鏡,大多在剖腹探查時經膽道切口或通過十二指腸鏡活檢孔道插入子鏡到膽管內,觀察有無結石、炎症或腫瘤,必要時可取活體組織行組織病理學檢查,還可通過膽道鏡粉碎肝、膽管內結石,以利其排出。
6.腹腔鏡
腹腔鏡是用於檢查腹腔內臟器和腹膜病變的一種內鏡。目前仍為硬式鏡,用纖維光導做照明。檢查時需先於臍輪下緣切開皮膚1cm,由切口處以45度插入氣腹針,回抽無血後接一針管,若生理鹽水順利流入,說明穿刺成功,針頭在腹腔內。接CO2充氣機,進氣速度不超過1L/min,總量以2~3L為宜。腹腔內壓力不超過2.13 KPa(16 mmHg)。充氣使腹壁與臟器分離,以利觀察。主要用於肝、脾、膽囊、胃前壁、腹膜、網膜等器官的病變觀察,並可進行活檢,對各型肝炎、肝硬變、肝腫瘤、腹壁結核、腫瘤、腹部包塊等疾患均能做出準確的診斷。但對腹腔深部病變、臟器內部、腹膜後臟器等均不能做到滿意觀察。腹腔鏡與超聲探頭結合,可對深部臟器、臟器內部直接進行探測,效果比較滿意。對腹壁有廣泛粘連者,有出、凝血機制障礙者,有嚴重腹部疝氣者和有嚴重心肺功能障礙者,均不宜做腹腔鏡檢查。此外,利用腹腔鏡及其相關器械,還可進行腹腔鏡下微創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