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洋河

涇洋河

涇洋河,又名金洋河,古稱洋水,1958年定名涇洋河。長江支流漢江支流牧馬河的支流。源於陝西省鎮巴縣南星子山西坡代錢壩的黑龍洞,南流轉西南再西北繞鎮巴城,復北流入西鄉境,在羅鎮壩左納麻石河,於西鄉縣入牧馬河,流程85公里,集水面積和年均徑流量占牧馬河的1/4和1/3。 涇洋河水力資源豐富,沿河開發有小型水電站多座,也有悠久的灌溉史,西鄉縣段幹流上有金洋堰灌區工程。

幹流概況

涇洋河鎮巴縣城區段 涇洋河鎮巴縣城區段

涇洋河又名金洋河,源於鎮巴縣南星子山西坡代錢壩的黑龍洞,南流轉西南再西北繞鎮巴縣城,復北流入西鄉境,在羅鎮壩左納麻石河,於西鄉縣入牧馬河,流程85公里(一說全長91公里   ),集水面積和年均徑流量占牧馬河的1/4和1/3。  

在鎮巴縣境內,涇洋河,古稱洋水,1958年定名涇洋河。其主流大洋河,發源於楊家河鄉大祥壩村斑竹埡,南流節草壩與黑龍洞水相匯,經撈旗河、高橋,由龐家壩掉頭向北,經縣城西從楊家河黃石板出境入西鄉縣。貫串本縣楊家河鄉、高橋鄉、小洋鎮、涇洋鎮、城關鎮、陳家灘6個鄉(鎮),入匯支流有龍洞河、小洋河、七里溝、羅家河、黃河溝、小河子、黃泥溪、王家河、大楮河等。境內全長54公里,流域面積52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寬度65米,總落差971.6米。上游高橋、涇洋、城關鎮河岸地勢較緩,田地多在河川地帶,易於灌溉。下游陳家灘、楊家河河道兩岸山陡谷幽,耕地多在半山。  

涇洋河匯入牧馬河處 涇洋河匯入牧馬河處

在西鄉縣境內,涇洋河:古名洋水,源出鎮巴縣金竹山,北至黃石板入西鄉界,再納茅坪河、麻石河、司上河、小峽河,至板橋鄉羅家嘴匯入牧馬河。全長91公里,境內流長37公里,河床平均寬80米,流域面積837平方公里。  

水文特徵

涇洋河西鄉縣午子上段 涇洋河西鄉縣午子上段

鎮巴縣段水文檢測,涇洋河正常流量1.935立方米/秒。洪水流量達1696立方米/秒,   西鄉縣段為:常流量37.5秒立方米,洪流量1500秒立方米,枯流量12.5秒立方米。  

主要支流

拉溪溝,位於陳家灘鄉拉溪塘村,長6公里,有常年性溪流由北向西南入涇洋河。

孫溪溝, 位於陳家灘鄉田家埡村,長3.3公里,有常年性小溪由西南向東北流入涇洋河。  

洋河,自鎮巴縣城西門碼頭起順流向北,經陳家灘碼頭,至黃石板碼頭出縣境入西鄉界,再經羅鎮壩碼頭至堰口碼頭,航程約100公里。1950~1956年,縣人民政府組織船工4次整修航道,成立組織,發展航運。1957年西鎮公路通車後,洋河航運業務減少,航道漸廢。

茅坪河:又名大楮河,源出羅鎮鄉范家垮,東北流至大郎廟入涇洋河。全長約10公里,河床平均寬10米,洪流量70秒立方米,枯流量0.5秒立方米。

麻石河:源出鎮巴縣河石溝,北入本縣高家池麻石河(地名),東折至羅鎮壩人涇洋河,境內流長約17公里,河床平均寬10米,洪流量160秒立方米,枯流量1.1秒立方米,流域面積109.83平方公里。

小峽河:源出司上三鏵山,北經沙後鄉,循小峽至堰口午子山東麓入涇洋河。全長10.9公里,流域面積50.4平方公里。  

流域概況

地貌

西鄉縣涇洋河三里河段河谷地貌 西鄉縣涇洋河三里河段河谷地貌

涇洋河流經秦嶺的米倉山區,屬中溫帶地區,東起洋溪,西至大河壩,面積166.44萬畝,占縣總面積的34.25%。海拔1200—2400米之間,麻柳鄉的巴山林高241 3米,為縣境內最高峰。多屬大巴山古冰川地貌,多由灰岩組成,其主要成份為碳酸鈣和碳酸鎂,岩性堅硬,在地殼內力的劇烈抬升影響向下,皺褶斷裂比較發育,因而山勢陡峻,河谷深切,形成許多狹窄的“V”形山谷,如涇洋河谷、巴水河谷、麻石河谷及號稱“一線天”的陰死河谷。由於地質構造年代早,加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蝕、浸蝕,形成特殊的石灰岩地貌,多出現陡峭谷峰、乾溝、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其地表石骨嶙峋,峰林突兀,流水稀少,地下千瘡百孔,廊洞縱橫,水聲潺潺。龍池鄉的倒水洞,大河鄉的曲江洞和高洞子均為較大的溶洞。該地區人稀、土地多,山大、坡陡、耕地質量差,氣溫低,熱量條件差,年降水量大,因而低溫和濕害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威脅。  

河谷地帶,零散分布有四級隊地,形態不完整,階面一般寬數十米,最寬500—800米,階面高於河面60—90米,為浸蝕階地。  

文化

何家灣遺址,位於西鄉縣城東北5公里的板橋鄉三合村,在涇洋河右岸第二台地上,高出河床約10多米,是一處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存。1980年10~12月發掘,遺址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4.5萬平方米,發掘面積61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生產和生活用具600餘件,並清理出仰韶文化時期的殘居住址20餘處、灶坑一個,儲藏物品的窖穴115個及墓葬25座,是當時在陝南所發現的史前時期遺址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堆積層最厚、出土文物最豐富的一處遺址。從地層順序看,何家灣遺址至少包涵著歷時數千年的李家村文化和仰韶文化。由於李家村文化疊壓於最下層,從而進一步證實了李家村文化早於仰韶文化,確定了新石器時期文化發展的序列和分期。  

紅岩壩文化遺址,相距何家灣僅200米,遺址東西長約40米,南北寬約15米,面積600多平方米。1981年10月發掘,從第二層出土器物高領折肩罐及侈口折腹盆測定,其文化內涵屬於新石器時代後期的龍山文化,其器型與黃河流域其他地方的龍山文化基本相似,而第三層出土之雙唇口尖底瓶、夾砂陶釜和斂口瓮等器物,其文化的內涵則屬較早的仰韶文化。這就從地層關係上確鑿地排列出新石器時代諸文化類型的早晚發展序列。  

午子山 午子山

午子山與午子觀,午子山在縣城東南12公里的西鎮公路邊,自堰口鎮渡涇洋河拾級攀登,可見三峰削立,二水環流。主峰午子山獨秀,拔地而起,大、小二峽峽水穿越谷壑,注入涇洋河。這裡層巒蒼翠,景色宜人,素有“陝南小華山”之稱,為本縣勝景之首。
山上古建午子觀,由頂觀、腰觀、底觀及500靈官廟組合而成。據現存碑碣記載,南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重建翊聖保德真君殿(即頂觀正殿)及藥王殿、福壽殿等,並

植松柏萬株。在殿宇中還有娘娘媛閣,據舊志載,午子山是漢戚姬進香焚輪(祈福)之處(《明一統志》稱此山為母子山,指戚姬與其子如意)。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重建底觀之聖水觀、玉皇殿、東嶽殿及酆都殿,並由底觀到頂觀,在沿途蜿蜒的小道上鋪砌石階,以利登山。武宗正德七年(1512)增建頂觀寢宮、雷神殿、元帝殿、後寨門和紫金城(又稱鐵城,城周面積1000餘平方米)。清雍正十一年至乾隆十年(1733—1745)又對各殿作了翻修。光緒元年(1875)重修娘娘媛閣,增刻石碑碣13塊。民國年間,于山道拐角處增修小土地廟72座。建國後,亦屢有修葺,現存頂觀大殿三層及中觀、底觀殿宇、房舍共61間,殿內殘留壁畫多幅,建築面積共達1854.49平方米,並倖存了明代鑄造的坐式銅佛像兩尊,一高167公分,寬90公分;另一高154公分,寬90公分。還有明嘉靖鐵鑄立式佛像(無頭)一尊以及清乾隆五十年所鑄大鐵鐘一口,均屬珍貴歷史文物。
午子山上還有保持原始生態的稀有林木白皮松2500餘畝,姿雄色純,美不勝收,為名勝區增色不少。午子山左側,一峰騰空,絕壁萬仞,有飛鳳欲翔之勢,石崖上鐫有“飛鳳山”三個大字,矯健遒勁,相傳為三國張飛所書。飛鳳山側有“虎頭崖”三字,今仍依稀可辨,因無款識,不知何人所書。

每當朝陽欲出之時,彩霞布空,峰巒彤紅,山天輝映,無比壯麗,人稱“午子朝霞”。現存明萬曆時碑碣一方,上書“漢南勝景”,可見此山揚名遐邇,由來已久。此外,後山有熱風洞多處,山側大、小峽有鵓鴿洞、風洞、魚洞,均深不可測,並有龍泉溢水,隨潮起伏,潮起則水濁,潮息則水清。整個午子山巒青水碧,林秀壑幽,組成了一處耐人觀嘗的風景勝地。每年新春佳節、清明盛會、三月三、九月九,游山者不絕於途。1984年成立午子山文管所,籌集資金3萬餘元,重修了藥王殿、朝聖門,並新建鳳憩亭,為勝跡倍添光彩。

西鄉古景之洋源漁火(又名古城秋月):西鄉故城,在現城東15里之古城子。地當涇洋河東岸,往昔為西鄉至鎮巴的水上交通碼頭,白帆點點,往返如梭,至夜晚,停棹攏岸,漁火通明,閃閃灼灼,耀眼生輝,故成一景。  

水利概況

航運航線

涇洋河:從羅鎮鄉黃石板入境,至板橋鄉羅家嘴入牧馬河,境內流長37公里。昔日在古城至堰口一帶,傍晚船隻停靠事炊,點點燈火閃耀夜空,稱為“洋源漁火”。西鎮公路建成後,船隻銳減,已無專業運輸,只有少許沿河村民趕集自運。  

灌溉工程

金洋堰水利樞紐 金洋堰水利樞紐

金洋堰渠首在大峽口下游200米處,距縣城約10公里。灌區轄金洋堰、聖水堰、紅崖堰三個獨立小灌區。金洋堰歷史悠久,據舊縣誌載:“明景泰二年(1451),知縣邱俊復修,經六年竣工。堤長十餘丈,廣半之;堤高丈余,厚同之;堤面闊二丈許。”成化四年(1468),又經知縣李春培修,有乾渠1、支渠25,灌溉堰口、許家巷、肖家灣及水東上、中、下壩農田4600餘畝。聖水堰興修於清同治二年(1863),紅崖堰興修於1968年,合為多堰首鄉管民營灌區,全灌區以金洋堰為主。

金洋堰引水於涇洋河,渠首以上控制流域面積891平方公里, 流域內林木茂盛,植被良好。解放後歷經多次整修,效益逐年擴大。1966年,經縣水利局設計,漢中專署批覆,在堆石壩故址,做圬工“包心壩”截流引水,抬高水位,興建堰口水輪泵群站,金洋堰接尾水灌溉農田,提高了引水能力。“包心壩”當年未合龍,被洪水沖毀。1968年,縣水利局對樞紐工程重新設計漿砌石滾水壩,1969年動工修建,1970年3月竣工。

三條幹渠總長23.2公里,有人行橋59座,排洪橋12座,倒虹1座,直開斗渠48條。灌區內有電抽站7座,安裝水泵10台,裝機容量344.5瓩;水輪泵站8座(不包括堰口水輪泵站),裝機14台;小水電站1座,裝機1台,容量120瓩。主幹渠金洋堰全長10.49公里,設計引水流量3秒立方米。全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3522畝,有效溉灌面積10491畝,實際灌溉面積10381畝。主要受益區有堰口、板橋等鄉鎮的11個村、59個村民小組  

水電工程

西鄉縣牧馬河支流涇洋河流域12瓩以上水電站
河名 電站名 稱 站 址 水頭 (米)裝機容量 (瓩)建成時間
涇洋河堰口堰口水輪泵群41201971
燒房溝河司上司上鄉田壩村54401981.5
涇洋河肖家灣板橋鄉肖家灣一組2.8121971
麻石河三道河羅鎮鄉三道河4.5121982.1
元壩沙後鄉元壩村6181970.12
蔣家壩羅鎮鄉蔣家壩3121983.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