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貓[哺乳動物]

海貓[哺乳動物]

海貓 (meerkat),又稱灰沼貍(suricate)、貓鼬,是獴科中擅挖洞的成員,見於非洲西南部。它們機智敏捷,為了監視掠食者,身體呈直立“哨兵”姿勢,從這一姿勢即明白地辨認出它們。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身體瘦長,臉小呈尖角狀,耳小,眼周圍有黑色斑塊。體長約29公分(11吋),尾平滑而尖,長19公分。顏色從深灰到淺灰或茶色,背部有黑色寬條,尾末端為黑色。成年海貓體重不足1公斤(2.2磅),年長的族群首領較下屬要重得多。易馴化,有時作為寵物,用於捕食齧齒動物。

生活習性

海貓[哺乳動物] 海貓[哺乳動物]

海貓活動範圍部分重疊,分布在數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用肛門腺體的分泌物作為記號。不同群體相遇會追逐或打鬥。生活於洞穴中,洞穴寬可達5公尺(16呎),有多個入口。幾個不同層的隧道和洞室可延伸到地下1.5公尺。每個活動範圍內約有5個這樣的洞穴區。夜間在洞穴中休息,也在此產仔。海貓常常早晨出來曬太陽,在窩邊活動, 也會撤退到洞中午休,以避開正午的炎熱。當地面溫度達38℃(100℉)時,1公尺以下僅23℃(73℉)。雖然有報告稱海貓與南非地松鼠(Xerus inauris)共棲,但它們也可能自己挖洞。

海貓多以甲蟲、毛蟲、白蟻、蜘蛛和蠍為食,但也包括蜥蜴、鳥、小型蛇和齧齒動物。每天覓食5∼8小時,個體彼此相隔1∼5公尺,發出輕微的聲音以保持聯絡。獵物一般在岩石縫、石頭或原木下面,基本上靠嗅覺和快速挖掘進行。大型獵物被撕碎前,先用有力的前爪將其擊碎。在旱季,海貓通過挖開肉質植物的塊莖補充水分。

海貓由於白天覓食暴露於開闊地並遠離洞穴,故易受攻擊,特別是胡狼和攫禽。它們一邊挖掘,一邊頻繁地環顧四周提防掠食者。通過守衛行為阻止被出其不意地抓住。一隻海貓在白蟻丘上或樹枝上,垂直坐在那兒觀望。其它海貓則知道哨兵正在值班,因此可將更多的時間用於挖掘。如果哨兵發現掠食者靠近,會用一個高調叫聲警告其它海貓,群體四散隱避。群體成員輪流擔任哨兵,但並無規律性。只有在吃飽後才充當哨兵,這有助於及時發現危險。因此,哨兵並非如曾被認為的那樣是利他主義者。

繁殖方式

海貓[哺乳動物] 海貓[哺乳動物]

每個群里有1隻占優勢地位的雄性,會防止其它雄性進行交配。也會有1隻占優勢地位的雌體,比其它雌體產更多幼仔。與一般食肉動物不同的是,幼仔由父母以外的其它成年海貓幫助撫養。野生狀態下,1隻雌體每年通常在雨季產1窩,偶產兩窩,每窩3∼4隻。幼仔7∼9周時斷奶,但還有一段時間內依靠成年海貓撫養。幼仔在3周時開始嘗試捕昆蟲,但要再過1∼2周才能跟著成年海貓離開洞穴。這期間內每日至少要有1隻海貓禁食,在中照顧幼仔,以防鄰近的其它海貓攻擊並殺死幼仔。幼仔一旦允許離開洞穴,會跟在群里,當成年海貓挖出獵物後就叫著要食。照料者會餵食幼仔到其3∼6月大,並在群體遷移時攜起落後的幼仔。它們甚至會蜷伏在幼仔身上保護以防猛禽的襲擊。照料者因此對生育的雌體會變得重要,但如果有其它的幼仔需要照料則重要性降低。 根據以上理由,占統治地位的雌體很防備嘗試繁殖的下屬,它會產生內分泌反應,防止年輕雌體排卵。如果失敗,雌性統治者在動情期和妊娠期會進攻下屬,或殺死其幼仔。其幼仔也會被下屬殺死,雌性統治者顯然也知道此一事實。

在妊娠晚期,雌性統治者會將其它雌體趕走。數周後當其敵意減退,約有半數被趕走的雌體會再回來。控制其它雌體的力量在大型群體中會減弱,特別是當從屬雌體長到3歲後,其它雌體生產的情況變得更多,群體會由幾個合作的家族組成,雖然占統治地位的雌體生育的幼仔仍超過所有下屬幼仔的總數。

顯然,海貓離開大群體是危險的,也不太可能在沒有任何幫手的情況下養育後代,因此許多雌體會推遲生育期。在這期間,它們撫養別人的幼仔,以便保持群體的數量,因大型群體中的個體生存時間更長。小型群體在旱季難以生存,可能會由於被更大的群體趕出其領域。

所屬科類

海貓和其它獴類自成一科──獴科,以往被歸為靈貓科(Viverridae),這是一個很古老的食肉動物科,包括靈貓類(civet)和(genet)。大多數獴與靈貓科動物不同,它們陸棲、食昆蟲、晝行性並群居。海貓可能是最擅挖掘的獴,細長的後足有4趾而非5趾,前足指甲極長且硬,耳小、毛細。黃獴(Cynictis penicillata)亦稱筆尾獴,有時和海貓共居,是海貓和其它獴的中間型,後足4趾,前足5趾,耳較大,被毛和尾濃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