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爸爸和我》:2008年度英國圖書信託基金會插畫大獎獲獎作品。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大衛·盧卡斯 譯者:林昕
文摘
我好無聊喔!
爸爸,爸爸!
快起床嘛!
陪我玩好嗎!
爸爸帶我去散步……
……我們走了好遠好遠。
還是很無聊啊!
瞧,一根小樹枝!
現在我們有事情做了。
把樹枝掰成兩段。
看,一條直線。
看,又一條直線。
看,一架梯子。
再見,梯子!
看,好多星星!
哇!一顆流星!
我累了。
我餓了。
看,一棟房子。
咚,咚,咚!
你們回來了?
序言
具有一定的圖畫書閱讀經驗的讀者,大概都能看出《爸爸和我》在藝術上的單純性。與成人文學相比,兒童文學本來就是單純的藝術。可是,《爸爸和我》擁有的是不同尋常的單純:故事單純到幾乎沒有故事,畫筆單純到只有簡單的線條勾勒,色彩也基本就是赭石、藍色、黑色;構圖則能夠省略的就全部省略掉。
《爸爸和我》吸引我,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恰恰是它那單純的藝術表現。
兒童文學作家如果沒有深邃的思想,其作品就流於淺薄,這是我們常常能見到的;一個兒童文學作家只有思想,卻不能以單純的形式來表達,作品就會淪為艱澀或笨拙,這也是我們所能看到的。
《爸爸和我》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它很單純,但是卻不簡單。在它單純的故事裡,其實蘊含的寓意卻很深。在看待兒童的身心發展,評價童年的生命狀態方面,它提供了具有啟示意義的思想。
故事的開端部分,一直在強調“沒有事做”。到了結尾,熊媽媽問,“你們找到事情做了嗎?”讀者這才知道,原來這個故事是倒敘,小熊一開始就是和爸爸出門找事做。在“沒什麼事做”的狀態下,因為發現一根樹枝,小熊和爸爸有了一次快樂的幻想之旅,他們終於找到了有趣的事情去做。這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需要一個前提。假設小熊不是處於一個無事可做的身心閒逛的狀態,而是被安排得過多的“學習”(如背誦英語、練習鋼琴等等)將時間填滿,也就是說,如果他時時刻刻都有事可做的話,那根具有魔力的樹枝就不會出現在眼前,一段樂趣無限的想像、幻想之旅也就無從展開。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個故事啟發樂我們,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無所事事的重要性。因為無所事事,才能解放心靈,才能夠把畫在沙灘上的梯子立到天上去,在天上畫出月亮、畫出星星,開創出新的天地。像小熊這樣的身心閒逛的生活狀態對兒童的成長極為重要。孩子的想像力需要用身心閒逛的時間來餵養。相反,用功利主義的學習將孩子的時間填滿,心靈的想像力就失去了伸展的空間。
同樣,在藝術表現上,作者也深諳藝術的辯證法。
《爸爸和我》的圖畫是以少勝多的有表現力的圖畫。表現這個單純故事,如果用更多的、更複雜的繪畫表現,反而會淹沒、遮蔽故事想要突出的蘊涵。比如,小熊坐在爸爸的肚子上的形象,恰恰是簡潔的三筆兩筆的蠟筆畫,傳達出小熊眼神中的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和渴望。還有,圖畫的構圖和背景都極其單純,在很多畫面上,作者採用了大量的留白。這裡的留白不是空白,而是能動的藝術安排。因為留白,反而烘托出核心和主體——人物的神態;因為留白,反而營造出“沒什麼事做”的情態。
畫面的留白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當小熊和爸爸畫出月亮後,他們站在月亮上,在天空畫滿了光芒閃爍的星星——原來,之前的那些留白是為了美好的開創!這也正合乎我在前面對兒童成長狀態所作的闡釋,無所事事是為開創新的天地所做的必要準備。
想像力所開創的天地是有真實性的。畫家以具體的畫面給出了依據。小熊和爸爸回到家時,媽媽開門迎接,眼前天空中閃爍的正是小熊和爸爸畫出的星星。在《爸爸和我》里,現實與幻想的邊界消失了。作家是否在以此暗示,現實世界與想像世界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在《兒童文學概論》中曾說過,兒童文學是“樸素”的文學。它是一種“簡化”的藝術形式。正是因為被“簡化”,它能夠更鮮明、更清晰、更準確地逼近事物和生活的本質。
圖畫書《爸爸和我》是不是再一次證實了我的這個判斷呢。
——朱自強(著名兒童文學理論家、閱讀推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