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資料的重要性
文史資料是研究中國近現代歷史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之一。儘管如此,人們卻忽略了對文史資料出版誕生的調查研究,編寫與出版文史資料是周恩來總理倡導的, 中央領導同志反覆強調的,並載入全國政協章程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的近現代史料庫,也發揮了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獨特功能,為統一戰線和政協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5年06月18日,海豐政協常務會議決定成立“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同日,“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推選楊永為主任委員(兼),曾文、黃方榮、林錦平為副主任委員;並決定成立編輯部,推選楊永(兼)、黃方榮、馬思周、黃豪等為編輯部成員。
文史資料的徵集
文史資料工作是海豐縣政協的經常性工作之一。為了加強文史資料的“搶救”工作,向各界人士廣泛徵集有關海豐縣的歷史文化資料。徵集範圍有:
近代史、現代史、革命鬥爭史料和回憶錄、人物傳記等;
各個歷史時期,特別是海豐建縣、汕尾開埠以來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衛、軍事、體育、海運、僑務、宗教、城建及名勝古蹟、風俗習慣等發展變化的概況;
海豐縣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人物(有較大影響的正反面人物)的傳記和其經歷簡介;
歷史文物、日記、遺稿、函電、書信、照片、手跡等。
1.近代史、現代史、革命鬥爭史料和回憶錄、人物傳記等;
2.各個歷史時期,特別是海豐建縣、汕尾開埠以來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衛、軍事、體育、海運、僑務、宗教、城建及名勝古蹟、風俗習慣等發展變化的概況;
3.海豐縣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人物(有較大影響的正反面人物)的傳記和其經歷簡介;
4.歷史文物、日記、遺稿、函電、書信、照片、手跡等。
“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負責組織開展文史資料的徵集、研究、編輯和出版工作。《海豐文史》每年出版一輯,至今已出版三十輯。
三十載風雨里程
寒來暑往,斗轉星移……轉瞬間,《海豐文史》走過了三十載風雨里程。一九八四年,海豐政協成立的禮炮聲剛剛響過不久,《海豐文史》第一期便嚶嚶問世了。
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國內政治形態進入深度地“撥亂反正”,平反了一批批老幹部冤假錯案,翻開了政治協商、民主監督新的一頁。從此,海豐社會各界賢達、文史行家、資料收藏者以及熱愛文史、關心鄉梓的有識之士,群策群力、廣收博搜,精心收集、撰寫文章,逐期編纂出版,以此激發人們繼往開來,傳承優秀文化,激發人們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開拓美好未來。
只爭朝夕“搶救”史料
一九八四年六月十八日。
海豐縣政協常委會決定成立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並通過了馬思周、石帆、楊永、陳紹哲、翁域、黃方榮、曾文、顏永年、黃豪等二十人為該會委員。推選楊永為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主任。同時,決定成立《海豐文史》編輯部。政協編寫與出版文史資料是已故的周恩來總理倡導的,中央領導同志反覆強調的,並已載入全國政協章程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由於,文革期間海豐縣是“重災區”,大量珍貴文史資料不是散佚,便是被付之一炬。因此,史料的搶救工作刻不容緩。對於當時來說,文史資料研究的性質定位於統戰性和榮譽性。一方面,對於歷史上國共合作及各民主黨派文史資料的整編,有利於當時統戰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針對其時大批冤假錯案得到平反,把被文革時期顛倒的歷史,重新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評價,需要重新確立革命先烈老幹部歷史貢獻的榮譽性。
春潮帶雨晚來急。這一時期,《海豐文史》接連刊發了《紅軍二、四師的會師與戰鬥》、《華水堂地下黨據點》、《在戰火紛飛的日子裡》、《合作軍遮浪豐島浴血戰紀實》和《棄暗投明,光榮起義》、《海城和平解放的經過》等文史資料。在為發展愛國統一戰線,以及對幹部、民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在這一時期,對彭湃烈士及海陸豐農民運動的歷史貢獻,都比較多篇幅進行讚譽和弘揚,深入民心。
以史為證 維護老區
海豐在文革時期,受極左路線影響下,出現了毀紅滅赤,損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宮、紅場,詆毀海陸豐這塊革命根據地極端行為。打倒“四人幫”後,黨中央撥亂反正,正本清源,海豐數千位幹部民眾得到平反昭雪,紅宮、紅場得以修復,紀念彭湃誕辰和海陸豐蘇維埃政權成立大型活動,肖克、李昌運、曾生等老同志和中央黨史研究室馬齊彬副主任等都喜悅地專程參加,海陸豐人民創傷得到撫慰。
豈料自1982年以來,廣東有些黨史工作者竟不顧中央早已論定的決議,不理《中共東江特委檔案選編》的記載,以“轉移論”否定中央決議,又提出“不同概念論”說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只存在四個月等等,以學術研究繼續抹煞這塊紅色根據地。此類不實的結論嚴重地損壞了海陸豐人民革命根據地的形象,傷害了海陸豐根據地,特別是海陸人民的革命感情,更對不起英勇犧牲的先烈們。
為此,海豐黨史工作者攜手文史人員進行了有理有據地反擊。他們根據大量的我黨在各個時期的檔案、革命歷史資料,進行查證,捍衛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歷史地位和尊嚴。海豐縣委黨史研究者林澤民同該縣老促會領導曾向奇等有關同志,深入革命老區朝面山、埔仔洞、赤石等重新進行調查取證。經過了一番艱辛的研究工作之後,先後發出了《致龍婷先生函》、《與龍婷同志探討》和《關於高潭區蘇政府成立時間》等信函和史料研究文章。林澤民在《海豐文史》發表了《淺議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文章,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關注,充分證明和肯定了創建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革命歷史意義,敢為天下先的首創精神和鬥爭勇氣,這些都是彪炳史冊的!
重視統戰 與時俱進
在新的時期下,文史研究在性質定位上有所突破,在過去統戰性、榮譽性的基礎上,突出了學術性和諮詢性。但由於海豐是辛亥元勛、共和將軍陳炯明的家鄉,對許多民國初期的名人研究仍在繼續,浩繁的粵軍史料也在不斷地整編。因而,文史研究的統戰性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記者日前採訪了海豐縣政協副主席、《海豐文史》主編施培養。他欣然地告訴我們,《海豐文史》已渡過了三十個春秋,而且剛好出版了三十期叢刊。其中含有一期專輯、一期特刊。當談起《海豐文史》出版工作時,他說:“新的歷史時期下,文史研究在突出學術理論、調研資政方面發揮影響和作用,有著承前啟後的發展脈絡,是新時期賦予文史研究的職責和使命。所以,在文史編輯過程中把握方向、緊跟時代步伐,嚴格把關,注重翔實。同時,在可讀性方面下功夫。達到以史為鑑,啟迪後人。”
接著,他談起了文史研究在學術性和諮詢性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的例子。近年來,陳炯明“都督府”和陳炯明聯安鎮白町村的故居修復工作,多次受到市縣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高度關注,民眾要求修復的呼聲強烈。今年初,海豐縣政府根據縣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們的建言,開始了修復陳炯明都督府和故居的論證工作。他參加了縣政府召開的研究會,提供學術理論依據,發揮諮詢性方面的作用,推動這一工作順利展開。陳炯明都督府和聯安鎮白町村故居的修復工作,已正式擺上政府工作桌面,其動作已由議事轉向做事階段。今年4月間,海豐縣長陳德忠帶領相關部門在“都督府”召開現場會,當場拍板“尊重歷史,按原貌修復陳炯明都督府和故居”。據悉,為配合統戰工作,今年《海豐文史》將出版一期“陳炯明專輯”。(記者 莊小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