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紅旗-61

海紅旗-61

海紅旗-61,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代艦載防空飛彈。裝備在053K型防空護衛艦和053H2G型護衛艦上。曾書寫著一代防空護衛艦的故事。

裝備在053K上的HHQ-61,雙臂發射架裝備在053K上的HHQ-61,雙臂發射架

海紅旗-61防空飛彈概述

海紅旗-61,英文代號HHQ-61。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PLAN)第一代艦載防空飛彈。裝備在053K型防空護衛艦(北約代號“JiangDong Class ,江東級”)和053H2G型護衛艦(北約代號"JiangWei I Class, 江衛I級")上。
其中,裝備在053K型(江東級)防空護衛艦上的型號為基本型HHQ-61,採用雙臂發射架。裝備在053H2G型(江衛I級)護衛艦上的型號為改進型的HHQ-61B,採用6聯裝發射架,因彈體體積過大且彈翼未採用摺疊設計,導致6聯裝發射架體積龐大,機構複雜,且不具備再裝填能力。這也成為053H2G型護衛艦的典型標誌。
海紅旗-61艦載防空飛彈是人民海軍第一代防空飛彈,最大射程在11KM左右,屬於點防空飛彈,不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無線電指令制導,半主動尋的。理論上不具備反掠海飛行反艦飛彈的能力,只能對高空飛行目標形成初步威脅。據稱性能接近於美國海軍(US Navy)使用的海麻雀早期型號

裝備在053H2G上的HHQ-61B,六聯裝發射架裝備在053H2G上的HHQ-61B,六聯裝發射架
人民海軍在70年代規劃由051型(北約代號“LuDa Class , 旅大級”)和053K型組成編隊,051型制海,053K型防空。但由於海紅旗-61防空飛彈一些技術問題難以解決,造成053K級防空護衛艦進度緩慢。當80年代053K終於勉強服役時,西方國家海軍和蘇聯海軍的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標準”系列、“海標槍”系列和SA-N-6系列防空飛彈已經服役並用於實戰,海紅旗-61性能已經嚴重落後於世界主流,甚至落後於二流水平。
因此053K型在製造兩艘後就不再建造。海紅旗-61防空飛彈也處於半退休狀態,只裝備在053H2G上。人民海軍的制式點防空飛彈,已經由海紅旗-7(HHQ-7)防空飛彈(改進自法國“海響尾蛇”)承擔。人民海軍的052(北約代號“LuHu Class,旅滬級”),051B(北約代號“LuHai Class , 旅海級”),053H2G2(北約代號“JiangWei II Class ,江衛II級”),054(北約代號“JiangKai Class,江凱級”)上均裝備了海紅旗-7防空飛彈。

海紅旗-61防空飛彈的發展沿革

自1940年英國海軍以艦載機空襲義大利塔蘭托港得手後,來自空中的威脅就成了各國水面艦艇的夢魘。抗戰時期,中國海軍為數不多的幾艘中型水面艦艇大多命喪倭人空襲毒手;從珍珠港打到沖繩島的太平洋海戰,每一場戰役也都是艦載機唱主角,幾乎完全驗證了法國飛行先驅阿代爾的預言:“誰掌握天空,誰就擁有世界。”
然而,1948年,在美國海軍“威奇塔”號重型巡洋艦上,一種叫做“小獵犬”的飛彈發射系統開始試裝,其彈體垂直貯存於甲板下方,採用雙聯裝迴旋發射,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艦空飛彈系統。儘管最初每30分鐘1發的發射率慢似蝸牛,但它標誌著水面艦艇不再是空中力量輕易宰割的魚腩。其後,以此為發軔,從20世紀50~60年代美國三T系統(“黃銅騎士”、“小獵犬”、“韃靼人”),前蘇聯“海浪”、“風暴”、“奧薩”,到英國“海蛇”和法國“瑪舒卡”,艦空飛彈族迅速竄紅,逐漸取代傳統高炮成為海軍艦艇對抗空中威脅的有效防禦利器。

053K,北約代號“江東級”053K,北約代號“江東級”
早在1965年,人民海軍就打算在65型艦基礎上發展053K型防空護衛艦(即“江東”級),基本任務是在中近海執行護漁護航任務,並在戰時掩護和支援飛彈艇及魚雷艇作戰。兩年後,軍委做出決定:將在研的“紅旗”一61地空飛彈轉為艦空飛彈,列為053K的預定主戰裝備。最初的構想是:艦艏艉各1座723I型“海紅旗”-61艦空飛彈發射裝置(各含彈庫及12枚備彈).以及ZL-1照射雷達、ZH-I指揮儀和火控設備等。再加上主副炮、反潛配置,以70年代的技術標準來看,排水量1600噸的053K如能按期滿裝服役,憑著全面的武器裝備、清晰的火力層次,絕對稱得上是一款成功艦艇。專司防空任務的053K與負責反艦的051型驅逐艦(“旅大”級)相配合,戰鬥能力將非常可觀。
但是,以當時中國的工業水平,同時設計艦體和飛彈難免有超前求成之弊。白手起家,執行最難。從1966年開始設計的7231型飛彈發射裝置憑空多走彎路,起初為雙聯裝下掛式發射架,後來又提高論證指標,提出一款三聯裝上蹲式發射架、18枚備彈、垂直貯裝填的方案,並進行了一年半的設計。後來發現053K艦的排水量太小,如果硬上三聯裝和18枚彈,則艦體重心要大大升高,只好把老方案推倒重來,設計了最後的雙聯上蹲式發射架、12枚備彈、高低方向瞄準、橫縱向雙向穩定、鏈式供彈的發射裝置。飛彈方面,“陸轉海”的艱難遠遠超過了最初的構想——海上作戰環境與陸地差異頗多。不僅工作環境非常惡劣,要考慮溫濕度的變化,海上鹽霧對裝備的腐蝕.艦艇搖擺、震動和電子設備輻射的影響,還要考慮飛彈發射時對艦上裝備、人員的影響……一系列難題都要從頭入手。種種原因再加上“文革”的衝擊,使“海紅旗”-61的研發一拖再拖。1975年3月,053K型首艦完成一期工程交船,舷號531;同年,“海紅旗”-61開始上艦試驗——這意味著人民海軍艦空飛彈的上艦時間比美國晚了27個年頭。
兩年後的1977年,531艦的姊妹艦完工交船,“海紅旗”一61卻還在船台上掙扎以待分娩,而且一掙扎就是十年,直到1986年才進行海上設計定型飛行試驗,順利定型。“海紅旗”一61飛彈採用半主動尋的制導、固體火箭發動機、連續波雷達導引頭、半主動引信和制導引信、小型化自動駕駛儀、液壓操縱、燃氣渦輪發電機、鏈式戰鬥部(重40公斤)、單脈衝跟蹤與連續波制導雷達、穩定平台、迴轉式彈庫、雙聯裝隨動發射架、飛彈自動化檢測等技術,重量尺寸接近西方早期的“海麻雀”艦空飛彈:彈長3.99米,直徑0.28米,翼展1.166米,彈翼不可摺疊;飛彈發射重量300公斤,最大速度3馬赫,有效射程(水平方向)10公里,射高8公里。
053H2G,北約代號“江衛I級”053H2G,北約代號“江衛I級”
但是,此時已在飛彈初始研發時間20年後,531艦業已服役了整整10年,532艦則因故提前退役。國外艦空飛彈已經開始向第三代發展更新換代,原先性能不錯的053K型艦此時已呈落伍,批量生產已無實用價值,531艦因此成為中國第一代防空護衛艦的孤獨絕唱。
裝備艦空飛彈以後,531艦於1988年參加“3.14”中越赤瓜礁海戰,對越軍艦艇具有壓倒性裝備優勢.輕易擊敗越方505艦。戰鬥結束後,531艦還受命做好防空準備,以防對手空中報復。但越方已為我戰力所懾、喪失再戰欲望,使053K型艦的“海紅旗”-61失去了唯一一次的實戰機會。人民海軍挾戰勝餘威,又接連收復東門、南薰、渚碧等三個島礁,在南沙群島實際控制6個島礁,從此打下立足之地。531艦因此成為功勳艦,退役後進八青島海軍博物館,在那裡訴說著中國第一代防空護衛艦的故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