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伯利安[美國科幻小說]

海伯利安[美國科幻小說]
海伯利安[美國科幻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海伯利安》是美國作家丹·西蒙斯所著科幻小說。書名取自英國詩人約翰·濟慈的同名長詩《Hyperion》。這是一部著名的太空歌劇經典、一部浩瀚壯美的星際史詩,充滿著真實可信、面臨艱難道德抉擇的故事人物:末日將臨,宇宙中烽煙四起,七位一同前往海伯利安的光陰冢(Time tombs)的朝聖者,在路上分享彼此過去的故事。全書由六篇故事組成,分別敘述了朝聖者與伯勞(Shrike)的聯繫,透露了地球七個世紀以來的歷史,並展露了伯勞與人類未來的關係。作品用神似英國古典文學大師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的鋪陳手法,傳頌億萬年的宇宙絕唱。該書出版後橫掃重量級科幻獎項:雨果獎、軌跡獎、西班牙科幻小說獎、日本星雲獎、日本雨果獎、法國宇宙獎,併入圍阿瑟·克拉克獎、英倫科幻獎、科幻紀事獎,被軌跡雜誌票選為1990年前十大科幻小說,1997年和2006年兩次入選“推薦100部科幻奇幻作品榜”。

出版背景

英文版 英文版

丹·西蒙斯的《海伯利安》系列包括四部長篇小說:《海伯利安 / Hyperion》(1989)、《海伯利安的隕落 / The Fall of Hyperion》(1990)、《安迪密恩 / Endymion》(1996)、《安迪密恩的覺醒/ The Rise of Endymion》(1997);及三部短篇小說《憶希莉 / Remembering Siri》(1983)、《半人馬之死 / The Death of the Centaur》(1990)、《螺旋的遺孤 / Orphans of the Helix》(1999)。

2007年貝塔斯曼和萬卷出版公司引進發行《海伯利安》、《海伯利安的隕落》(上下卷)簡體中文版。譯者為李懿、潘振華。後兩部中文譯版未出。

貝塔斯曼版 貝塔斯曼版

2012年讀客圖書和江蘇文藝出版社引進發行《海伯利安》四部曲,將原四部曲拆分為8本,分別為:《當人類決戰機器人1:海伯利安》、《當人類決戰機器人2:海伯利安完結篇》、《當人類決戰機器人3:海伯利安的隕落》、《當人類決戰機器人4:海伯利安的隕落完結篇》、《當人類決戰機器人5:安迪密恩》、《當人類決戰機器人6:安迪密恩完結篇》、《當人類決戰機器人7:安迪密恩的覺醒》、《當人類決戰機器人8:安迪密恩的覺醒完結篇》。 譯者為潘振華、李懿、官善明。讀客圖書在封面上採用了伯勞和雅典娜的超級符號,書名加入了“當人類決戰機器人”的前綴。此版本前兩冊一推出便因其雷人的封面和書名遭到了眾多科幻迷的一致吐槽。

吉林出版集團版 吉林出版集團版

為了表示誠意,安撫死忠粉的情緒,讀客最終做出了妥協,中止了2012版本的《海伯利安》系列出版計畫。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對這套經典作品進行了重新定位和包裝,對內文進行了更加嚴格的校訂修改,更得到了美國著名插畫師加里·魯道爾(Gary Ruddell)的特別授權,將他為《海伯利安》系列特別手繪的原畫(曾獲得雨果獎最佳封面提名)高價買回,作為新版本的封面。2014年末,讀客圖書終於與吉林出版集團合作推出了全新版的《海伯利安》四部曲,更有供收藏的黑盒套裝,其中特別收錄了作者本人親自授權的軌跡獎最佳中篇《螺旋的遺孤》。

此外,《海伯利安》前兩部的電影著作權已經出售給華納公司,製片人為格拉漢姆·金(Graham King),編劇為特拉沃·山德斯,導演則由斯科特·德瑞克森(Scott Derrickson)擔任。

書名釋義

希臘神祇

海伯利安(Hyperion、περ ων)

又譯許珀里翁、希貝里安、希佩里翁、許佩利翁、海柏利昂等,希臘神話中的泰坦十二神之一,大地女神蓋亞(Gaea)和天穹之神烏拉諾斯(Uranus)之子。(十二泰坦為六男六女:河流之神俄刻阿諾斯、光明之神海伯利安、智慧之神科俄斯、時空之神克洛諾斯、生長之神克瑞斯、死亡之神伊阿佩托斯;海洋女神忒提斯、女神忒亞、月亮女神福柏、時光女神瑞亞、記憶女神謨涅摩敘涅、正義女神忒彌斯)。

海伯利安是光明之神,他與他的妹妹和妻子忒亞(Theia)生下了太陽神赫利俄斯(Helios)、月亮女神塞勒涅(Selene)和曙光女神厄俄斯(Eos)。當天穹之神烏拉諾斯要降臨地表時,大地女神蓋亞令他的兒子們到世界四周支撐天空,海伯利安被分配到支撐東方。日後他的孩子太陽、月亮和黎明總是從東部升起,便是為了紀念鎮守東方的父親。

泰坦神族曾擁有大地的統治權,但在與以宙斯為首的奧林匹斯眾神的戰爭中失敗,海伯利安與其他泰坦神被打入塔爾塔羅斯地獄。

安迪密恩(Endymion)

又譯恩底彌翁,是在拉特穆斯山上放牧羊群的牧羊人,他的外貌俊美無比。被這驚人美貌迷住的月亮女神塞勒涅請求宙斯讓安迪密恩永葆青春。但塞勒涅從妹妹厄俄斯處得知,賜予凡人永生是不可能的,於是這個請求變成了讓安迪密恩永遠沉睡,這樣他就既不會死去也不會離開她。安迪密恩沉睡在拉特穆斯山的一個深深的山洞,每晚塞勒涅都會來看望他,她俯下身,溫柔地撫摩他,輕聲對他說著綿綿情話,但是安迪密恩永不甦醒。

詩歌

作者:約翰·濟慈(John Keats;1795—1821),傑出的英國詩人,浪漫派的主要成員。

1818年,濟慈出版了以古希臘神話為題材的長詩《安迪密恩》,描寫凡人安迪密恩和月亮女神塞勒涅的愛情故事,遭到了保守派評論家的惡毒攻擊。但他並未被嚇倒,緊接著又創作了同樣題材的《海伯利安》。但是,詩人並未完成這首詩就去世了。

《海伯利安》已完成的前三卷講述了以薩圖恩為首的老一代泰坦神,被他們的兒輩,以朱庇特為首的奧林匹斯神推翻並驅逐的故事。泰坦神失去了力量,僅有太陽神海伯利安保持著統治和尊嚴,但是泰坦神不甘屈服,他們打算重新復辟。

衛星

1848年,天文學家邦德(G. Bond)和拉塞爾(W. Lassell)以Hyperion命名了他們發現的土衛七。土衛七是環繞土星運行的一顆衛星,距土星1482000公里,每21.3天繞土星旋轉一周。像大星體的碎片,表面有如海綿。是目前所發現的太陽系中最大的非球形天體,也是太陽系已知星體中唯一一個自轉會混沌的星體。

內容簡介

天大之誤(23世紀,一個人造小型黑洞進入地球核心,在以後的歲月中,逐漸吞噬了地球本身,人類被迫離開地球往宇宙深處邁進,即所謂聖遷時期)四百年後的28世紀,1600億人類散布在兩百多顆星球上,通過可瞬間傳遞的傳送門連線起來,組成了霸主的環網,享受著空前的繁榮與和平,並將種種技術交由“技術核心”——數百年前即脫離人類獨立自主的AI(即所謂的人工智慧)集合體——來管理。

數百年來,霸主和“技術核心”各取所需,相安無事,但在“技術核心”內部,卻逐漸分裂為三派:穩定派,最古老的人工智慧,對人類最友好的一派,穩定派主張人類和人工智慧之間必須保持平衡狀態;反覆派,三個世紀前主導退出的勢力,認為人類不再有用,主張消滅人類,最為極端的一派;終極派,也是中立派,對人類存在或者是毀滅都不感興趣,僅僅只沉迷於“終極人工智慧”計畫,這個計畫的其中一項功能,就是能夠預測宇宙、人類和人工智慧的未來。

儘管“終極人工智慧”還遠遠沒有達到投入使用的階段,但“技術核心”也早已對未來幾個世紀的物理、人類和人工智慧的詳情預測到了98.9995%的程度,但卻發現只有一個無法預測的變數——邊境行星“海伯利安”。它看上去於理不通,似乎豁免了一切法則——物理、歷史、人類心理,以及“技術核心”的預測。海伯利安上充滿各種謎團,包括不知何人所建的“光陰冢”(又稱“時間之墳”)、傳說中的機械殺戮者“伯勞”和崇拜伯勞的“伯勞教會”。基於種種原因,人類想將海伯利安納入霸主環網,但“技術核心”卻因為某個原因長期拒絕霸主的這個要求。

光陰冢外圍擁有能困住伯勞的逆熵場,所以伯勞無法踏出逆熵場以外的區域,但此力場卻觀測到有膨脹擴張的跡象。同時,霸主環網的主要敵人——數個世紀前就開始流亡星際的人類流亡者集團(他們是星際範圍內唯一反抗霸主統治的人類群體),霸主稱其為“驅逐者”的勢力開始向海伯利安大舉入侵。為了搶先解開(或者說阻止驅逐者得到)光陰冢以及伯勞的秘密,霸主與“伯勞教會”派出可能是最後一批的朝聖者前往海伯利安。

海伯利安[美國科幻小說] 海伯利安[美國科幻小說]

七名來自不同星球、擁有不同職業、不同背景、為了不同目的的朝聖者,在前往光陰冢的朝聖之旅中,講述了他們各自的故事,分享彼此和海伯利安、光陰冢和伯勞的關係。這幾篇故事即成為此書的主要內容。七名朝聖者包括領事、天主教神父雷納·霍伊特、上校費德曼·卡薩德、詩人馬丁·賽利納斯、學者索爾·溫特伯、聖徒海特·馬斯蒂恩(書中唯一沒有講述自己故事的就是他,他在小說後半段神秘失蹤了,因此實際上小說中只講了六個人的故事,而不是七個)和女偵探布勞恩·拉米亞。

其中神父雷納·霍伊特講述了一個關於“十字形”的故事,此“十字形”可以使人死而復生,但復生的人卻會喪失智力,形同行屍走肉。神父的故事後來直接引出了《安迪密恩》和《安迪密恩的覺醒》中的故事。上校費德曼·卡薩德講述了他的一個神秘情人莫妮塔的故事,這個莫妮塔甚至擁有某些伯勞才擁有的特殊技能。詩人馬丁·賽利納斯是一個擁有幾百歲壽命的人,他曾經是一個暢銷詩作家,是人類詩篇作品銷量記錄的保持者。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提供他詩篇靈感的繆斯之神居然就是伯勞!學者溫特伯的女兒瑞秋曾經去伯勞的光陰冢中考古,無意間碰到伯勞後,患上了一種極其罕見的症狀(不是病狀)——她開始逆生長。每過一天,她的年齡就倒退一天,直到朝聖開始時,瑞秋已經由一個青年姑娘逆變成了一個小嬰兒。偵探拉米亞的故事,在六個故事中顯得尤為重要,她的故事直接點出了人類與“技術核心”之間的深層矛盾。她和她的賽伯人情人喬尼之間的感情糾葛也令人扼腕嘆息。“技術核心”創造了喬尼,最後卻又毀了他。為什麼?“技術核心”中的穩定派告訴拉米亞,去尋找伯勞,才能找到答案。而領事,作為最後一個講故事的人,卻自我揭發出一個驚天秘密:他是霸主的背叛者,困住伯勞的逆熵場之所以有膨脹擴張的跡象,乃是他一手造成。驅逐者將他當作己方的間諜,但實際上他對驅逐者也只是利用,因為無論是霸主還是驅逐者,都曾深深傷害過他的家人和朋友,導致他對雙方都懷有憎恨,因此他意圖挑起霸主和驅逐者之間的戰爭,其目的就是讓雙方自相殘殺……

獲獎紀錄

第一部榮獲1990年度雨果獎、軌跡獎、1991年度西班牙科幻小說首獎、1995年度日本星雲獎、法國宇宙獎,入圍亞瑟·C·克拉克獎、英倫科幻獎、科幻紀事獎。被《軌跡》雜誌票選為1990年前史上十大科幻小說,1997年和2006年兩次入選“最推薦100部科幻奇幻作品榜”。

第二部榮獲1991年度軌跡獎、1992年度英倫科幻獎、科幻紀事獎,入圍雨果獎、星雲獎、亞瑟·C·克拉克獎。

第三部入圍1997年度軌跡獎。

第四部榮獲1998年度軌跡獎,入圍雨果獎。

書評摘錄

“構思宏大,文筆雄健……不落窠臼,堪比伊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和吉恩·沃爾夫的《新日之書》等經典之作。”

——《紐約時報·書評》

“丹·西蒙斯用一支生花妙筆,描繪了700年之後的未來。小說見解獨到,故事錯綜複雜,可以與伊薩克·阿西莫夫和詹姆斯·布利什的作品相匹敵。”

——《華盛頓郵報·圖書世界》

“主題和風格的華麗結合。”

——《丹佛郵報》

“《海伯利安》(包括《海伯利安的隕落》)是代表最尖端水平的科幻小說……我覺得這部作品將會成為準繩,未來作品都會拿這部作品作比較,就好比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和勒古因的《黑暗的左手》在彼時以同樣方式樹立了新標準一樣。一言以蔽之,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伊薩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說雜誌》

“西蒙斯以精湛之技挖掘了科幻的潛能。”

——《軌跡》

“這部小說,作為文筆最優美的科幻小說之一,模仿了《坎特伯雷故事集》,構畫了一個遙遠未來的宇宙,一個名為海伯利安的星球,那正是以約翰·濟慈的詩命名的。”

——《落基山新聞報》

作者簡介

丹·西蒙斯(Dan Simmons)出生於1948年,於1971年在華盛頓大學獲得了教育學碩士學位。1987年,西蒙斯成為了全職作家。

他是為數不多的創作領域跨越奇幻、科幻、恐怖、懸念、歷史小說、黑色犯罪小說、以及主流文學小說的作家之一。他的書籍在29個國家得以出版。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迦梨之歌》是全世界首部獲得世界奇幻獎的處女作。而他的首部科幻小說《海伯利安》,則甫出版就榮獲了世界科幻最高獎項之一的雨果獎。

丹·西蒙斯 丹·西蒙斯

《丹佛郵報》評價《海伯利安》時說:“西蒙斯的天才把太空歌劇變成了一種新型的史詩。”

可以說,作者用富有想像力的筆觸,描畫了一個具有“西蒙斯”風格的宇宙。

主要作品

現代文學小說:《重力相》、《中空人》、《午夜的熵之床》

心理懸念和恐怖小說:《極地惡靈》、《暗夜之夏》、《暗夜之子》、《伊甸園之火》、《冬季獵捕》

短篇小說集:《向碎石的禱告》、《愛之土壤》、《世界足夠&時間》

硬漢黑色小說:《強悍》、《冷酷》、《鐵石心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